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观
·
古
代
专
场
辑
珍
本季“大观·古代”部分遴选各个朝代的书法、绘画及金石碑帖佳作五十余件,其中曾纡、唐寅、八大、沈周、王翚、董其昌、文征明等名家均有收录,碑帖部分则经专家广泛征集、严格筛选,可谓名迹云集,琳琅大观。此外,本季首次推出“扬州八怪”专场,集纳了十二家三十九件之多的作品,规模之大,相信定能让广大藏家一饱眼福。
拍卖时间:
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
得天然趣—扬州画派书画、古代
11月13日晚上7:30北厅
董其昌(-)书画合璧山水小景
册页(十开二十页)水墨纸本
癸丑(年)作
29.5×22.5cm.约0.6平尺(每幅)
钤印:知制诰日讲官(七次)、董其昌印(十次)、董其昌印(五次)
RMB:58,,-68,,?(20)
出版:
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一册,12页,京1—,文物出版社年版。
2.《董其昌画集》图版(六开),上海书画出版社,年版。
3.《董其昌书画编年图目》(上)-页,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4.《嘉德二十年精品录:古代书画卷?一》,-页,故宫出版社,年版。
著录:
1.《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刘九庵著,页,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壹),劳继雄著,5页,东方出版中心,年。
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壹),杨仁恺著,5页,辽宁人民出版社,年。
此
册十开,造境似云林,一江两岸,平林远岫,构图简炼而意境空阔;山石则以长披麻淡皴枯擦,松秀润淹;丛树多用率笔、复笔勾勒点染,极尽枯湿之变。淡墨轻岚,一派江南,情景宛然。▲(一)夏木垂阴。对题:山中宰相有仙骨,坐爱岭头生白云。壁张此画定惊倒,先请倩人扶着君。米元晖自题画。其昌。
观画中落款,自云作于京口,又图上多张则之藏印,知为其老友张觐宸所作。觐宸精鉴赏,富收藏。王羲之《瞻近帖》、卢鸿乙《草堂图》、杨凝式《草书真迹》、杜牧《张好好诗卷》、黄公望《秋山图》、沈周《东庄图》皆其“培风阁”所藏。董其昌常常扁舟往访,留连名迹,不知时日。遇兴会,则泚笔作画,故其家独多董其昌精逸之品。此册或作江南水村;或作崇岗岩居;或写山村雨霁;或写夏木垂阴。有仿惠崇者,有仿吴镇、云林者,然笔底灵秀,书卷之气洋溢,则全然自家面目。对开诗题,亦风神散淡,跌宕不减晋人。(其绿溪青嶂一诗已载入其《容台集》)
此册张则之(孝思)之后,即归之于笪重光,重光亦镇江人,为清初颇享声誉之艺术评论家,与王石谷、恽南田友善,所藏亦精。雍、乾时则为康熙第三子允祉诚府及查映山递藏,嘉庆时复归文渊阁大学士卓秉恬,后为李玉棻所得。清末则入孙毓汶之子孙孟延之手。可见流传有绪,是董其昌凿凿可考的名作。
7
夏昶(-)嶰谷清风图
纸本立轴
×63cm
题识:嶰谷清风。太常卿夏昶仲昭写。
钤印:夏氏仲昭印、游戏翰墨
鉴藏印:海昌钱镜塘藏、数青草堂
RMB:25,,-35,,
出版: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十二),沪11-,页,文物出版社,年12月版。
著录:
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劳继雄著,页,东方出版中心,年1月版。
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肆),杨仁恺著,页,辽宁人民出版社,年1月版。
说明:
1.据《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知此作为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2.“数青草堂”是著名鉴藏家钱镜塘先生之斋号。钱镜塘(-),浙江海宁人,原名德鑫,字镜塘,晚号菊隐老人。收藏之富甲于上海。
吴湖帆题签条:明夏仲昭嶰谷清风图。吴湖帆鉴题。钤印:湖帆
此图写风中琅玕,出笔凌厉,枝干劲健之状,墨叶翻飞之态,以及聚散疏密,浓淡相错,都在疾如风雨般顷刻挥洒之中一一兼顾。可见成竹在胸,功力在手,所以心手两畅,神韵毕备。其下拳石用刮铁法写出,复以墨染,重实刚硬,与竹之柔劲适成对比。土坡以淡墨轻扫,以虚衬实,颇见雅致。
旧为钱镜塘先生所藏,吴湖帆鉴题,并经《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著录,其珍贵可知。
▲嶰谷清风图局部
9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
手卷水墨纸本
书法:30×cm
后跋:30×40cm
钤印:南京解元、逃禅仙吏(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唐寅》60、58印,页)
题识:吴郡唐寅书似云庄老兄。
RMB:50,,-60,,
出版:
1.《五朝墨迹·明唐六如自书诗墨迹》(单行本),赵尔萃(清)编,据傲徕山房藏本影印,宣统二年()。
2.《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一),9页,文物出版社,年版。
3.《中国行书观止》,第35页,长虹出版公司,2年版。
4.《明清书法遗珍》,30-3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年版。
著录:
1.《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壹),劳继雄著,31页,东方出版中心,年。
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壹),杨仁恺著,17页,辽宁人民出版社,年。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释文:
花前人是去年人,去年身比今年老。
明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又是谁?
