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福安市是全国畲族

福安市位于海峡西岸东北翼中心区域,东邻柘荣县、西连周宁县,北接寿宁县、浙江省泰顺县,南接宁德市。福安是“中国茶叶之乡”、“中国绿竹之乡”、“中国南方葡萄之乡”,巨峰葡萄、刺葡萄、水蜜桃、芙蓉李、东魁杨梅、晚熟龙眼等特色佳果不断。

福安处在闽东地理上的中心位置,环山面海,海岸线长公里,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的白马港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沈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横贯南部沿海,宁上高速和福寿高速、沈海高速复线分别穿过西部、北部区域在城区交汇,是闽浙赣内陆的重要疏港通道和闽东北交通枢纽。

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冶金新材料产业被列入省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2枚。冶金新材料产业已在南部沿海的湾坞半岛快速崛起,以青拓集团为龙头的不锈钢制品全链条产业群正在形成,产值超亿元,生产规模居国内第二,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福安是开闽进士薛令之和历史名人郑虎臣、谢翱、刘中藻的故乡,境内有白云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廉村、瓜溪刺桫椤省级自然保护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柏柱洋、中国最美葡萄沟溪塔葡萄沟、历史名茶“坦洋工夫”发源地坦洋村、仙岫畲族风情等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是海西新兴的旅游胜地。

福安市设有2个省级开发区、1个市级开发区1个市级工业集中区:福建福安赛岐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福安白马港经济开发区、福安湾坞工业集中区。

福安市下辖13个镇5个乡4个街道:罗江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阳头街道、城阳镇、赛岐镇、穆阳镇、溪潭镇、甘棠镇、下白石镇、湾坞镇、溪尾镇、溪柄镇、潭头镇、上白石镇、社口镇、晓阳镇、穆云畲族乡、康厝畲族乡、坂中畲族乡、松罗乡、范坑乡。

福安是全国最大的畲族人口聚居地,福安现有少数民族人口7.6万人,其中畲族人口7.2万人,占全市人口的11.08%,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最聚居的县市,占全国畲族人口的9.2%,占福建省畲族人口的16.75%,占宁德市畲族人口的37.22%。全市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民族村个,年成立穆云、康厝、坂中三个畲族乡,年设立福安市畲族经济开发区。从唐朝入迁福安以来,勤劳、智慧的畲族人民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成为福安最具特色的一道人文风景。

少数民族乡(3个)

坂中畲族乡

穆云畲族乡

康厝畲族乡

坂中畲族乡

坂中畲族乡地处福安市城区西郊,与福安中心城区仅一条富春溪之隔,为福安富春溪西岸城市新区。辖19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88个自然村、个村(居)民小组,其中11个民族行政村,8个纯民族村,55个畲族自然村。畲族人口占40%。

坂中畲族乡由于地处城郊,随着福安城区西拓战略实施,坂中将融入福安城区。坂中工业区,做为福安市最早创建的工业园区之一,孕育出大批福安市知名电机电器企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打造了廉岭、彭家洋、仙岩这三个畲族民俗文化特色村,通过项目建设,仙岩村、廉岭村均获省文化厅授予第一批省级畲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村,廉岭村还获省住建厅授予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彭家洋村获省民宗厅授予民族团结建设示范村。现每天到廉岭村、彭家洋村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特别是每逢周末节假日,游客成群结队游畲村、吃畲饭、听畲歌,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对推动我乡民族风俗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已起到带动示范作用。

农业产业方面,创建了彭家洋千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仙源里千亩山地农业示范基地、坑下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各基地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效应,带动了全乡城郊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穆云畲族乡

穆云畲族乡地处福安西部,白云山麓,畲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8%。下辖32个行政村,1个溪塔畲族社区,其中纯畲族村14个,回族村1个,畲汉杂居村7个,畲姓主要有蓝、钟、雷、吴等。

穆云畲族乡是个典型的农业乡镇,茶叶、穆阳水蜜桃、刺葡萄是三大主导产业。工业基础薄弱,企业以制茶厂为主,其中茶叶初制厂占90%以上,村民群众的收入主要是靠农业和出外务工。

畲乡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国家AA级溪塔葡萄沟风景区集农业观光、畲族风情于一体,正笑迎四面八方来客。溪塔畲村以水蜜桃、刺葡萄为主,因其水蜜桃种植园与虎头畲村连成一片,三月桃花、七月果红,4公里长的葡萄沟下潺潺流水、独特的“孩儿撑伞”古老景观以及丰富的畲族传统文化,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白云山风景区,环境优美,村周围群山环绕,山水相连,在蟾溪至龙亭峡谷长达10公里的溪段上,分布着大规模古冰川遗迹—石臼群。

畲族文化在穆云有着雄厚的基础,其中以溪塔畲村最为典型。村中建有蓝氏宗祠,藏有蓝氏族谱,陈列有织布机、草鞋架、锑头盒、竹茶筒、旧畲装和米砻、舂臼等畲俗物品,畲民保留着讲畲语、盘畲歌、吃乌饭、包菅粽、舂糍粑等传统习俗。

康厝畲族乡

康厝畲族乡位于福安市西部,辖32个行政村,个自然村,其中畲族行政村8个,老区基点村6个,畲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5%,康厝是福安市三个畲族乡之一。

畲族人民不仅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音乐、体育、民间艺术和民俗风情、民俗节日,而且随着畲族文化遗的收集抢救和整理以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与关心,更是一枝独秀,争鲜斗艳。每年一次的“三月三”畲族风俗节,场面热烈,引人注目。村落多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朴实,村境内多有胜景,西铭村为南宋帝师郑寀的故乡,东山村的“东山雪洞”及洞边的多处摩崖石刻,为明代抗清名将刘中藻的题署,此外还有红坪普照寺,东山纱帽岩、凤洋清泉洞、象地龙潭等风景名胜。

非遗名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畲族银器制作技艺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福安平讲戏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畲族奶娘踩罡

畲族医药

市非遗

畲族三月三歌会

畲族宝塔茶礼俗

畲族佳期酒礼俗

畲族乌米饭制作技艺

官埔油扇制作技艺

畲族银器制作工艺

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是畲族民间独有的技艺,充分体现了畲族人民聪明能干、勤劳智慧、友好善良的民族风格,银器纯洁无瑕、质地坚硬,正是畲族精神品质的体现。不同的银器、不同的纹饰,寄托了福安畲族群众别样情怀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畲族银器制作过程有30多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以“珍华堂”为代表的福安畲族银器制作工艺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林伟星是宁德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银器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

畲族奶娘踩罡

畲族巫舞《奶娘催罡》是闽东畲族巫师进行驱鬼镇妖活动中的一段祭祀舞蹈,伴奏以三音锣为主,该舞共分为三个章节:净坛,意在去污秽净神坛,为迎神行罡布法做准备;请神;踩罡。其中,踩罡是该舞的主段,由十二个罡步组成。舞者须为男巫,通过日常生活情节和生产活动的若干画面,塑造陈十四娘(又称奶娘,即民间传说中的地方女神陈靖姑)这个驱妖镇魔的女神形象。年10月,入选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宁德畲族奶娘催罡巫舞市级非遗传承人雷廷木,邓张松。

