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文摘录
那是一段蜿蜒在山脊上的小道,山势不算陡峭,她跟在他身后,一步一步地向山顶走。他突然蹲下了身子。越过他的头顶,隔着稀疏的灌木丛,她看清了:那只大黑熊两只前爪举起,垂着熊掌,正一声接一声短促地哼哼着靠在一棵松树上蹭痒。她僵住了!果然能碰上熊。黑熊侧了侧身,开始蹭身体的右侧。刚蹭了两下,突然举起左爪朝虚空猛挥一掌,也许是击打打搅它的蜜蜂,或者树上垂落的蜘蛛。它忽然停下动作,吸了吸鼻子,警惕地朝他们的方向看了看,继续在松树上左一下右一下地蹭背。熊再次停下动作,伸长鼻子拱了几下,闻到气味了,熊准确地看向他们。
在滇西北深处□黎小鸣捷达车沿着国道爬上山路的最后一个大转拐时,她说,请停一下。他朝右边瞟了一眼,见她眉头微蹙,神态平和,但那贪婪的目光仿佛要把沿途风景全部收进眼底。这一段公路,一侧是葱郁高大的云南松,另一侧是陡坡悬崖。刚刚经过的这片开阔处有几户人家,房前屋后有大片田地。一只黄狗趴在公路边懒洋洋地看着车开过。他靠边停车。她扭身从放在后排座上的旅行包里摸出一个小相机,下车朝公路边走了几步,对着依然笼罩着氤氲之气层层叠叠的山峦峰尖举起了相机,然后独自向前走去。他熄了火,伏在方向盘上看着这个神思缥缈的女人背影,在空旷高远的山顶上,显着无尽的孤独寂寥。不受线路、时间严格限制,身体素质好,能担当保护游客职责。这是合同条款上写的。她这趟旅行,其实更像探险。我不仅是个导游,还要当她的保镖。看身份证复印件,地址是南京的,三十九岁的人,看上去却像只有三十三四岁。反正比我大十几岁。既不像画画写生的,也不像是摄影爱好者,那就是个单纯的游客。他看见她边走边看,久久眺望着山峦的尽头,后来索性在前面那险峻处的水泥护栏上坐下了。她为什么要独自旅行,不,探险?你猜……他对自己说,不禁咧咧嘴想笑。猜的背后是一片空白,容得下他的任何猜想。一个人到处跑,当然也是个孤独的人,也许是个寂寞的人。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逐渐远去的背影,直到她回头向他招手。她上车坐下,面色逐渐和缓。他左手握着方向盘,右手懒洋洋地搭在方向盘的下部,手肘落在腿上,一副满心欢喜的样子。过了一阵,他噘嘴吹起了口哨。她忽然说,这么高兴?他说,天天都是好日子,为什么要不高兴?你呢?为什么一个人旅游?她说,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旅游?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自在。他笑起来,扭头看了她一眼说,别告诉我你是来寻找爱情的。她也笑起来,说,爱情?这里有么?他一副老成的样子说,一趟旅程,肯定没有。我才不信什么一见钟情,艳遇还差不多。她哈哈笑了一声,居高临下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就面带微笑,枕在车座上陷入了沉默。二十四五岁的样子,轮廓分明的脸,精明的眼神;那副不会刻意讨好人的神情,让她感受到久违的纯朴自然。那旅游公司女老板脸上的笑容一闪而过。女人之间没有秘密。旅行是心的拓展。如果这是此行的目的,那她已经在想入非非中完成,或者可视同完成。那么,此行也就是爬山看风景了,第一次看这些跟以往所见不一样的滇西北风景。还有什么?还要什么?她豁然睁眼盯着车窗玻璃,一脸茫然……十一点多,车穿过一个村落,又前行了十几公里,拐进了一个山洼。两边的树越来越浓密。他说,我们把车停在这里。朝山上走就是原始森林的边缘地带。她动了动身子,举头看前面,公路边的空地上是一排简易房屋,有两个人影在晃动。她看见路边行道树上钉着块木板,上面歪斜地写着:加水,吃饭,住宿。这里还能开店?疑惑中,她只觉得那排房子有些慈悲为怀,有些雪中送炭,有些天人合一,也有些居心叵测,有些危机四伏。两人在这野店里吃了顿山茅野菜,然后将车寄存给老板。老板问,晚上来不来这里住?来,我就给你们留着房间。他说,当然要来。森林里过夜可不安全。爬上山头,朝远处看是高高低低层层叠叠的山峦,被密密麻麻的树林覆盖着。偶尔裸露的地方也多是怪石嶙峋。近处的山洼被参天大树覆盖着,分辨得出是松树和杉树。云南松、罗汉松、雪松、云杉、铁杉……更低处杂树丛生,藤蔓牵扯攀附。远处近处,都有红黄相间的树叶成片点缀。澄蓝的天底下,几团白云飘浮,还有两只鹰在慵懒地盘旋,也许只是经过。树枝间有多种小鸟在肆无忌惮地啼鸣。风轻轻地吹拂过来,她闭眼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沉迷在了高山森林的浓郁气息里。