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
面面前斟酒未寒,面未变时心已变。
区区已作老村庄,英雄才彦不敢当。
但恨人心不如古,高歌伐木天沧浪。
感君称我为奇士,又言天下无相似。
庸庸碌碌我何奇,但愿盍各言其志。
我之所志无所奇,有酒与君斟酌之。
君今既许我为友,对酒彼此相箴规。
倘不相规惟饮酒,此□□友今之友。
愿学今人与古人,在君一言之可否?
唐伯虎出生寒门,青年时立志读书科考以改变门庭。二十九岁时,他参加应天府乡试夺魁中解元,一时踌躇满志,以为蟾宫折桂亦一举可得,岂料因卷入科场腐弊案牵连入狱,又被革去功名,贬斥为吏。他落魄回乡,结果夫妻反目,兄弟嗤笑,尝尽世态炎凉而耽于酒色,寄情书画。他聪敏颖悟,才高八斗,仕途无望,却造就了他艺术的辉煌。他于画有宿慧,三十左右便自成面目,在江南画坛崭露头角。所作山水宗南宋院体,而以逸荡灵秀之气,熔铸笔端,自成潇洒精严气象伟岸的卓然新风,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明四大家。他亦善书,初学唐欧阳询,后专学赵孟頫行书,得其宽博绮丽之态势。此卷书自作诗,诗意放达,任越不拘,在世情冷落之中,表达了对知己的感恩之情。直白如口号民歌,但却是真性情的流露,绝无描头画角的酸气。其书法也以雄直取胜,酣畅痛快,写的亦是心声。古人云:“书者心画也,”一吐方快,不计工拙,其精气神却跃然纸墨间了。故佳!唐伯虎遗墨一直为世所重,然民间流传极少,此卷多次出版与著录,识者其珍爱之。8
文征明(-)行书自作诗
手卷水墨纸本
29.5×cm
钤印:征明印、悟言室印
题识:旧作书寄宗臣文学。征明。
鉴藏印:唯唯精一
RMB:6,,-8,,
说明:
辽宁省文物总店旧藏。附辽宁文物总店证明书一页。
著录:
1.《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六册,页,文物出版社,年。
2.《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七),页,东方出版中心,年。
3.《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六),页,辽宁人民出版社,年。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文徵明于嘉靖二年癸未五十四岁时因江苏巡抚李公嗣之荐入京任待诏,虽不能适应官场生活,四年后即辞官返乡,但在京时所作组诗《早朝诗》、《西苑诗》皆有十首以上,且晚年书为手卷者极多,可见不忘皇恩如此。此卷即书此二组并增《还家志喜》及《次韵陈侍卿忆昔》等诗。自称旧作,当是五十九岁返乡以后老年之作。皆行草一气而书,绝无凝滞,尤以中锋敛毫,不作尖利之常态,有人书俱老,不求好而自好的率真之趣。全卷长达五米多,细字密书,首尾一致,绝无懈怠率易之笔,是其晚年佳作无疑。
罗聘疏影横斜图
手卷水墨纸本
嘉庆四年(年)作
24×cm
鉴藏印:仰山堂印
出版:《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二册,第页,文物出版社,年。
著录:《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肆),第页,东方出版中心,年。
RMB:3,,-4,,
说明:
1.题跋中“杨丈吉人”即嘉定杨谦(-?),字筠谷,号吉人,别署益斋、疁城小隐、扫花客、冷清人等。工诗文、岐黄、篆刻。竹牙雕琢亦擅。善写梅花墨竹。
2.“仰山堂”为吴树声斋名,吴树声(-),字鼎堂,一字筱亭。云南保山人。年举人。官山东肥城知县、沂水知县。善书法,尤好钟鼎金石文字,著《鼎堂金石录》。长于音韵训诂之学,有《歌麻古韵考》等书行世。
3.上海文物商店旧藏。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罗两峰亦善画梅花,初学金冬心,亦取汪士慎之冷逸,后脱然自放,纵笔画江路野梅,苍干劲枝,千花万蕊,满幅生春,气势竟出诸公之上矣!此卷即是,写老干数树,苍皮瘦枝,冲寒凌空。枝与干,皆倔强如铁铸;花与苞,俱饱满莹润,似珠如玉。元王冕诗:“独有溪头老梅树,面皮如铁生光芒。朔风吹寒珠蕾裂,千花万花开白雪。”可以移咏此画。两峰自题则曰:“予今年近七旬,诸老(指金农、高翔、汪士慎等)久已下世,惜不获见予之瘦影横枝,一变其成法也。”其自赏如此。然确已越出诸公之外,并非自夸也。作于嘉庆四年,已是两峰最晚年笔,是其极精之品!