畲族三月三歌会

福安是全国畲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市份。畲族人口6万多人,为全国畲族市(县)级区域人口之最。福安“三月三”民俗节,又称“乌饭节”和“对歌节”。每年的“三月三”,周边村寨的畲民就会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以他们独特的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三月三歌会市级非遗传承人钟石木。

畲族有本民族自己的习俗和语言,唱山歌是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种主要活动形式。山歌是畲族民众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唱山歌成为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并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民族歌俗歌会。

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坦洋工夫”属全发酵茶,因发祥于福安市白云山下清虹溪畔的坦洋村,故而得名。坦洋村以白云山脉为其天然屏障,自然环境得天独厚,非常适宜茶树生长。“坦洋工夫”的历史悠久辉煌,在唐代就有野生茶树供制工夫红茶,并远销日、英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相当大规模的茶市。它以“坦洋菜茶”为主要品种,其独特的品质深得西欧、俄罗斯、阿拉伯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消费者喜爱。

福安平讲戏

地处“闽浙交界”的福安,于南宋淳佑五年(年)建县,受南戏影响而产生当地戏曲,并形成具有福安特色的平讲戏。福安谚语“平讲班讲白”,道出了平讲戏通俗易懂的特点;平讲戏的音乐,福安人称之为“掏声”,既有南戏柔曼温婉的乡音,又吸收了弋阳腔“一人主唱,众人帮腔”的表现形式;福安特色乐器,如“毛胡”“双清”“鱼鼓”“刀鞘板”等,也都被吸收进平讲戏。

福安在明崇祯十年(年)左右即有平讲戏班活动,清初时福安平讲戏演出已十分普遍,当时闽东北各地、浙南的部分乡村都可看到,福安平讲戏已成为汉族戏曲艺术中的奇葩。年初,平讲戏(福安)被选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7月平讲戏(福安)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根雕工艺

唐朝年间畲族入迁福安、蕉城一带,畲族根雕便在当地传承繁盛,其透雕与浮雕相结合并施以全彩的手法盛极一时;此后,福安根雕工艺又吸收了闽北的以剔铲阔略、保留疤结木纹的手法,形成了富有地域艺术风格的根雕工艺。

闽东根雕技艺多运用象征、抽象、变形、夸张等手法,以有限表现无限,简约凝练、蕴意深远,气势宏大,既有浓郁的天然根味,又隐显美妙诱人的现代雕塑艺术的气息,展示了根雕艺术从拙朴的民间艺术到高品位的雕塑艺术的过渡融合,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畲族医药

福安畲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格局,畲族村多为山地散居的传统聚落,长期备受交通闭塞之苦,卫生医疗条件极差。“不怕天气变,就怕人生病”,畲族人民为了种族的繁衍和自身的生存需求,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疾病经验,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畲医畲药。

畲医药入药基本为青草药,常用青草药有多种,其主要特点为“土”、“简”、“灵”,即药材就地取材、手法简单方便、疗法行之有效,福安畲医畲药已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穆云畲乡较为有名的畲医,主要有燕坑村的雷寿德、科后村的雷富生、燕科村的钟财生、梨田村的钟益祥等,其中雷寿德在上世纪80年代曾被民间赞誉为福安四大名(畲)医之一。

福安官埔油扇制作技艺

在福安,油扇相传盛行于明清年代,城北街道的官埔村是唯一的产地。手工制扇技艺世代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官埔油扇制作大小工序有30多道,大致分为取料、做扇骨、裱褙、画扇画、上油晾干等。男匠操取料、做扇骨等粗活,女匠则谋裱褙、画扇面等细活。

福安金斗洋畲族拳

畲族武术缘起、形成与发展与畲族人民生存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反抗压迫斗争及社会习武风尚习俗密切相关。畲族武术分为拳术和棍术两种,其中“畲家拳”以福安市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最负盛名。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畲族武术传承人钟团玉。

从明末清初南少林寺铁珠和尚进村授徒,至今已有余年历史,其具有南拳步稳势烈、发力短猛、防守门户严谨、进攻多用指法和掌法等特点。年,以金斗洋畲村为代表的“畲族武术”已被列为闽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畲族乌米饭制作技艺

闽东畲族村流传有许多独特的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其中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乌饭节”就是很重要的一个节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畲家人又称作“分龙节”,这天,家家都做乌饭以备全家共餐、馈赠亲友、祭祀祖先之用。

民族节日

每逢佳节喜庆之日便歌声飞扬,即使在山间田野劳动,探亲访友迎宾之时,也常常以歌对话。畲族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其中无伴奏的山歌是畲族人最喜爱的一种民歌方式。畲族歌会”“桃花节”“三月三”“刺葡萄采摘节”以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

歌会主要有农历四月"分龙节"在福安穆阳一带苏堤山的牛石岗歌会,六月初一在福安留洋白云山的歌会,七月初七在福安社口、营坑白云山的歌会,八月十五中秋节福安城关镇的歌会,畲族民歌随处可见,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

端午节龙舟赛

首届中国·福安富春溪龙舟赛

福安境内水系发达,纵贯南北的交溪“水流两省达三江”,其东溪、西溪交汇之后蜿蜒至赛江出海口的溪段唤作富春溪,也是福安的“母亲河”,沿岸柔美曼妙的优雅风光,堪称一轴绵绵的山水画廊。今年端午节期间,首届福安富春溪龙舟赛吸引了温州、福州、厦门等地的5支龙舟队,与福安本地的7支龙舟队,在风景秀丽的富春溪上竞渡角逐。

赛江第四届龙舟赛

5月30日,赛江第四届龙舟竞赛活动在赛江圆满落幕,本次比赛共有6支队伍约多名运动员参赛,到现场观看的群众人山人海,络绎不绝,场面尤为壮观。经过激烈的角逐比拼,最终下港龙舟队蝉联了本届龙舟赛的冠军,祥牛龙舟队位列第二,罗江龙舟队位列第三。

下白石龙舟赛

白马江畔,彩旗飞扬,人头攒动,鼓乐喧天,礼炮齐呜,异常热闹,到处洋溢着节曰喜庆的气氛。端午赛龙舟,是下白石镇群众不可或缺的一项节日水上竞技活动项目,历史悠久,以此增添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

四支龙舟队整装待发分别由镇龙舟协会、下白石村、下岐村和黄崎居委会组成的四支龙舟队,参赛队员各自登上装扮亮丽的龙舟在白马江面上蓄势待发。随着现场指挥员一声口令,四条龙舟顿时在白马江上展开激烈的角逐,参赛队员伴着龙舟上有节奏的锣鼓声,浆起浆落,龙舟飞驰,浪花四起,你追我赶,不甘示弱。

参赛队员黄细谦高兴地说:“端午闹龙舟是我们下白石的一项节曰水上竞技活动,我每年都来参加,特别是今年5月28曰下白石龙舟队参加福安市举办的首届富春溪龙舟赛获得好成绩,为下白石镇争得荣誉,今天参加我们自己举办的端午龙舟赛活动,心情非常激动也更加有热情。”