时间仿佛已经停止,一切都静静地停泊在这空旷的晴朗里。这就是三江并流地带群山里的秋天了。他站在不远处的一块石头上,叉着腰对她说,再朝前走,便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方圆数百里,迷了路很难走出来的。从现在开始,我来导你一游!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大自然。她说,大自然的样貌多了。我心里就有无数原始森林。他说,滇西北的原始森林,你肯定没见过。她说,所以才来。等她走近,他说,我知道你心里的原始森林是什么。她说,你说说。他说,四个字,心外之地。她哼了一声,抬眼看了看他。心外之地……就算你会说,你也不知。就算你知,你所知、我所知也肯定不同。我的心外之地在哪儿啊?嘿……导你一游。这话有点意思。她似笑非笑地看着他说,现在,就我们俩走在这荒山野岭处,明后天可能都会一起行动。我该把你当成什么?导游?保镖?服务员?旅伴?他想了想说,你雇的是导游。我要履行合同的,这是我的饭碗。她说,别跟我一副公事公办的腔调!他看看她,忽然笑起来,说,既然如此,那你就看着办吧,你想把我当什么就当什么。她说,这可是你说的。既然你说要导我一游,我就跟你一游,看你能游到何处。你可别忘了,我也是可以提要求的。我要去的地方,你必须保证安全,提供服务。你可知我的心外之地是哪里?他又笑起来,说,那还能是哪里?不就是这片山水?眼前,除了山和森林没有别的。她又哼了一声,说,那可未必。他怔了怔,忽然脸一沉说,先说好啊,有老熊豹子妖魔鬼怪的地方,我可不去啊!她看着他笑起来,又抬头仰望着山顶说,放心,我还不想死呢。你好像一点准备都没做。你那包里,估计连件厚衣服都没有。他说,我带了两三天的干粮,带了个毯子,足够了。其实,在森林里生活十天半月的,一个打火机一把刀就够了。她说,我可不想当原始人。他说,不会,我会让你当公主的。一个多小时后,道路变得平缓,两边的树变得稠密,一个挂着经幡插着树枝的玛尼堆突兀地立在路边,这是山垭口。走过玛尼堆,风变得越来越大,迎面的这片空旷露着亮光,翻过去就现出了一片坝子,稀稀疏疏地散布着一些藏族民居,还有或成片或零落的黄中翻红的树叶。石块砌成的碉房有两层或者三层,所有窗框都刷成了白色,门窗则一律是暗红色。她又频频举起了相机。她问那分隔着视线的是些什么树。他说,梨树。要是再晚一个月,叶子会全部变红。她可不知道梨树叶子到秋天会变红。这么多梨树全部变红了,那该是什么样的景色?大路通向村子。几个孩子和一位老人在村口的梨树下消磨时光。一只狗狂吠着向他们扑来。他迎向这只黑狗,站住不动。狗吠叫着,露出一副要扑过来的凶相,但也没有真扑过来。对峙中,那老人忙走过来按住了狗脖子,狗伏在地上,心有不甘地闷哼着看他。村子里的狗都在吠叫,远处有几条狗影影绰绰地朝这边跑,又远远地站住,看着这边一齐叫。他扫视一圈,若无其事地与眼前这只黑狗对视着。她小心翼翼地藏在他身侧。老人说,莫怕,莫怕,狗不咬人的,说着朝狗们大吼了几声。老人松开手,黑狗站起身不再龇牙咧嘴,站在老人身边,瞅着他使劲摇尾巴,又朝他虚拱了两下头,要记住他的气味,又好像在说误会误会。周围的狗们见警报解除,也渐渐安静下来,一律朝这边张望。老人说,旅游的?太阳都当顶了,去家里吃午饭?他笑着对老人说,多谢啦,才出来,不歇了。她显然怀疑老人的控狗能力,站到了远离黑狗的另一侧。他们的方言汉话,她只听了个大概。看这藏族老人这么和善,她提出要买些梨,然后就小心地藏在他的另一侧,警惕狗突然偷袭。老人看着她的样子,呵呵呵地笑得很开心,然后朝一个孩子说了几句藏语。那孩子便起身朝不远处的一棵梨树跑去,只见他抓着树干树枝,身子几个避让闪转,便已经藏进了枝叶间。又见他从枝叶间探出头来,手上举着一个梨,朝导游哎哎地叫了两声。导游抬头看树上的孩子,一个梨已经呈抛物线飞下来,忙伸手稳稳地接了。又一个梨飞下来,导游又稳稳地接了……其他几个孩子看着这一幕,咯咯地笑个不停。看着地上摆放着的七八个碗大的梨,她朝树上喊道,可以了,可以了。树上又飞下一个梨。藏族老人朝树上喊了一声,树上传来一声应和,一个影子在枝杈间侧转翻挪了几下,轻轻一跃,男孩已经站在地上。男孩看看地上的梨,又赧然看着两个旅人开心地笑。她朝孩子手里塞了张五十元的钞票,然后对看着钞票有些茫然的孩子微笑着说,我跟你买的。她蹲下朝自己的旅行包里塞了四个梨。他也蹲下把剩下的梨全塞进了自己的旅行包里。然后告别老人,在狗们的注视下穿过了村子:她忽停忽趋走得惶然;他则迈着左右一致的步子走得坦然。她说,狗为什么不咬你?他说,它们闻得出来,我是个好人。她说,你应该说,我们本来就是一伙的。他笑道,你不会跟狗交流。你心里没有敌意,没有防范,没有对抗,一身正气,看一眼,它们就感觉到了。不把我当敌人,咋会来咬我?