郑燮碧纱清影图
立轴水墨纸本
乾隆己卯(年)作
×83cm
鉴藏印:古润戴植培之氏一字芝农鉴藏书画记、岳雪楼记(参见同书《戴植》53印,页;同书《孔广陶》12印,页)
RMB:2,,-2,,
说明:
曾经戴培之(清道光间,19世纪)、孔广陶(-)收藏。
1.戴植,字培之,号芝农,一号成芬,别署诚庵、芝道人、听骊馆主人、培万楼主人、翰墨轩主人等,江苏丹徒人。其“翰墨轩”、“心太平轩”、“培万楼”收藏书画和古籍,在当时称极一时,其中古籍收藏中,宋、元、明刻本10余种。其所藏书画后来大都归于上海博物馆。
2.孔广陶,清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字鸿昌、一字怀民,号少唐,别称少唐居士。广东南海南庄罗格人。国学生,官分部郎中、编修。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又有“岳雪楼”,所藏之书,皆为精品,尤以清殿本为富。孔氏“岳雪楼”与伍崇曜“粤雅堂”、潘仕成“海山仙馆”、康有为“万木草堂”,合称“广东四大藏书楼”。
郑板桥此幅,浓墨密叶冲天而起者居中,右一枝墨较淡者更高,清影摇动是为副。新篁在下仅露梢,疏疏朗朗,却姿态最妖娆。左一竿最奇,叶只数片,却干霄直上,不见起止,为“扫取寒梢万尺长”是也。后伴以巨石,左则密书长题。“影落碧纱窗子上,便佔毫素写将来。”晴窗竹影,引发画兴,而笔底所现,已非眼中所见。诗中所说“剪裁”的乃是胸中之竹也。窗间竹影只是作画的契机,而胸中之竹,才是酝酿已久的“成竹”,有了契机,便呼之欲出了。读板桥画,宜先读其诗题,想其画外之想,始得趣。
周毛公鼎?六名家题跋本
立轴纸本
清晚期拓本
.5×95cm
鉴藏印:海滨病史、平生有三代文字之好、十钟主人、吴俊之印、张祖翼、逖先、磊盫审定金石、陆恢之印、以分为隶、廉夫诗画、涵记、食古堂、里堂、褚德彝印、王国维印、王国维
RMB:1,,-2,,
说明:
是鼎于清道光二十三年()陕西宝鸡岐山出土,清咸丰二年()为陈介祺所得,又归两江总督端方所有,后辗转归叶恭绰。叶家因生活所困,将此鼎押给银行,由巨贾陈永仁、陈利仁出资赎出,于民国三十五年()陈氏献呈国府,现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此为吴隐旧藏陈介祺监拓本,有吴昌硕、张祖翼、陆恢、吴臧龛、褚德彝、王国维跋语。
展览:
“书の美·书法の起源から—日本书法名品展”,讀売新聞社(日本),年。
出版:
1.《书の美·书法の起源から—日本书法名品展》,第18-19页,讀売新聞社(日本),年版。
2.《吴昌硕书画集》,第52页,二玄社(日本),3年版。
3.《日中书法の伝承》,第38页,日本谦慎书道会,8年版。
4.《吴昌硕金石书画集》,第页,江西美术出版社,年版。
▲周毛公鼎六名家题跋本局部
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皇诏十六斤铜权
秦权铜
秦始皇二十六年
12×9cm.g
来源:
1.端方旧藏;
2.刘体智递藏。
RMB:2,,-3,,