5月30日,溪尾镇溪尾村举办龙舟赛,群众们其乐融融,共庆端午。

5月30日中午12时,在美丽的穆阳溪畔,穆阳镇穆阳村和苏堤村分别在不同的河段同时举办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龙舟赛。穆阳镇穆阳村组织了两支队伍在穆阳溪穆阳桥下段,通过举办祭祀活动纪念屈原、鸣礼炮开展激烈的比赛;苏堤村组织了四支队伍在穆阳溪苏堤村渡龙头段,开展龙舟赛。各村居积极做好活动现场的布置和安全执勤工作,使得活动圆满完成,浓厚了端午的氛围,此次活动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赛龙舟民俗活动,而且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保护穆阳溪母亲河的队伍中,同时增进了各村居之间的团结,凝心聚力建设美丽穆阳。

5月30日中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苏坂龙舟赛、南洋龙舟赛分别在秀丽的穆阳溪苏坂渡口和南洋渡口精彩上演。活动现场,锣鼓喧天,鼓声阵阵,伴随着发令号一响,穆阳溪上浪花飞溅,龙舟犹如离弦之箭、出水蛟龙;河岸两侧,观看群众顶着骄阳,热情高涨的欢呼声和呐喊声此起彼伏,鼓励队员擂鼓挥浆,同心奋力争上游,同时也把“端午节”的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端午节龙舟赛的举办,给畲乡群众呈现了一场完美的“端午”盛宴,不仅弘扬了我国传统文化,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特产和美食

福安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形以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主,海岸线漫长。说到物产,不可谓不丰富,环山,山上产绿笋、刺葡萄、水蜜桃,都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靠海,海边有弹涂鱼、土笋冻、各种贝类,别的地方有的海鲜这里都不缺;临溪,溪里有溪鱼、河虾、各种河鲜,一点也不逊色于海产品。

坦洋工夫

福安是中国著名的茶叶之乡,是全国第二大茶叶主产市(县)、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和红茶原产地。"坦洋工夫"的辉煌历史,是所有福安茶人心中的骄傲和光荣,也是梦想的起源。年与贵州“茅台酒”同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中外。

福安市油茶面积11.8万亩,主要生产油茶精制油、胶囊、皂素等系列产品,产品营销遍布全国各大超市及商店,并出口新加坡及港、澳、台地区。

溪塔刺葡萄

穆云乡葡萄产业带以溪塔刺葡萄沟为主产地,遍及虎头村、玉林、高岭等16个村,面积多亩,其中虎头村的刺葡萄苗产业最好。畲族群众在种植野生刺葡萄中,结合当地地理环境和具体情况,沿溪边种植,在溪面搭架,充分利用溪面空间,让刺葡萄藤交叉穿插,形成独具特色,绵延近5公里的南国“刺葡萄沟”,沟上绿荫蔽日,沟下流水潺潺,两边设置的砂石小路,别具一番情趣。穆云畲族乡以溪塔刺葡萄沟为示范点,引导果农将刺葡萄种植向茶园溪、秀溪延伸,由河边种植拓展到庭院、园地、水田,形成一派畲乡田园风光。

穆阳线面

穆阳线面,已有年历史,一直保持着纯手工制作的工艺,经发、捶、挤、搓、拉等9道工序精作而成,年产量30多万担,穆阳线面成功获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穆阳水蜜桃

穆阳水蜜桃是我省水蜜桃名品,闻名省内外。当地土壤优良、气候环境适应,生产出的水蜜桃形成了果大、核小、味甜、外形美观、色泽鲜艳、肉质柔软多汁等风味特点。

全市现有水蜜桃00多亩,每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以西部的穆云、穆阳、康厝、溪潭及南部的赛岐、溪柄等乡镇最为集中。

乌米饭

乌稔树(也叫乌饭树)的绿色树叶。乌米饭用叶子煮汤,所煮的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每年的三月三,是畲族的乌饭节,在这一天,畲族人便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蒸制乌米饭,世代相沿,衍成风俗。

  

菅粽

端午节这天,畲民家家户户也插艾草、悬菖蒲、洒雄黄酒等。除此之外,当然少不了菅粽。畲族粽子,又称菅棕、五节粽。用菅叶将木糯米包成管状,再用龙草捆扎五节   粽子的包法很特别,做工当然也很讲究。

材料也都来自山上,泡糯米用的碱水是野生的黄碱柴,粽叶是野生的管叶,包好的粽子用旺火煮上四个小时,熄火坐锅。这样煮出来的粽子,内心橙黄色,有一股特殊的清香,黏性强,却不粘粽叶,十分爽口。

畲族过什么节日都要做糍粑,热乎乎的白色糍粑,蘸上芝麻、白糖、花生碎等。 

福安市穆阳小吃拌面、扁肉、烤肉很出名。

穆阳的水蜜桃远近闻名,晶莹剔透的桃树胶也是一种很好的食材。   

闽南的“土笋冻”到了宁德就被称为“土丁冻”,福安的土丁冻堪称一绝,制作过程大同小异,均需经过清水洗涤,熬煮成汤,再行冷冻,成品有如胶状,味道极为鲜美。

溪柄镇的绿笋闻名海内外,质地脆嫩味道清爽,富含粗纤维。 

福安市上百石镇有名小吃胡吊,用地瓜粉加开水揉成团,手搓成粉条状而成。 

“流蜞”

“流蜞”其实是一种沙虫,用清水养净后,把“流蜞”和蛋清拌匀后,放到油锅里,用温火烤熟,压成扁饼状,就是“流蜞蛋”了,浓烈的蛋香中,微带新鲜气味,配酒下饭均宜。

光饼

在福建,光饼非常普通,流派也很多,比较出名的有建瓯光饼、福清光饼和福安光饼三大流派,都与戚继光扯上了关系。

福安阳头光饼是直径约8厘米的圆饼,正面颜色似铜,丰腴饱满,底部如铁似的硬而脆,而饼心却松软如棉,略带咸味。就是这样一种简单到有点乏味的北方烧饼一样的光饼,却是无数福安人的最爱,而且吃出了各种花样。

将光饼放入水中泡得发胀,切成块状,加上肉片下锅一炒,就是一道地道的福安家常菜;如果将光饼切成两半,在其中夹入五花肉和炒熟的豆芽,就成了“金丝汉堡”;还有一种是将海蛎包夹入其中,味道也很好。光饼中和了海蛎包的油腻,非常有嚼头。   

穆阳“苏堤线面”

福安的面线也相当出名。福安最好的线面在穆阳的苏堤村。苏堤村的线面一直保持着纯手工制作的工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有着不同的配方,制作出来的线面色泽洁白,落汤不糊。