你一副胆战心惊的样子,躲避,防范,对抗,又不跟它们交流,不咬你咬谁?你以为它们是干什么的?她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阵,说,你们还真是一伙的。他看看她笑道,你跟我也是一伙的。村落外是种植了苦荞、土豆的平缓坡地。远处的田地里,三三两两干活的人在朝他们张望。土豆的茎秆开始枯萎衰败,但茎秆稍上还挂着些绿意,甚至还零星地挂着些白色小花朵。苦荞已经在开花,白紫相间,成片地起伏着一直延伸到山脚下。他们把这些人事物景渐渐抛在身后,向那少有人踪的高山荒野走去。她说,那藏族老人不是说路边有救命房么?我们才走了多大点路啊。沿路都有,那还叫什么救命房。他说着拢了拢火堆,火光明亮地映照着两人的脸庞。她说,也是啊。说着抬眼看前面黑黝黝的树林,但什么都看不清。一个下午他们都在走路。森林越走越稠密,植被也开始不断变化,但没再碰到村落,除了远远看见荒坡上有个牧牛人和他的牛群之外,也没遇到人。她依然保持着观赏美景的热情,经常会掏出相机拍下她觉得有意思的景致。高山杜鹃还在开。草甸上的蒿草依然茂密,到处都零散地开放着娇艳的黄花。她蹲在地上仔细观察这些零零星星的花朵,随口问道,你知道叫什么花吗?他说,管它什么花,反正是花。她扭头侧脸看了他一眼,继续低头看花,自言自语道,如果我也开成这样,那也太寂寞了。他站在一旁欣赏看花的她,脸上挂着点坏笑接口说,没事,我会欣赏你的。她又扭头侧脸看他一眼说,你会欣赏么?他说,会!怎么不会。男人欣赏女人,天生就会!她哼了一声,起身走路。一路都是她从来没见过的风景。红柳、白柳、松树林:云南松、红松、雪松……竹林。杉树林:云杉、铁杉、冷杉……地上是厚厚的腐殖土层。到处都是苔藓。松萝,或虚疏或密实,长长短短地挂在树枝上迎风飘动。时有不知名字的鸟在树丛间飞窜啼鸣。远远看见一片树丛,每一棵树上都挂着红果,有些耀眼。她忍不住又问,那是什么果?这么红。导游说,红豆杉,一棵树全都是宝。传说中的红豆杉,她听说过,据说可以防癌治癌。这大地上哪里都有宝。她沉默着,边走边看。爬得越高,走得越远,距离原来的自己也越远,这不就是这次旅行的目的么?太阳还没落,温度骤然就降下来。他们选择在这个山涧的悬崖下过夜。悬崖是块巨大的裸露岩石,底部还稍稍悬空,虽然算不上洞,但足以避风。悬崖的前边就是山涧。山涧里溪流清澈。两边都是各色杂草,在厚厚的腐殖土层上长得葳蕤茂盛。山涧里的石头,除了潮湿处长满的青苔,一律被雨季的涧水冲刷得灰白。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枯木,都是雨季被洪水冲下来的,在悬崖的这个小瀑布下纵横堆积。树皮多半已刮光,或灰蒙蒙,或白煞煞,仿若一堆森林的枯骨。他捡了些草叶点燃,在草叶上架了些木柴,一阵青烟之后,火焰开始朝上蹿。她坐在火堆边烤火,他又去扛了几根枯木来放在一旁,最后一次甚至搬来了一根桶口大小的枯树桩,将一头搭在了火堆上,又把两人的不锈钢口缸接满水,然后坐到她旁边来。看了一阵火,他干脆盘上了脚。这时候,除了粗大的木柴还在冒烟,小根的木柴已经燃过,变成了木炭。他刨开红红的木炭,扒拉平整,将两人的口缸放上去。她看看他,又紧盯着口缸里的水。她看见靠近火堆的口缸边沿开始出现气泡,不一会气泡越来越多,接着口缸就发出了滋滋的响声。再过一阵,水泡开始变大,直到水在里面跳动,翻腾,溢出。他伸手小心地靠近她的口缸耳朵,迅速握住,把口缸抬到她面前放下,又迅速缩手,又如法把自己的口缸放在自己面前,侧身在旅行袋里找吃的。她默默地注视着他做这些事,没漏掉一个细节,脸上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两人就着开水各自吃了些东西,又各自吃了一个梨。山上夜间的寒意,促使两人不断向火堆靠近。女人到水边洗脸漱口回来,看见小伙子又把口缸放在火边烧开水,里面还飘浮着些东西,仔细看,是茶叶。她不禁笑了笑,这种时候都要喝茶?他说,云南人,天天都要喝茶。你要不要?她摇摇头。坐在木头的另一侧摸出手机看,还是没信号。她仰着头,像是在看夜空或者黛色山影,又像是在沉思。过了一阵,忽然自言自语道,人真是一刻都离不开她生活的那个世界,原来的那个自己……关机的声音有些突兀刺耳。消失殆尽之后,耳际突然变得空旷,高山的夜晚迅速就还原了本来。远处的林涛,忽然层层叠叠地变幻成不同层次的音声奔涌而来,像万马奔腾,像沉闷滚雷,像远处连绵不绝流淌的瀑布。稍一分心,这音声就忽然远去,成了背景。耳际就只剩下树叶轻拂的声响,虫在嘶鸣。火光在欢笑。白天活着的,此刻好像都死掉了;白天见不到踪影的,此刻都活了过来。安静得越久,活回来的东西好像越多,周围就逐渐变得喧嚣热闹。两人都不说话,倾听着,体悟着,都听到了对方的呼吸声。