著录:
1.《陶斋吉金录》第四卷,第十六号,端方著,光绪三十四年(年)石印本;
2.《秦汉金文录》第一卷,第十四号之一,容庚著,年印行;
3.《善斋吉金录》度量衡卷,第十号,刘体智著,年石印本;
4.《小校经阁金文拓本》第11卷,第九号之二,刘体智著,年石印本;
5.《善斋彝器图录》第一百七十二号,刘体智著,年影印本;
6.《秦金石刻辞》第一卷,第14页,楚雨楼,年石印本;
7.《书道全集》第一卷(中国1、商、周、秦),(日)平凡社,年。
参阅品:
1.目前可查到的始皇二十六年十六斤铜诏权存世仅四例,除本品外有三:
其一原为罗振玉旧藏,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重克;
其二亦为罗振玉旧藏,现藏旅顺博物馆,重.96克;
其三与本品同为端方旧藏,亦经罗振玉递藏,现藏吉林大学历史系,重克。
2.禇德彝集《秦汉宋元明权量文字》(中国嘉德年春季号拍品)
4
朱耷(-)花鸟四条屏
立轴水墨纸本
.5×49cm×4约8.0平尺(每幅)
钤印:蔿艾、黃竹园(二次)、在芙山房、涉事、八大山人(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朱耷》31、33、28、23、40印,-页)
题识:八大山人画。
RMB:38,,-48,,(4)
说明:签条钤“震远针织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四次)
八大山人,明代旧王孙,遭易代之厄,国破家亡,陪尝苦辛,无奈遁迹空门,复还俗,又遭婚变,凄凉孤寂,痛集一身,遂患疯疾。然嗜于书画,无师自通,在青藤、思翁(董其昌)之外,别出手眼,冷隽苍凉,浑厚逸宕,直抒性灵。擅花鸟瓜果,笔简墨厚,格力超群,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国大写意画,至此而登峰造极。尤好作鱼、鸭、禽鸟,寓生意于古拙,寄冷逸于浑穆。点睛最见用心,有白眼向青天之诮。孤愤悲世,寄情于笔墨之间,宣洩于形骸之外。
板桥道人读之有感,称之为“墨点无多泪点多,”最能道其性情胸臆,道其画中意境也。晚年生活稍安定,疯疾亦渐愈,其画逐渐为识者所赏。画中气象亦渐趋冲淡渊穆,雄豪浑脱,更入化镜。又多作松鹿芝鹤,题材出之民间,而画格直超群伦,亦中国艺术史之奇观。
此四条屏作于其七十前后,(款字八作二折)或作风荷拳石;或作高梧疏竹;或作双凫戏于溪头,或作群鱼悠游涧中。意境静寂,动静生发。墨淡而厚,湿而毛;笔圆而劲,重而灵;苍莽朴茂之中,有清韵流衍;笔墨不多而意境丰满。荷塘一幅,以微风摇动之花叶,烘托凝重古质之拳石,雄豪活泼之气溢于画里画外。双凫一幅,极尽墨沈之灵变。禽羽之丰满润泽,仿佛若可触摸。崖石用虚淡之笔皴点,略以浓墨点苔竹,虽满纸空白,而情韵入微。所谓无处还有是也。而游鱼一幅尤佳绝,下方危石如奇峰倒立,已出人意表。其上悬崖兀起,其间秋水空阔,群鱼悠游,或伫滞水面,或倏忽水底,其状拙质,其形简古,而不失生趣。大小二十七尾,无一雷同,为八大画中绝品。八大四屏传世绝少,识者珍视之!