穆阳“苏堤线面”已有多年的历史,纯手工制作,选优质面粉,经发、捶、挤、搓、拉等九道工序精作而成,是闽东特产,产品久煮不糊、莹晶如玉、营养丰富。   

光饼和线面是主食中的主角,制作繁复的粉扣、古溜、糊吊就是不可缺少的配角。两者均为地瓜粉做成的。粉扣也好,古溜也好,都是福安人街上最爱的小吃。

穆云畲族乡溪塔村、坂中畲族乡廉岭村、康厝畲族乡金斗洋村、松罗乡后洋村、穆云畲族乡虎头村列入“十二五”时期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名录,坂中畲族乡彭家洋村列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虎头村、金斗洋村、后洋村、廉岭村等畲村根据各自的产业特点,通过提升品质、拓展品牌、协会引领等办法,发展水蜜桃、食用菌、畲药、反季节蔬菜等特色产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全市现有6个畲药生态园,畲药种植已成为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福建省满园春茶业有限公司、福安市珍华堂工艺品有限公司列入“十二五”期间全国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生产定点企业,成为畲族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

“柏柱洋红色旅游区”集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休闲文化于一体。还有榕头村的郑虎臣纪念祠、唐代千年古刹狮峰寺、千亩葡萄观光园等,共同组合成一个闽东少有的人文景观群体。

整合白云山、溪塔葡萄沟、虎头水蜜桃、瓜溪刺桫椤、廉岭特色民居等景点,形成集畲、古、茶、廉、红为一体的独特畲乡旅游路线,着力打造“世界地质公园”畲族聚居地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塑造以工业产业化为主导的铁湖工业园区,以少数民族武术为特色的金斗洋武术村,以刺桫椤为景点的瓜溪村,唱畲歌、饮畲茶、品畲家美食,独具特色的畲乡风情游方兴未艾,提高畲族乡村的知名度,拓宽畲民脱贫增收致富的渠道。

推荐康厝畲族乡东山村、穆云畲族乡南山村、坂中畲族乡仙岩村、甘棠镇过洋村等12个村,争取列入国家民委“十三五”时期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村,构成“珍珠连串式”的“美丽畲村”走廊,呈现出一个诗意的、美丽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幸福新畲乡,给来自各方的游客熏染浓烈的民族风。

少数特色村寨

穆云畲族乡溪塔村

坂中畲族乡廉岭村

松罗乡后洋村

穆云畲族乡虎头村

中国传统村落

溪潭镇廉村

潭头镇南岩村

社口镇坦洋村

溪柄镇楼下村

溪塔村

穆云畲族乡溪塔村刺葡萄种植面积达0多亩,年产值超0万元,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溪塔刺葡萄”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效促进村民增产增收。

溪塔葡萄沟地处穆云畲族乡溪塔畲族村,是闽东北亲水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份。“葡萄沟”系畲民们利用秀溪、詹溪两条溪流,在溪旁种植野生刺葡萄,溪面搭架,形成绵延近5公里的葡萄沟。沟上绿荫蔽日,沟下流水潺潺,形成一道南国独有、美不胜收的风景线,被誉为“全国第三大葡萄沟”。每当节庆之日,能歌善舞的畲族男女就成群结队在葡萄沟下尽情对唱畲歌。以歌传情,歌颂劳动,表达爱情,唱述本民族历史和神话传说等。

廉岭村

福安坂中乡廉岭村,建村历史多年,为纯畲族村寨,年被国家民委列为全国少数民族畲族特色村寨,同时也是宁德市畲族文化重点村。村落地处廉岭古道边、仙岫山脉南麓,距福安市区3.5公里,交通便利。

目前村中保存有廉岭千年古官道、韩阳十景的“廉岭孤树”、清代古民居、清同治年间所建的“廉岭亭”和“马山亭”遗址、明代烽火台、两座古炮楼、西山保障宫和至今保存的祠堂文化,婚嫁花轿、手抄歌本、织布机等诸多畲族文物。

廉岭村特色的古民居紧凑而错落有致,民居坐落于青松绿竹簇拥环绕的山坳中,目前村中共有古民居52座,其中有8座为保存较为完好的清末建筑,每座占地面积都在平方米以上,迄今为止仍然保留着原汁原味。该古民居建筑独特,全为土木结构,地面采用三合土压实,房屋层次感明显,厅堂明亮,主屋为三层建筑,主屋前左右各矗立着古炮楼式建筑,其独特的建筑体现了民族生活的另一个面。别样的“着装”也给整个村庄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村中群众至今保留着讲畲语、盘畲歌、吃乌饭、包菅粽、舂糍粑等畲族传统习俗,“正月十五”、“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等传统节日仍保持着浓厚的民族习俗。廉岭村每年正月十五必演奔放刚劲的畲族传统巫舞“奶娘踩罡”,每年二月二或三月三都组织盘诗对歌活动,其婚嫁仍延续着戴凤冠坐花轿的婚嫁仪式。此外,畲族具有自己独特的服装和饰品,现在廉岭村还有专门打制银饰品的老艺人。

廉岭村内古树和民居相互掩映,屋前溪水环绕,屋旁菜园绿意盎然,屋后果园连片。村中老者口中时常诵读着这样一首富有民族山居特色的诗:“廉岭风景势游游,村中形如蜜蜂橱,竹林山下林下屋,门前溪水带花来”。该诗不知出自何人之口,但却形象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廉岭村的美丽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廉岭古道位于廉岭村旁,这条古道是历史上连接韩阳坂(现福安城关)与溪北洋(廉村)的交通要道。古道连接着福安城区与西部民族地区,是古代福安市民族文化的“丝绸之路”。古道两侧百年老松密布,郁郁葱葱,景色宜人,令人心驰神往。

目前该古道已成为福安城区市民登山锻炼的好去处,每天来往于古道的锻炼人群络绎不绝。同时韩阳十景之一的“廉岭孤树”则位于该古道上。廉岭古道上还完好地保留着一座清同治年建造的供路人歇憩的路心亭——“廉岭亭”,山顶岔口处“马山亭”和“清水亭”两处遗址。

福安市松罗乡后洋村

后洋民族村下辖后洋,上洋、畚斗洋三个自然村,位于福安市南部单鼻峰脚下,海拔多米,霞大省道线贯穿全村。东距霞浦盐田乡15公里,西与松罗乡尤沃村接壤,南连岭头,满洋村,北距松罗乡所在地3公里,距福安市城37公里,耕田面积亩,山地亩,林地亩,全村人,畲族人口人。后洋村座落于福安松罗二十七都湖塘境。始祖康连公自福安穆阳溪塔村迁入,近邻公自福鼎佳洋舟桥村于顺治七年(年)迁入,定居后洋。现留有古民房4座,宫庙2座,土地庙一座(建于康熙元年)。毛竹、茶叶、反季节蔬菜是村民主要经济作物。

虎头畲村

虎头村是省级生态文化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年来,穆云乡累计投入多万元加大该村的生态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并全力打造国家AAA级景区。每年3月桃花节或7月桃子采摘季,村中游客、商贩人山人海,最高峰时村旁道路停车长达两公里之远。今年的第六届桃花节期间,穆云乡接待游客达50多万人次,创造历史新高,给该村及周边群众带来了上千万元的旅游经济收入,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