也许这就是天籁,就是大地的呼吸。他说,你就是为了听这些声音才到处跑?语气中带着些倦怠。她说,是因为到处跑,才听到了这些声音。他说,别处也听得着的。她说,那可不一样。我要的是荒无人烟,超尘脱俗。他说,像你这个年龄的女人出门旅游,起码都会约个驴友。她说,我不需要别人壮胆。他说,那你雇个导游干嘛?她愣了一下,乜斜着眼看看他,忽然笑道,雇你来导我一游啊。她说完又笑。他一脸狐疑地看看她,然后转头看火:大木桩燃得正旺,但碗口大小的木头即将烧尽。风吹得火焰摇摆伸长,火星四溅。他忙搬过几个石头,遮挡住风口,又清理了一下周围的杂草枯叶,然后扯过两截木头来,横架在火堆上要烧断它。她饶有兴致地看着他,她可不知道,柴火还可以这么烧。他拍拍手掌说,你好像经历过很多事。她笑道,活到我这年岁,谁没经历过很多事?他举着口缸问道,你真不要?她说,谢谢,不要了。他说,那我自己喝了。他喝了口茶又说,那就是你经历的事跟别人不同。她说,结婚,离婚。抛弃别人,被别人抛弃。炒别人的鱿鱼,被别人炒鱿鱼。上当受骗,让别人上当受骗。欺负别人,被别人欺负。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既不损人也不利己。想要的就是得不着,不想要的非要塞给你,拒绝都不能……女人经历的,不就是这些?别惹我!小心你也上当受骗……说到后来,她的语气变得有些激越。他说,我才不怕,反正我一无所有。她面无表情,只是看着他。一只手伸向她的旅行包,拉开拉链抽出睡袋,站起身双手一抖铺开,钻了一半,她停住了动作,挑衅似的对他说,有本事,你就钻进我睡袋里来!他蒙了一会,判断不出真假,一颗心咚咚狂跳,脸上有些烫,也许是火烤的,神态却变得有些忸怩。女人得意地笑了笑,钻进了睡袋。过了一阵,她忽然探出头来问道:你就这样坐着么?他说,当然不会。你以为我怕你啊?话说得大声,声音透露的却是故作的大胆。这一夜,她又梦见了那个已纠缠半生的男人。他们至今毫无结果,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她梦见自己在古城墙上漫步。她听见鸡鸣寺钟声悠扬,看见玄武湖在远处闪着粼粼波光。那个人迎面走来。她向他呼喊,招手,又向他奔跑,但是见不到他清晰的面容。无论怎么奔跑,他们之间的距离依然遥远。于是她只好绝望地放弃,又在放弃中期待。梦中依稀能确定的,那就是他。两个人被一阵断断续续的响声惊醒。熊?她一惊,心跳遽然加快,努力克制着身体的颤抖,想伸头一探究竟。手刚要动,却被他抓住了。她又吃一惊。她听到耳际轻轻的一声嘘,只好不动,都屏声静气倾听着外面的动静。这才慢慢意识到了昨夜的事,但也来不及细想。窸窸窣窣的声响继续传来,并不是在睡袋旁边,在旁边的山涧里,那声音轻盈,断断续续,一点都不粗笨。这不可能是熊的声音。他轻轻侧身,先探出头去看,然后整个身子都不动了。好奇之下,她也慢慢探出头来,然后就看见了让她心怦怦乱跳的一幕:五只滇金丝猴,前前后后或蹲或坐,在山涧中的那堆枯木上,正好奇地睁大了眼睛看着他们。这大约是个滇金丝猴家族吧?个头最大的应该是爸爸,坐在最高处,胸部的白毛也看得清清楚楚。妈妈的左边是只半大的,应该是哥哥或者姐姐,抓在妈妈怀里的最小,应该是弟弟或者妹妹。另一侧站着的那只像妈妈一般大小,是叔叔姑姑?还是阿姨舅舅?小金丝猴动了动,将胸部贴着妈妈换了个坐姿,又扭过头来看。睡袋的颜色吸引了它。爸爸的眼里也充满好奇,但更多是警惕。她看到妈妈的眼神里,有走过来一探究竟的冲动。这么多厚厚的粉红色嘴唇和金黄色毛发,在绿色、灰色的树林里格外显眼,金黄色的毛发闪着淡淡的光泽。它们的眼眶之上有长长的尖形黑色冠毛,仿佛是故意生长了遮挡视线的,下有深蓝色的上翘鼻端隔离着天地,眼睛既不圆溜溜地瞪着这两个不速之客,也不眯缝着冷冰冰地看这两个人,它们只是好奇这个睡袋,还有这两个看来没有什么恶意的人。他们一动不动地看着这一家子滇金丝猴,连呼吸都屏住了,生怕惊吓了它们。滇金丝猴去得很突然,忽然转身就走。两只小猴跃上低矮处的树枝,抓了几缕高处垂下的松萝塞进嘴里,回头看了两眼,公猴叫唤了两声继续向前,这一家子金丝猴终于不见了踪影。她听见他兴奋地说,这奇遇,千载难逢啊。我们可真是磕头碰着天了!她突然从睡袋里钻出来,急急忙忙穿上衣服套上鞋,向那一群滇金丝猴追去。他看着她笨拙地闪过几棵大树,拉扯着树枝一路小跑,转眼竟不见了身影。他坐起身嗨、嗨、嗨地叫了几声,见叫唤声止不住她奔跑,只好急忙起身,穿上衣服套上鞋,也追了过去。在另一侧的山脊处,她坐在那枯枝败叶上神色凄然地啜泣。一路急奔,他的胸膛在急遽起伏,仿佛大山在喘息,森林在喘息。他看着她,直到呼吸逐渐平息,这才在她身旁坐下来,一只手搂住了她的肩膀。她一直在垂头啜泣,但声音越来越小,间隔越来越长。