6
佚名(13-14世纪)荷亭销夏图
立轴绢本设色
×93.5cm
题识:千里伯驹。
鉴藏印:
静寄轩图书印、听鹂馆主人、古润戴植培之氏一字芝农鉴藏书画记、翰墨轩芝道人供养(1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毕泷》30印,页;2、3印参见同书·戴植,52、53印,页)
RMB:50,,-60,,
出版:
1.《平等阁藏中国名画》(上),上海有正书局。
2.《中国名画》,第三十集图一,上海有正书局。
3.《中国历代名画选集》,图二八,幸福出版社,年版。
4.《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6,图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版。
5.《艺苑掇英》第六十一期,图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版。
6.《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年版。
说明:
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旧藏。
2.毕泷(-),字涧飞,号竹痴、竹屿,别号静逸盫主,室名广堪斋。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秋帆制府毕沅之胞弟(毕沅是乾隆年间的状元、大学者,生平亦喜爱金石书画,家中收藏颇为丰富,曾购得《清明上河图》画上便有毕泷、毕沅二人印记)。
3.戴植(清道光间,19世纪),字培之,号芝农,一号成芬,别署诚庵、芝道人、听骊馆主人、培万楼主人、翰墨轩主人等,江苏丹徒人。其“翰墨轩”、“心太平轩”、“培万楼”收藏书画和古籍,在当时称极一时,其中古籍收藏中,宋、元、明刻本10余种。其所藏书画后来多归于上海博物馆。
参阅:
1.《式古堂书画汇考》书画卷十四,卞永誉(清)撰,《中国书画全书》,第六册,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年12月版。
2.《江村销夏录》卷一,高士奇(清)撰,《中国书画全书》,第七册,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年12月版。
3.《大观录》卷十四,吴升(清)撰,《中国书画全书》,第八册,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年12月版。
《荷亭销夏图》,绢本大幅,纵一七三厘米,横九四厘米。大青绿设色。画面近处,大江空阔,杳渺远引。岸边巨石嶙峋,骨突蹲卧,其上茂松劲挺,花树掩映;绿荫之下,有茅舍水榭临流而筑。一仕夫白衣高冠,与敞胸僧人正专心会棋。一士执羽扇坐左侧旁观,忽闻人来,遽回首而望。不远处有渔翁正撒网捕渔。清风徐来,水面细浪如鳞。环境轩畅安宁,正消夏良辰胜处也。松林之后,岗峦层起,临江一巨岩拔地耸立,势若千寻。其侧幽壑曲径,回环于重岭密树之间。其上崇山巍峨,列嶂排云,气象极为壮阔。崖下江水转折处,有村舍茅亭散落于田畴坡岸之间。茅亭中有人闲话观荷。沿江道上,一老者正扶杖携童远远而来,江心轻舟一叶若鼓棹前迎。人物情节化处理,生动入微,颇有北宋人遗规。画笔工细精严,茂林花树掩仰扶苏,姿态各异;山石起伏聚散走势多变而浑然一体。设色则丹翠辉映,高处山头多赭色,仿佛暮霭斜照。真是富丽辉煌、安闲逸乐的人间胜境。
▲荷亭销夏图近景茅亭
本图旧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月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篇六》将之编印于明代第一幅。
8
宋人芍药图
镜心设色绢本
24.3×24.3cm
签条:宋人芍药八。
鉴藏印: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石渠宝笈、重华宫鉴藏宝、万有同春、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1印参见《晋唐以来书画家鉴藏家款印谱》页,台北故宫博物院编,年;《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沐昂》1印,页;2、3、4、5印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帝后玺印谱?乾隆卷》28、29、35、页)
RMB:18,,-28,,
著录:
《石渠宝笈初编?重华宫》《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二册,页,上海书店,年版。
▲宋人《芍药图》局部