福安穆阳、穆云、康厝一带万亩桃花竞相盛开,穆云乡虎头村每逢阳春三月,桃花争相怒放,漫山遍野,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吸引不少市民及摄影爱好者自驾到此赏花。桃花争相怒放,漫山遍野,繁花似锦,美不胜收;这里有超过万株的桃花树,放眼望去桃花开得漫山遍野,缤纷如画,把一座座山头都装扮成了粉红色的山头,山头随着山岭起伏,像一条巨大的粉红色飘带。穆阳的桃花树型美、花蕾多、花色鲜、花期长,朵朵桃花色彩艳丽,花姿优美,无不令驴友心醉。

中国廉文化第一村——廉村

溪潭镇廉村,是开闽第一个进士薛令之的故里,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古村落、全国生态文化村、福建十大醉美乡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廉文化第一村、福建省廉政教育基地。

这里宁静淳朴,景观优美,历史遗迹丰富。漫步村中,宋代城堡建筑群、明清时期古城墙、古官道、古码头等,尽展岁月的深厚积淀。

廉村被喻为开闽进士第一村,位于福安市溪潭镇穆阳溪中游西岸,旧名富溪津、石矶津,因薛令之是福建第一位进士(唐神龙二年、年中进士),且为官清廉,被御赐“廉村”、“廉水”、“廉岭”之名。南宋以后,因水陆交通便捷,出现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景象。

村内主要文物古迹有:明清时期的廉村城墙、陈氏宗祠、陈氏支祠、后湖宫、妈祖庙、陈树安宅、陈住松宅、“聪明泉”、薛令之故居、薛令之读书处(灵谷草堂)、古码头等。

明嘉靖三十九年(年),筑城墙以御倭寇,称廉村堡。堡平面略呈椭圆形,周长米(现存米)。墙面用鹅卵石垒砌,中为泥土夯筑。墙基厚4米。东、西尚存三个城门,用花岗岩条石叠砌,城堡内面积达10万平方米,有明代官道,中用鹅卵石拼花、纵向平铺三条条石,长米,横贯城堡东西。官道两侧尚存大型明、清时期民居26座,清代祠庙4座。不少家庭大厅迄今仍完好地摆放着当时造型古朴、雕镂精致的大型木屏风。城东有明代古码头2座,用鹅卵石铺砌,宽约3.5米,曾是通往大海的内河港口,也是沟通闽东北和浙南的水陆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康厝金斗洋······“畲族武术之乡”

从福安市区穿过溪北洋隧道,沿着省道线行驶5公里左右,过穆阳溪,沿蜿蜒的盘山公路来到金斗洋。远望村景,房屋沿山涧叠建,竹木掩映秀色,林壑蓊郁佳美,俨然一个迷人的寨堡。

这里刚刚被评为福建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走进村子,偌大的广场、高大的习武台,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畲族荡荡武风的氛围。金斗洋畲族拳,发源于明清时期,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当时畲族迁居金斗洋不久,经常遭受外族的侵扰,保卫家园、安居乐业成为村民最大的愿望。从小练就一身好拳脚的“雷大厦三十二公”雷朝宝在保卫家乡的战斗中表现出色,受到乡亲们的拥戴。   

清雍正年间,南少林寺武僧林铁珠因逃难而隐居金斗洋村,授艺雷国楚。为捍卫族人利益防匪防盗,雷国楚广收族人传授武艺,融畲族传统的槃功夫与南少林武功于一炉,衍化而出一种技击和健身价值极高,具有独特风格和地域魅力的武术体育项目。

金斗洋畲族拳也成为中国武术之林的一朵奇葩,今年近50岁的支部书记雷盛荣是金斗洋畲族拳宁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从8岁开始学艺,每天起早贪黑,学习‘三角战’、‘四门’、‘五步子’.......各种套路。”雷盛荣回忆。畲家拳以套路、畲棍对练为主,具有南拳步稳势烈,发力短猛,善用手法,防守门户严谨,进攻多用指法、拳法的特点。形威、力猛、马实、手狠;练功要求一疾、二硬、三力,被誉为“三绝”,讲究实战,套路苟短精炼,朴实无华,结构紧凑,其动作招招立足于实用,强调体现疾、硬、力的特点,很重视功法的练习。

官埔村

福安市城北街道官埔村,村中小巷阡陌纵横,人口约多人,村内流传有传统的油扇制作技艺。官埔油扇盛行于明清年代,至今已有数百年间的历史。而官埔村也是油扇唯一的产地,手工制扇技艺在该村世代传承,至今还有人靠制作这个营生。

官埔油扇还与福安市独特的“送节”传统民俗结下悠久的情缘。过去福安民间迎亲娶媳,官埔油扇是必不可少的礼品,女方所有的亲属人人有份,而且大中小各种规格品种都要齐全,隐喻一家老小数代同堂。

官埔油扇制作艺细腻,流程复杂,有多达十九道序,分别是:选料、锯扇料、破八瓣、拔白、破扇齿、剁口钻孔、制作扇弓、撑弓、扎中弓、扎下层、扎扇尾、褙扇面、复扇底、剪扇尾、捆沿、剪粘云纸、打边、画花、油扇。油扇是最后一道工序,将桐油熬熟,用布团蘸着,往画好并晾干的扇身全面彻底地搓揉,搓揉到每一条扇梗和线条都渗透了油才完工。经过上油后,扇面更加亮泽美观,且坚韧不易破裂。

官埔油扇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手工艺品,其制作地域性强,工艺精细,不易流传到外地。官埔油扇虽然从明清年间流传至今,以独特的手工技艺和悠远的文化底蕴,成为福安独有的标志性产品,却随着现代消夏家电产品的日益普及,而备受冷落。在手工艺传承越来越少的今天,一纸油扇跨过了手工的传承和朝代的更迭,却跨不过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年底,官埔油扇制作技艺被宁德市政府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墩头村

福安范坑乡墩头村,夕阳的余晖在山岗上抹下一道亮色,环顾四野,层层叠叠的茶园,满眼绿意,其间套种的油茶林,浅红色的果实挂满枝头,清香阵阵。

墩头巾帼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立莲正领着姐妹们采摘茶叶,笑语欢声。在心底她其实更喜欢“墩头妇女油茶耕山队”的称号。因为这里有她的青春还有荣耀。

墩头村地处闽浙泰顺、柘荣、福安三县(市)交界处,鸡鸣一声,两省三县相闻。全村经营油茶面积多亩,为全省村级油茶之最。年,这里的油茶林丰产经验受到国务院的肯定和嘉奖,并被授予由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的“绿色油库”奖状和锦旗。

墩头“绿色油库”美名由此传扬全国,也更激发起了当地群众的生产干劲。年,墩头村妇女耕山队分别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和“福建省三八红旗集体”称号,队长杨玉妹也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成为当时全省村级唯一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的单位,写下了墩头油茶发展的又一页辉煌。

年,墩头巾帼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总收入约万元,其中油茶收入万元,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食用菌收入35万元,林下养殖闽东山羊、土鸡收入30万元,茶叶收入50万元,同时带动全村多户农民发展油茶生产。合作社摘下“福安市油茶产业示范合作社”殊荣,油茶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也淋漓尽显。王立莲告诉记者,目前新队员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女性,通过新老“传帮带”,将技术、传统代代相传,希望墩头油茶妇女耕山队这面“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锦旗一直飘扬下去。