静坐着听了一阵林涛声,她幽幽地说,走吧!他没动,紧了紧搂着她肩膀的几个手指,说,你昨晚上一直在叫一个人的名字。她迟疑了一下说,这是我的事……你搂着我,也是没用的……他说,你是把我当成他了吧?她扭头侧脸看他一眼,毫不隐讳地断然说,当然。他的脸抽搐了一下,又迅速平复了,哈哈一笑站起身,但未消逝的笑容也掩盖不住他的失落。她站起来,摆脱他的搀扶,自己朝回走。两人没精打采地回到住处开始收拾行装。他多次往返舀水浇向火堆,又反复检查那根烧得只剩点尾部的枯树桩,生怕它死灰复燃。一个上午,两人走得有些没头没脑,不着边际,脚步也就缓慢下来。地貌又有了些变化。森林少了。到处是裸露的岩石。草丛中依然开着些不知名的碎花,漫山遍野地延伸,仿佛要盛开到天际去。但路越走越不明显,已经被这少有人迹的原始状貌湮没。他说,路越来越难走了。是不是该回头了?她说,才出来多大点路?救命房都没见着。他说,这些地方,是有熊的。她说,哪里会这么巧,偏我们就要碰上。他就不说话,低头走路。他知道,她的旅游正步入深处,而眼前的路依然没有尽头,双脚的行走也没有方向。她不知身在何处,还没想到要依附什么来判定自己,但跟她自己的过去依然紧密相连。而他,在昨夜的激情之后,已经丈量出了他们之间的距离。有距离是肯定的,他原以为这距离之间,应该有一个暧昧地带,至少她会故意容许这个暧昧地带存在,使他们能够亲近,能够快乐,能够相处(至少这几天能够相处),甚至能够在将来回忆。可被她断然否定了,非常决绝,毫无余地。他就彻底变成了她的一个替代品,一个道具。这让他愤怒。时间变得很漫长,路变得越来越难走,身上的旅行包越来越沉重。但他只能跟着她继续前行。山垭口处,也是一个玛尼堆,经幡旗帜凌乱地插在周围,透着无尽的神秘,让他们心下一紧,也使他们意识到这山与人,人和一路所闻所见,那遥远的天空与灵魂,藏在心底某处的鬼神和此刻正在爬山的自己,都是牵扯在一起的,有着紧密的关联。两人放轻了脚步,忐忑着绕过了玛尼堆。翻过山垭口,眼前突然又出现一片树木稀疏的空阔地,一池碧水就蓦然呈现在眼前。池子不大,方圆不过三四百米,可池水澄蓝,如融化了一片蓝天。几只鸟惊叫着飞去了。这么高的山上,竟然搁置了这么一池水!他喔~嗬~嗬~地怪叫了一声,好像已经忘了半路上的愤怒和沮丧。他那夸张的惊异之色,也让她脸上漾起笑容。两人都迫不及待地扔了身上的旅行包。旅行包,已经让他们感受到了不得不背在背上的无奈。两人坐在一块一头伸进了水里的大石头上,静静地看着水面,直到额头上的汗水逐渐消失。这里风很小,池面平静。偶尔有几只鸟匆匆划过水面。他说,这是天池。旅游地图上也没有的。她说,这是神水。他说,这是王母娘娘的浴池,七仙女的澡堂。她说,我要游泳。他说,你就不怕亵渎了天神?她说,神要怪罪就让他怪罪一次好了。他说,真要游啊?水很冷的。她不说话,起身脱衣服。那动作毫无犹疑。他笑着说,要我回避吗?随你的便,她说,看都没看他。她脱了衣服,还转来转去地活动了一下腰身,然后赤身裸体慢慢走进水里。她神态自然,看不出有半点羞涩。等到水没过大腿,她蹲下身,扑向水面。身体瞬间被淹没,又迅速在溅起的凌乱水花中浮出来,笔直地向对岸游去。快到对岸,她又慢慢游回来,在池子中央仰着头飘浮着。像条美人鱼,他看着蓝天下飘浮着的白云想。他忽然也想下水,但克制住了。忽然意识到自己看了这半天,竟然没生起一丝绮念,不禁有些奇怪。看着她漂浮在水面上,他咧嘴笑了笑,然后伸手试了试水温,水真的很冷。山这么高,这天池一年肯定有半年以上是被冰雪覆盖的。很多人耐得住去冬泳,这点凉意对她恐怕不算什么,他想。美人鱼出浴,全身都是鸡皮疙瘩。她在瑟瑟颤抖。他忙去她的旅行包里翻出毛巾丢给她。她匆匆擦了几把,披上衣服,蹲在石头上瑟缩成一团,嘴唇青紫,头发潮湿。他看着她手脚不怎么灵便地朝身上穿着衣服,听到她牙齿叩得得得地响。她说她累了,然后找出墨镜戴上,在大石块上躺成个大字晒太阳。他转了一圈回来,她依然在那里躺成个大字晒着太阳。冷血动物!他坐在她旁边的石头上暗暗骂了一声,朝池塘里一颗一颗地丢着随手捡起来的石子,看涟漪。她忽然懒懒地问,听说,碰到熊最好躺下装死。他说,如果你知道熊不饿,当然可以。要不就蹲下,双手捂住脸!她说,为什么?他说,等人家来收尸,好看一点啊。她愣住了,过了一阵才道,那怎么办?跑路?他面无表情地说,也行啊。反正你又没我跑得快。她抬起后脑勺对着他尖叫,你怎么这样?我们可是有合同的。他冷冷地加重语气说,所以,你最好乖一点。她真的生气了,呼一声翻爬起来,扯起旅行包朝背上一甩,恨恨地道,我还就不信这个邪了!出个门就要碰上熊!走吧,胆小鬼。山依然在高,树依然在长,花依然在开。路依然在前。在这道横路上,忽然看得见一带雪峰在远处耸立着。太阳照在峰顶上,溅起一团团金色霞光。神的高原,这里是神的家。她恋恋不舍地收回眼光,快步向他追去。下午,在一片林地的尽头处,果然看见了一座小木楞房突兀地立在路边。这一带,如那藏族老人所说不再有村落,甚至都没碰上一个行人。你们可以找救命房过夜,那藏族老人说。这应该就是救命房了。两人向木楞房走去。门口堆放着一些木柴。木楞房也没什么特别,门上没锁,但用一根铁丝缠绑了两道。他解开铁丝,推门,门上的灰尘纷纷飘落,有的落在了他的手臂上。灰尘落定,她也跟着他猫身进门。等眼睛适应了里面的昏暗,他们才看清木楞房里有一张低矮的床,三个锅庄石上架着一口锅。床头一侧的木架上还放着些东西。所谓床,其实就是些杯口大的木头拼搭在两头直放着的大木头上,上面铺垫了一层茅草。他捏了捏木架上的口袋说,这是青稞炒面。一个塑料袋,仔细看竟是剩余尚多的盐袋。地上有个蓝色的塑料桶,里面放着半桶正在发芽的土豆。如果是冰天雪地又冻又饿的时候,路人有这么个地方歇脚,足可救命。大雪封山前,又会有人放一些新鲜土豆在这里的吧?她蹲下看着桶里的土豆说。他说,经过的人,都会放一点耐存放的东西在这里。别人救你的命,你也要救别人的命。等离开的时候,我们也放点东西在这里。今晚我们可以在这里落脚了。她出门转了一圈,发现旁边就是一条溪水清澈的山涧。于是走到溪水边,蹲在一块石头上洗了洗手,溪水清冽冰冷。回来,他还在打扫房间。他说,你先别进来,都是灰。她在鼻子前挥了挥手,后退几步,坐在门口的柴堆上,后来又扭转腰身,手撑着双腿上的旅行包,看着渐渐西下的太阳和周边的森林发呆。一阵困倦缠身,她有些迷糊,这地方天高地远,渺无人烟。孑然一身的困顿里,仿佛万事都已经变得无可无不可,至于身在何处,前路后路,所知所想,包括那个刻骨铭心的身影……都已淡然。她努力抗拒了一会,还是抗不住那大山一般沉重的迷糊,然后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他叫醒她,她迷迷糊糊地跟着他进屋,说,几点了?噢,你都烧好水了。他说,七点多了。你竟然靠着门就睡着了。烧水。捡柴。收拾屋子……你看我都做了多少事。木楞房里干净清爽多了,也暖和。锅下的柴火在燃烧。锅里的水在翻滚。那塑料桶里有半桶水。土豆在墙角处堆着。他分别伸出两个手指捏住锅耳端起铁锅,朝茶缸里倒了些开水,用木筷子搅了一阵,举起筷子,小心地咬了一块黏附在上面的糊糊,尝尝咽了,一副心满意足的神态。他说,青稞炒面,要不要?还能吃吗?都不知道哪年哪月放在这里的,她皱眉说。布口袋里面还有一层塑料袋封口放着的,怎么不能吃?时间可能也不长,应该是去县城的人放的,你看,还有两瓶啤酒。他说着,将一双木筷子递给她。说是筷子,其实就是两根称手的木棍,她横来竖去地看了看黏在筷子上的炒面糊糊,学着他的样子在筷子上咬一口,小心翼翼地尝了尝。好像真的没坏,她说。他不答,翻出茶叶来,捻了一撮丢进锅里,又侧身从木架上拿起野菜丢进去。他竟然采摘了一把野菜——估计就是去取水时在山涧里采摘的。他说,给我一个梨。她从旅行包里翻出梨递给他。他在水桶里洗洗梨,从腰间抽出匕首,将梨捏在手中左右斜着各切一刀,刀尖一顶,一瓣梨已掉入锅中。她看见一阵刀起刀落,梨已经被他分成十几块,纷纷落入锅里。他将刀尖伸进锅里搅了搅,朝她笑了笑,说,等开起来就能吃。都得吃点蔬菜了。她静静地看着他,忽然说,你这一辈子,肯定不会是被饿死的。他将匕首插入挂在腰间的刀鞘里笑道,一会儿让你尝尝本山人做的野菜梨茶汤。她白了他一眼,不置可否。两人都看着那些东西在锅里翻滚,冒起腾腾热气,感觉整个木楞房都弥漫着一些相濡以沫的宁静。喝着口缸里味道特别的野菜梨茶汤,吃几坨从他口缸里分来的青稞炒面,比独自吃压缩饼干和干面包,感觉不知要好多少倍了。吃过东西,门外的天色已经黯淡。他在木楞墙壁的缝隙里插了一截树枝,将锅挂上去,屋子顿觉空旷了许多。屋外的风呼呼地越吹越大。要睡觉,那实在也太早了。他朝火堆添加了两根柴,屋子里更加明亮暖和,两人有一句无一句地说着话,都感觉到了时间的漫长,感觉到了滇西北高山要使人窒息的空旷。她看着燃烧的火堆,轻轻地说,真会有熊来么?他笑道,不怕,到时候我睡在你上面,熊来了,要吃也是先吃我。她不嗔不喜地看着他说,导你一游,就导到这里啊?好像也没多远。他说,我其实已经游得很远了。但是我发现你,其实从来都没出门。本来么,这世界还有更远的地方可以去游。你的心不出门,那就谁也没办法了。你如果愿意,那我现在就可以导你去一个你没去过的地方,看上一看,游上一游。她微笑着看着他,说,你试说说,那是个什么地方?他说,我也说不清,也许是阴阳合一的地方,会让两个人融汇成一体;也许是灵魂飞升的地方,会让你飘浮在天上,忘掉不愉快的过去,不再感到痛苦,也不会再想回到过去;也许是生死相隔的地方,会让你灵魂出窍,到另一个美好世界,幸福地游荡……她说,我怎么越听越像是纳西族的玉龙第三国啊……现在,她在山路上狂奔。耳际有风在呼呼地朝脑后刮。