依托周总理“绿色油库”题词、“中国油茶之乡”、棠溪村“古油坊”等油茶文化,积极开展“纪念周总理‘绿色油库’题词60周年”系列活动,并规划在范坑乡墩头村建设“福安市油茶文化博物馆”、“绿色油库”主题公园、“绿色油库”纪念亭、“绿色油库”文化走廊及门楼,构建油茶产业观光带。

后舍村

福安市穆云畲族乡后舍村位于福(安)穆(阳)公路沿线,是科后下辖的一个自然村。行走在该村新建的“凤凰到此”广场上,隆坪全境尽收眼底,远方的穆阳亦笼罩在薄薄的轻雾之中,美丽而端庄。整个村落在各级党政组织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一个充满着浓厚畲族色彩的宜居宜游美丽后舍正在形成,村中逐步完善了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银饰工艺展楼的落成,使得畲银手工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展现。

从明朝开始,福安西部就是福建重要的银矿开采地,这里除了产出大量的由官家控制的“官银”运往京师外,尚有少量个人开采的“私银”散落民间。因此,也为民间的银匠提供了丰富的银器品制作材料,畲族传统服饰中需要华丽的银制品也由此兴起。

“后舍畲银”成为了闽东畲族姑娘出嫁嫁妆中向往之物、必备之品,这极大程度促进了“后舍畲银”的发展。吴姓银匠们还与畲族女子通婚,并沿袭了畲家的风俗习惯,融入畲族群众中,成为畲家的一员。近三百年来,后舍村雷吴两家族,亲密无间,和睦相处,雷姓族人向吴家匠人学艺,技艺相承,不绝如缕。“后舍畲银”也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丰硕的文化内涵和丰瞻的艺术底蕴以及娴熟的制作工艺,许许多多优秀的银器制作人才也在这其中脱颖而出。

上村······“留洋里村”

穆云畲族乡上村村位于白云山脚下,距穆云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驱车从乡政府出发,约莫40多分钟便看到一座山门,上面写着“瑠峰王氏”,而在村门右侧竖着“留洋里村”的石碑,留洋里村是上村村旧时名称,在80年代名头也是响当当的,83年撤公社改乡后便更名为上村村。

上村村有人口人,辖上村、井头、南山3个自然村,主姓王氏于北宋乾德二年()从霞浦赤岸迁入,与穆云畲族乡桂林村的王氏乃同根,多年来王姓与村中刘、林、李、陈、赖、吕、雷、钟等各姓氏村民文明共建、和谐共处。

村中有一处王氏宗祠,是福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宗祠距今有多年历史,极具历史价值。此外还有百丈漈、银坑遗址、风动石、石排镜等景点,可谓是一个极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为一体的好地方。

百丈漈在上村村的山头,沿着山头一路向上,沿途风光无限。小小的村庄被美丽的梯田所环绕,遥望远处,可谓田在山中,村在田中。穿过一片山林,哗啦的水声便传至耳畔,沿着小路向下,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清澈见底的泉水,这便抵达百丈漈的上游。涓涓清泉从多米高的崖上顺势而下,上游的那抹绿在崖前炸裂,水花在这里跌落、飞溅,最后又汇集在一起,缓缓流下山的远方,这大抵便是生命中最原始的坚韧和拼搏吧。

马洋

白云山下的马洋村,以梯田风光而出名。烟雨迷蒙时,梯田更显飘渺秀逸,仿佛在云中铺开了一幅水墨画卷。山峦、梯田、云海、古村,宛若世外仙境。来一口深呼吸,空气里沉淀的都是返璞归真、宁静安逸的味道。

谷口村

七彩神鲤谷口村的鲤鱼溪,此处鲤鱼数量之巨,色彩之缤纷,重量之大,非周宁鲤鱼溪之可比拟,据说是国舅谢鲤所放养,当地人都尊之为鱼神。村中立有村规保护溪中鲤鱼。这里的鲤鱼自由嬉戏,入溪抛食,鲤鱼听声而聚,人鱼共嬉别具一番风情。

溪头有石坝,溪尾有桥栏,数百米地段,拥集大小鲤鱼上千尾,最大的“鱼王”达七八十斤。如在观鱼之际,听听老人们讲那“谷口出国舅,神鱼来报讯”的故事,更会给你增添无限的遐想。

柏柱洋

福安柏柱洋是全国18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号称“闽东的延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华大地腥风血雨,革命斗争星火燎原。有着爱国传统的柏柱洋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雄厚的群众基础等优势,自年冬起,逐渐成为闽东地区革命斗争的中心。年初春,福安中心县委和闽东苏维埃政府筹备处移至柏柱洋。曾志、詹如柏在这里主持培训土改干部,进行分田试验。随后,中共闽东临时特委和闽东苏维埃政府先继在此成立。

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柏柱洋的斗面村、细日山村、狮峰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当年红土地一片热血的柏柱洋,已成为闽东最负盛名的重要革命历史纪念地。作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柏柱洋为宏扬闽东苏区的革命精神,发挥了较大的宣传教育作用。

中国传统村落——坦洋村

“白云山下坦洋村,小武夷名不妄扬。”社口镇坦洋村,是中国红茶“坦洋工夫”的发祥地。村内古民居、古茶行、炮楼、真武廊桥、天后宫、施氏祠堂、胡氏祠堂等清代风格建筑保存完好。泡一杯“坦洋工夫”红茶,听着茶人茶事,斜阳巷陌茶飘香!

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楼下村

有着“古民居博物馆”美誉的溪柄楼下村,数十座保护完好的老宅,一座连着一座,一排并着一排,布局得体,错落有致,迄今已二三百年历史。土墙黑瓦、飞檐峭壁,曲径通幽、巷道深深,好似一曲抚慰心灵的古歌,悠远淡雅从容。

松罗乡葡萄产业

福安葡萄种植面积达5.5万亩,年产量7.5万吨,成为我省重要的葡萄生产基地之一。立体农业玩转多元效益“福安葡萄每年7月10日左右采摘,赛(岐)湾(坞)片区先摘40天,再轮到松罗、晓阳片区40天。”赛岐象环村、苏阳村等地葡萄收获告一段落,松罗乡等地晚熟葡萄开始陆续上市了。松罗乡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6年松罗乡80%种植户开始推行避雨栽培种植葡萄,乡政府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并组织相关栽培技术培训,预防病虫害等。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松罗逐步发展成福安葡萄的主要产区之一。

葡萄种植必须玩转加法,即“1+N”模式,1即一棵葡萄树,通过提高套复种指数,提高土地使用率,解决山区可耕地面积少问题,又可实现葡萄园林下多元化创收。松罗村支书郑跃忠是最早一批从德阳引进羊肚菌试种成功的种植户,他牵头成立福安绿声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先在松罗村试种7亩羊肚菌成功,年该公司向全乡推广试种亩。