树影山色在前面向她纷纷涌来。惊恐弥漫了她的身心。他惊恐急切的喊叫一直在耳际回荡:快跑!快跑!快跑!快跑……那是一段蜿蜒在山脊上的小道,山势不算陡峭,她跟在他身后,一步一步地向山顶走。他突然蹲下了身子。越过他的头顶,隔着稀疏的灌木丛,她看清了:那只大黑熊两只前爪举起,垂着熊掌,正一声接一声短促地哼哼着靠在一棵松树上蹭痒。她僵住了!果然能碰上熊。黑熊侧了侧身,开始蹭身体的右侧。刚蹭了两下,突然举起左爪朝虚空猛挥一掌,也许是击打打搅它的蜜蜂,或者树上垂落的蜘蛛。它忽然停下动作,吸了吸鼻子,警惕地朝他们的方向看了看,继续在松树上左一下右一下地蹭背。熊再次停下动作,伸长鼻子拱了几下,闻到气味了,熊准确地看向他们。他们藏身的地方,在风头上。他一只手伸向后,急切地拍着。她以为是示意她蹲下,他却在后退。他重重地踩在了她脚上,痛得她哼了一声。她看见了,她的叫声还没停歇,熊已经起伏着身体向他们扑来。他背对着她喊:快跑!她转身就跑。快跑,越快越好。快跑……鸟们也在催促她快跑。风声也在催促她快跑。实在太累了,脚酸腿软,真想歇一歇!他的声音还在耳际尖叫:快跑!好吧,好吧。她左一次右一次地急速迈动着双脚,拼命忍耐,坚持。嗓子在冒火,双腿像灌了铅,已经没有了感觉。忍一忍吧。脑袋里一片空白,唯独保存了那声快跑!摔跤,不要紧,起来再跑。滚骨碌了,抓住树干站起,还能跑……旅行包掉在坡上来不及捡了,逃命要紧呐。手机好像也跑丢了,命都没了手机还有什么用?跑,一路狂奔,一直奔到秦淮河的桨声里,奔到夫子庙的牌坊后,奔到玄武湖的波光里……此刻,她还在狂奔……他在她身后,不知道他有没有跑,或者朝哪个方向跑。他有匕首。也许那熊已死在他刀下。他跑得肯定比我快。他是男人,在山里长大。他年轻,有力气,腿又长!一早起来,她就感觉身上多了些东西,心里又少了些东西,这让她焦躁难安。她瞥了一眼还在酣睡的他,出门去涧溪边洗脸。她捧起水浇到脸上,又捧起水来砸到脸上。多出来的是自己不想要的,少了的是本来想坚守的。可什么都难如人愿——不想要的总是会多出来,不想舍弃的又不知不觉就丢掉了。什么导你一游,分明是我导你一游,她越想越歇斯底里般无法自控。吃过早点,他说最好别再走了,这一带真的有熊出没。她说他在骗她。她说朝前走也是合同规定的。他说合同也规定了要为你负责。她说这我不管,我只要你们负责。然后他骂她疯婆娘。于是她朝他声嘶力竭地吼,我投诉你!我告你……她狠狠地瞪着他,硬生生噎回了后面的词。他只好无可奈何地跟着她走。快跑……她早就迷失了方向,更不知道自己的位置。仿佛这位置只是个虚点,貌似存在其实并不存在。没有空间,也就没了方向。沿路并没有看见住过的救命房,没见到他们曾经露宿的地方,也没见到他们经过的那个藏族村落。不停的奔逃中,她终于看见了国道。山林间穿过一条大道,让她稍微清醒了些。这里没有那排居心叵测的野店,也没有慈悲为怀的房间,更没有她乘坐的那辆捷达车。她靠着路边的一块石头,瘫坐在地上。这是块公路里程桩,标明了她在这个世界位置。她看看这段延伸在林间的平坦横路,不知道去云南要朝左走还是朝右走。她明白不能朝西藏方向走,西藏,还远得很。她只能在这里等待过往的车辆,可这一带车辆稀少。她瑟瑟地不停颤抖着,无助地蜷缩在路桩前。身体伏在双膝上,一双手夹紧两肋收起,仿佛还在山野里一路狂奔,又像是在努力缩小自己,拼命缩小,缩小,一直缩回到母亲的子宫里去,消失于这人世间。她蜷缩在一辆慢腾腾的农用车厢上抵达那个山洼野店时,已经是黄昏时分。农用车靠边停车,她起身就看见他正在捷达车前焦躁地走来走去。她扶着车厢板泪流满面。他已经看清车厢里的人,箭步奔向农用车,带着一副狂喜的神情将她从车厢扶下。然后把她揽在臂弯里,用力拥了拥,又不停地轻轻拍着她的肩膀。她在他臂弯里颤抖不已,一副柔若无骨的样子。这野店里人都围了过来,七八个,男女老少都有。大家围着两人问长问短,知道碰上熊了,感慨着为他们庆幸捡了条命。她恍若未闻,颤抖着只会哭泣。他将她扶进房间歇息安抚。院子里的人倾听着她的哭声继续议论。野店老板听了一阵,知道不会给他带来麻烦了,于是看着那个房间笑道:啊嬷嬷,哭得像个才满月的娃娃,怕是要喂点奶才得呢。院子里发出一阵哄笑。有人接话说,小伙子咯会喂?不会,教教他……老板说,他肯定会。说是当天晚上就回来,七八天了才回来,不会也学会了。院子里又一声哄笑。又过了一阵,围着的人这才议论着散了。她躺在床上,枕着他的臂弯睡着了。他看她已经睡熟,轻轻抽出手来,坐在木凳子上发了一阵呆。他犹疑再三,最后还是决定不打这个求援电话,否则对自己也太不利了。他决定让她在他的安抚下慢慢地自己修复自己。他出门跟饭店老板买了些吃的,又要了个热水瓶放在床尾,等着她醒来。他看见她翻了几次身,都没醒来。导你一游么,周边走走也就是了。纵使是心外一游,那也有边界,谁知道你竟然会这样不知深浅地横冲直撞。最激越的风暴,最美好的风景,都不在别处,在你自己心里。赶快回你的南京,嫁人生孩子,好好过你的幸福日子。都高龄产妇了,还一天想着东颠西跑。你,不管跑到哪里心都恐怕不会安……怎么样?崩溃了吧?我敢说,你这一辈子也不会再想出门旅游了……他默默地想着,看一眼手机,快十二点了。找她,等她,一直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他只觉得身心都坍塌了,不想用心,不想走动,不想任何人事……于是他坐在木凳子上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他被她温柔的拥抱惊醒。他扭头看着跪坐在床上的她,吓了一跳:昏暗的灯光下,她蜡黄的脸上尽显憔悴,又带着些劫后余生的感动,再也找不到原来那骄傲自负歇斯底里的神色。他紧了紧拥着他的手臂。她伸出一只手掌,他也伸出一只手掌,十指分开,扣在了一起,越握越紧。他慢腾腾地回答她的询问。他说,我叫你快跑的时候,我也跑了。但我是横着跑的。我想把熊引开。熊果然跑向我了。我只顾埋头猛跑。跑了一阵,忽然发现熊不见了。不知道啊,它真的没再追我了,也许是回森林去了。我在那里吆喝了一阵,还放了几个鞭炮。它肯定吓走了。我本应该一路走一路放鞭炮的。然后我就跟下来找你了。喏,我找到了你的旅行包,找到了你的纱巾,都带回来了。你跑得好快啊,转眼就不见了。一开始见得到你遗落的东西,后来就不知道你是从哪条路走的了,再也找不到痕迹。我想,你只要朝山下跑,就肯定能找到公路,就会到这里来。所以就在这里等你。喏,你的东西都在那里。劫后余生,百感交集,恍惚如梦,她对周围的一切辨不出真假,更做不出判断。他问她要不要吃东西,她摇头;又问她要不要洗脸,她也摇头。他们游得有点远,远远超出了她的希冀和期盼。此刻,她只想抓住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好让自己回到真实的感觉世界里来。她说,我只想睡觉。你来陪我吧!他们除去衣服,钻进被子。碰到对方身体,都打了个冷噤,同声问道,你怎么这么冷?两人相视一笑,克制着对对方冰冷身体的不适,相拥而卧。他轻轻问道,明天还继续游?她说,当然。第二天一早,太阳刚照到这山洼里,两辆警车后面跟着一辆大车,前后开进了这个野店。接着从车上陆续下来一群人,还带着一只警犬。有几个人围向捷达车议论着什么。然后,两个警察和旅游公司女老板拿着两张照片,问老板有没有见到这两个人。老板瞅了一眼照片,朝一个房间指了指说,在呐!昨晚上早早就睡了,还没起来么。那女人惊喜地一路小跑去敲门,没有动静。一推,门竟然开了,里面却空无一人。女人回头问道,老板,到底哪个房间?就那个房间,老板说着跟过去,扶着门框看里面:被子设施整整齐齐,根本不像有人住过。老板不禁瞪大了眼睛,又急道,这早就走啦?没听见声响么……车也没开啊……警察怪老板胡说八道,朝他吼,见你的鬼噢,昨晚上干了多少酒?这阵还在满嘴醉话!老板满脸委屈地叫道,是真的啊……昨天那么多人看见他们了。男的先回来,女的是后来才坐车回来的。我看着他们饭都没吃就睡觉了……真是活见鬼了……那警察不再理他,呼唤着参加救援的人群,带头朝山上走去。—END—《长江文艺》年第9期
责任编辑
丁东亚
黎小鸣
黎小鸣,本名黎永泉,云南省永胜县人,当过教师、记者、编辑。在《作家》《钟山》《今天》《上海文学》等刊物发表小说。著有长篇小说《橡皮泥》,中篇小说集《在水边眺望爱情》等。获得过《滇池》文学奖、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基金奖。现居昆明。
往期精选
姚鄂梅:旧姑娘
女真:梨花墓园
尹学芸:喂鬼
邱华栋:鹰的阴影
赵瑜:驳母亲、伯父以及妹妹、弟弟
胡性能:雨水里的天堂
马金莲:低处的父亲
《长江文艺》
年第9期目录
小说坊
短篇
前妻之间
曹军庆
塔罗的方向
杨映川
谁在敲门
宋离人
在滇西北深处
黎小鸣
中篇
大石
王甜
天津一家人
刘晓珍
临街楼
汉流大爷传
於可训
家乡书
大薤山记
谢伦
面对面
故乡是生命的底色,写作是为内心获得安宁
丁东亚谢伦
诗空间
人类微弱的趋光性(11首)
伯竑桥
路过废墟(11首)
阿啾
珞珈广场和饥饿抒情诗(6首)
刘林云
自由谈
看他如何在这片大地上行走
李勇
世界那么大,他想去看看
朱一帆
流动的“故乡与世界”
宋硕夫
三官殿
傅中望:精神的守望
殷双喜
刊中刊
合家欢乐
杨惠玲
翠柳街
“诚实的证言书”
张双
订阅与投稿
《长江文艺》上半月原创版邮发代号38-6《长江文艺》下半月选刊版邮发代号38-订阅-投稿邮箱:cjwy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