松罗乡推行葡萄种植‘1+N’模式以来,农户的田地每亩可实现收益3万元。”松罗乡乡长吴振说,该模式实现了循环农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返乡人员,出现了不少“新农民”。

湾坞镇

湾坞镇地处福安市南端沿海突出部的白马河畔,依山傍海,东南溪尾镇毗邻,北与赛岐镇接壤,西与下白石镇仅一水之隔,南临官井洋,辖24个村委会,个自然村,其中有14个沿海行政村,10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一个老区基点村(半岭)。

全镇滩涂面积2.5万亩,浅海亩,虾塘6亩,水产养殖面积10亩,其中养殖缢蛏、弹涂鱼、网箱,还有海带、大紫菜,牡蛎、龙须菜、泥蚶养殖。大宗经济作物主要有葡萄、龙眼、杨梅、荔枝、枇杷、香蕉、桃、李、无核柿、橄榄等水果。

赛岐镇

赛岐地处闽东地理中心,隶属福安市,位于福安市中部偏南的赛江之滨,是闽东人口最多的建制镇,也是闽东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窗口,素有“闽东第一大镇”之称。于年3月入选第三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年10月,入选福建省首批15个“小城市”(镇级市)培育试点。

赛岐地处交溪下游,富春溪、茜洋溪、穆阳溪汇合处,有“三江镇”之称,是闽东通商要地,水陆交通中心,闽东、闽北和浙南邻近15个市县的物资集散地。工商业较发达,曾是闽东北及浙南地区通向外部世界的“山海门户”。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镇种植葡萄、晚熟龙眼、惠园橄榄。赛岐素有“南国葡萄之乡”的美称,是福建巨峰葡萄的发源地。葡萄品质优良,粒大汁多,甜度高,串儿大,色泽红黑亮丽,营养丰富,百吃不厌,其口味让人流连忘返,难以忘怀。

社口镇

社口镇位于福安市西北部,白云山东麓,距城区22公里,省道线、社晓公路横穿东西,福寿高速纵贯南北,是中国名茶“坦洋工夫”红茶发源地,素有“闽东茶叶之乡”的美誉。

全镇区域面积96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行政村,总人口2.7万人,其中畲族0多人。社口镇是省级生态乡镇,以茶业、竹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独具特色。全镇现有茶园面积4.2万亩、毛竹面积1.2万亩,是我市茶叶、毛竹主产区。拥有全市最大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茶树良种培育基地;拥有茶企64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宁德市级龙头企业5家。林下经济、山地综合开发初具规模,铁皮石斛、水蜜桃、蜜柚、油茶、莲子等生态农业品牌价值逐年提升。

社口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独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坦洋、特色风情畲寨、千亩生态观光茶园以及赤岩山、仙洞顶、天乾丘、猴头山、天狮洞等人文、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富春溪上游—西溪贯穿全境,西溪沿岸“茶香竹绿、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景观带逐步成型。“畲家风情”、“品茶养生”等精品乡村特色旅游不断完善,将成为福安西北部生态旅游区中风景秀美、独具特色的旅游休闲地。

穆阳镇

穆阳镇地处白云山麓,穆水之滨,是福安市主要集镇之一。穆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镇区交通方便,穆阳线面、烤肉、水蜜桃是其知名地方特产。近年来,该镇借助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做强特色种植业,有效促进了外来游客的聚集,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穆阳镇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福安市晓阳镇

坐落于白云山景区的奇峰深峡之间,毗邻名扬世界的坦洋工夫红茶原产地,流传着爱国诗人谢敖的故事和“两后”的悠远传说,是一个生态与文化俱美的地方。随着白云山景区的开发、生态农业的建立和民俗文化的发掘,古老的晓阳开始散发出现代旅游城镇的魅力。

晓阳镇与寿宁凤阳乡、周宁纯池镇紧邻,茶叶面积1.1万亩。辖行政村10个:墙坪、岭下、龙洋、谷口、晓阳、南源、首洋、下南溪、东源、马洋10个村委会。全镇平均海拔米,最高峰为白云山,海拔米,是福安市的西北高原。

晓阳茶主题庄园

南方嘉木茶主题庄园是省级茶庄园项目,依托多亩有机生态茶园,先后投入多万元对茶园进行生态观光改造,建起了独具特色的漫游步道、小木屋、烧烤区、观景平台等,茶旅结合,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游玩。

晓阳十景:

“一湖丽水”、“二后陈迹”、“三贤故里”、“四季佛光”、“五件奇珍”(午时莲、红豆杉、娃娃鱼、猕猴、晓阳老酒)、“六朝灵刹”、“七彩神鲤”、“八仙过海”、“九龙洞天”、“十里茶香”等风景名胜。

晓阳镇依山傍湖,具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和独特的风情,造就了以山、湖、林、雾为主的自然景观和以古文化、民俗风情、名胜古迹、革命圣地为主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品位高、容量大。有宋代谢翱、闽王谢皇后、宋代谢太后等古名人、古传说;有宋元时期古窖址、奈何桥、莲峰寺、锁泉寺等古建筑。

近年在镇西南部新发现一处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的金钟山风景区,景区内生态完好,奇峰罗列、怪石嶙峋,山涧龙潭、瀑布成群、悬崖峭壁、峡谷洞穴随处可见,是当代典型的多元素自然风景区。4年白云山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晓阳镇被列为省级生态示范镇,太后公厅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安文化积淀深厚,这里走出了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南宋义士郑虎臣和诗节并重的南宋爱国诗人谢翱;这里是闽东革命中心中共闽东特委所在地,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叶飞等为之奋斗的热土。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白云山雄起壮丽,廉村宋代古城堡人文荟萃;历史名茶坦洋工夫茶韵飘香,还有瓜溪“活化石”刺桫椤、柏柱洋明清古民居、溪塔葡萄沟、仙岫畲族风情等形成“红、茶、古、畲、廉”的传统福安文化。

畲歌是畲族人民用自己的语言自编自唱的歌,既有歌词又有歌调。每逢岁时节令,畲家男女一般都会盘歌助兴,“二月二”会亲节歌会、“三月三”歌舞漫畲乡。畲族婚礼传统畲族婚礼,别具一格。畲族崇拜凤凰,婚礼时正厅都贴有“凤凰到此”四字,新娘除了身穿别样凤凰装之外,还要经过哭嫁、祭祖、唱盘王歌等传统仪式。整个婚礼过程“盘歌”和“对唱”贯穿始终。福安畲族美食品种繁多,最具代表的当属畲族乌米饭、畲族糍粑、畲族管粽等。国家3A级旅游景区——穆云畲族生态旅游区(虎头村、溪塔村),是福安最具风情的两个纯畲族村。

虎头村的万亩桃园远近闻名。每年三月的“桃花节”畲歌会,不仅可以欣赏美景,吃乌米饭、舂糍粑,感受畲族传统习俗,还可以和畲家妹子对歌。到了水蜜桃成熟时节,枝头上挂满被誉为“八闽珍果”的穆阳水蜜桃,尝一口唇齿留香!离虎头村不远是溪塔村。“北有吐鲁番,南有闽福安”。畲民们溪流旁种植野生刺葡萄,形成绵延近5公里的葡萄沟,被誉为“中国最美葡萄沟”。

清新福安游精品线路推介   

线路1:一路向南,拜访“中国廉文化第一村”廉村→生态畲村虎头村→畲乡“葡萄沟”→白云山九龙洞景区

线路2:一路向北,赴社口坦洋(享古村茶香茶韵)→晓阳(看马洋“猴哥”萌态百出、看马洋梯田风光)→新南方佳木白云庄园(享茶旅融合之美)→白云峰(看日出日落)→由白云山风景区南溪服务区(北门)进入九龙洞景区(看鬼斧神工石臼奇观),一路风光无限。

线路3:取道溪柄柏柱洋,游“鸟巢”观园,访千年古刹狮峰寺,逛楼下村古民居,赏花踏青、静心祈福,样样精彩;而后往核心景区白云山九龙洞,领略山光水色地质奇观。

富春溪绿道景观系统

项目是以城市水岸为轴心,结合生态景观系统工程建设,包含环阳头岛绿色景观工程、富春溪生态廊道、岩湖生态廊道、秦溪绿道等景观带,总里程约26公里。环阳头岛绿道景观工程将阳春公园、富春公园、人民广场、龟湖生态走廊、天马山滨水绿地、溪口公园6个公园连成一体,形成环岛绿道;富春溪沿岸则修建湿地公园,并以廊道相连,形成南起江家渡大桥,北至城阳镇岩湖村的生态慢道。长达14公里的城市“绿岛链”,让溪流沿岸绿意盎然、生态宜人。

福安坂中畲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近三万人口聚集,却缺少象样的休闲场所。市里以保护古树名木为主题,建设空中栈桥,将古朴、自然风格的建筑融入古樟树群,形成简洁明快具有现代感的开放性公园,为畲族群众提供休闲娱乐、康体健走的场所。这里已建成32公顷的坂中森林公园北区和3公顷的畲族文化公园。

福安以富春溪为蓝轴已建成坂中森林公园、富春公园、天马山公园、岩湖生态公园、溪口公园等古树林公园,让生活在福安市区的二十多万市民,不出城就能人人畅享“森”呼吸。获得“福建省园林城市”、“福建省森林城市”等多项殊荣,全市有2个国家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省级生态村,个宁德市级生态村。“绿”已成为福安一道最靓丽的景观,绿更是福安全域旅游的一张“金字招牌”。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

景区位于福安市西北部,距市区55公里,因白云常绕而得名。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深峡画廊、仙境名山”为游客称道。白云峰、九龙洞、金钟山、龙亭峡谷、黄兰峡谷。

白云山独特的地质地貌是距今约两三百万年前的古冰川运动的结果,其古冰川遗迹分布之广泛、规模之巨大、种类之齐全、形态之丰富多姿极为罕见,尤其是白云山冰臼群为我国低纬度地区目前第四纪冰川遗迹中保存最多、最好和发育最典型的,堪称“世界奇观”、“天下一绝”。

冰臼的地点位于福安市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景区内的九龙洞景点和龙亭峡谷景点,距在冰臼最为集中的蟾溪,看到,或大或小的石头上布满了冰臼,有的冰臼长年暴露在外,臼内充满雨水宛如天然浴缸,臼壁长满苔藓,无数条细细的螺旋状旋流侵蚀遗迹清晰可辨。“经粗略统计,这条6公里山涧及九龙洞内,就有冰臼上万个。它们如爱心石臼、阴阳石臼、蝌蚪石臼、漏斗石臼、连环石臼、天眼石臼等等,犹如雕塑艺术的大观园。

“石臼垂天下,龙洞藏古今”洞中,如地下迷宫,曲折回环,水流石转,别有洞天,奇观迭出;洞外,蟾溪峡谷石臼群鬼斧神工,如现代派雕塑艺术大观园,令人叹为观止。

佛光、云海、日出,奇幻莫测,宛若仙境。

春如道道金链、夏滚层层绿波、秋叠座座金山、冬锁条条苍龙”。白云山梯田风光以蟾溪梯田、马洋梯田最具代表。

一山一峰、一峡一谷、一石一洞、一瀑一潭、一村一舍,自成一格、景观丰富。以白云山景区为龙头,这些散落的“珍珠”串点成线,成为福安这片秀丽土地上一道最绚丽的山水奇观。

省级桫椤自然保护区

福安市西南部40多公里处的瓜溪村有一个省级桫椤自然保护区。桫椤,也叫树蕨,是3.8亿年前古生代志留纪裸植物,它与恐龙同时代,如今,恐龙已绝灭,桫椤成了“活化石”。桫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8种植物中惟一的蕨类植物。

我国仅在广东、贵州、四川、海南、台湾和福建有少量分布。在瓜溪自然保护区内,不仅有高达6米多的“桫椤王”,还有新长出不久的桫椤苗。瓜溪桫椤,沿风景秀丽的山涧溪边分布,数量达3株以上,数量之多在我国实属罕见。桫椤自然保护区中心部分是瓜溪的两条支流,一支从西到东,一条从西南到东北,呈“Y”字形交合成两个大夹谷。谷内,磐石卵珠回环连接,溪流飞洒弯曲跌宕,积水处鱼戏云间;夫妻瀑、葫芦瀑、红军瀑、鸳鸯潭和水帘洞等自然景观,给观赏桫椤者带来无限乐趣。

闽东苏区纪念馆

溪柄是革命老区,辖区柏柱洋被誉为“闽东延安”,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八个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和中央红军长征后党在南方的最后一块革命根据地,柏柱洋现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闽东苏区纪念馆和保存完好的“四座”旧址。

溪柄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是福安“三贤”之一的南宋忠义之士郑虎臣的故乡,此外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千年古刹——狮峰寺,中国传统村落楼下村清代古民居建筑群,以及毛主席亲笔题按语的《福安县中农社与贫农社教训》一文中的南山村贫农社和中农社旧址等。

狮峰寺

狮峰寺又称狮峰广化禅寺,位于福安市柏柱洋狮峰山麓:距县城30公里。寺始建于唐景福元年(年),原在山顶,明永乐年间(-)移建于此。明武宗曾游此寺,御题寺匾“狮峰广化禅林”,并赠诗,诗中有“影动方池鱼惊客,声来半岭竹引风”之句。

寺院占地1.3万平方米,坐西朝东,傍山而立,建筑雄伟,虽时历千年而庙貌尚存。为闽东佛教千年古刹,属闽东佛教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大殿建筑风格独特,历史价值极高,属国内罕见,年10月作为革命旧址被福建省政府核定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年5月25日由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存在没有文化的民族,也不存在没有民族的文化,各种文化的承载主体永远是该民族的主体人群本身。一个民族的文化,把它客观地阐释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并且尊重它。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主体,我们有责任了解和坚守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并能准确地告诉世人。

本文由易编辑整理,部分文字、图片转摘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对我们发布的内容有异议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删除。

电子邮箱:

qq.







































北京中科忽悠
北京中科忽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olaero.com/sqxx/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