宋人《芍药图》为绢本团扇,画粉红色盛开的芍药一枝,花朵硕大,重瓣层叠,迎风垂露,花枝略略弯曲左倾,似有不胜重压之感。绿叶则向右轻飏,摇曳婀娜,姿容妍冶,十分生动。左下一小叶从画外伸出,与画中花叶若接若离,顾盼呼应,尤为点睛之笔,使人想见画外另有一片天地,画虽小而格局不小。花与叶与枝皆用细笔勾描,线条劲利而有弹性,极见功力。花染以蛤粉,故数百年而不变色。更以红色淡淡烘染,衬出阴阳立体之感,娇媚而不俗。花叶用石绿点染,露出深浅笔触,如青铜般古色斑斓。与匀染法不同,是一种高格调的设色方法。古代青绿山水有这种画法。南宋无款《豆荚蜻蜓图》扇(《中国绘画全集六,页》的豆叶石绿设色亦用此法。钱选画花叶也经常如此,并非全是颜色剥落的缘故。于是,叶片古气的一片翠绿与娇嫩的花朵相映照,更在动静、疏密的巧妙安排之中,使看似简单的画面,显出其耐人寻味的意韵。简约而不简单,是这幅南宋画的高妙之处。
这幅宋人团扇初为明早期黔宁王府收藏。黔宁王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义子沐英的封号,其子沐昂及沐昂孙沐璘都好收藏,特别爱好宋人团扇及斗方。今传世的宋人小品中钤有此“黔宁王子子孙孙永宝之”章的所见极多,仅《中国绘画全集》第六册中就有近二十幅钤有此印,可见黔宁王府收藏宋人小品之精审富赡。
此画后入清内府,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宋元纨扇册》中,《石渠》标明其为册中第八幅,亦与此扇签题相合。本图原装裱边钤有“石渠宝笈”、“重华宫鉴藏宝”、“万有同春”、“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诸玺都与故宫出版的《清代帝后玺印谱》无误。(石渠合册,玺印多有钤于裱边的,并非每图都钤于本幅上。)
▲芍药图钤印:石渠宝笈
9
曾纡(-)过访帖
镜心水墨纸本
32.5×45cm
题跋:张珩(-)题背纸:此帖是曾纡空青,珩审定记。非钱惟治。
鉴藏印:珍绘堂记、吴越王孙、钱立群氏审定真迹、张氏涵庐珍藏、张文魁、吴兴张氏图书之记、张珩私印、谭氏区斋书画之章、五常鉴赏(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钱泳》10印,页)
RMB:35,,-45,,
著录:
1.徐邦达编著《古书画伪讹考辨》(下卷),第页,江苏古籍出版社,年。
2.张珩著《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壹),第页,上海书画出版社,年。
出版:
《中国文博名家画传——张珩》,第-页,文物出版社,年。
说明:
钱泳、张文魁、谭敬、张珩旧藏。
释文:
纡顿首,适承过访,罙荷情眷,疲曳未果,扣关奉告,欣承,挽起居佳定。惠况太多,实以无人可负,拜赐亦已多矣。千万恕察,不悉。纡再拜,允直知县奉议七哥。
曾纡,北宋时江西南丰人。生于宋神宗熙宁六年癸丑(),卒于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文豪曾巩之姪。“少颖悟,天资既高……年十三,”伯父曾巩“授以韩愈诗文,学益进。”“才识高明,博极书史,以文章翰墨,风流蕴藉为时胜流;晚以精明强力,见事风生为国能吏。”(宋·汪藻《右中大夫直宝文阁知衢州曾公墓志铭》)
▲曾纡《过访帖》局部
《过访帖》北宋纸本,高32.5厘米,宽45厘米。行草书十行。文云:“纡顿首,适承过访,深荷情眷。疲曳未果,扣关奉告,欣承挽起居佳定。惠况太多,实以无人可负,拜赐亦已多矣!千万恕察,不悉。纡再拜。允直知县奉议七哥。”信的内容是说允直去拜访他,自己因为疲劳困顿而“不果”见面。可能是次早曾纡便要出行,故连夜差人“扣关”送上这封信。由于允直送来的东西太多,(拜赐亦已多矣)因自己人手不够“无人可负”,因此有些东西还是送回去,请他“千万恕察,”并非不领情。因为匆遽,故书写迅疾,畅达率意而笔沉气酣。宋释惠洪称:“予观公衮行草,既不用法,亦不祈其神,娓娓意尽则止耳。”(见宋释惠洪《石门文字禅》)宋人“尚意”,重个性,不为理法所拘囿,释惠洪对曾纡行草的品评,正是本《过访帖》的极好注脚。不过,由于曾纡有很好的楷书功底,我们所见的他几通书札,都现出腾踔酣快却又遒劲的奕奕神采,无法而法,是有真功力真性情的。曾纡《过访帖》经南宋“珍绘堂”收藏,又迭经清乾嘉时名士钱泳及近代天才鉴定家张珩及名藏家谭敬、张文魁递藏,经历了九百年种种历史劫难与岁月浸蚀仍保存相当完好,显然是十分稀有而珍贵的。更多拍品预览将于近期陆续推出,敬请期待!
?点击下列标题本期精彩内容:
当代书画精品预览之一
缤纷集(之五)——沈尹默学生旧藏
马上封侯——溥心畬从乙未到丙申的两件度岁之作
缤纷集——聚焦私人珍藏(之四)
长枪大戟元戎笔——朱德《行书柳亚子词》、《行书毛主席长征诗》
“岂斋”藏书画
缤纷集——"还读我书斋"藏联
吴湖帆题赠孙邦瑞——王翚《松溪茅屋》
由雅通俗,由俗兼雅——“海派”通说
河山色染——绘出新中国书画
唐寅《行书七古诗卷》
李可染先生笔下的牧童与牛
钟馗驾临,祛魅增福
元代《竹雀图》
明清书画扇面小品集珍
缤纷集——聚焦私人珍藏(之三)
丈二巨制?大壑奔流——董寿平《松瀑图》
范曾《祥鹿图》
周云鉴先生旧藏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拾珍
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得天然趣—扬州画派书画》:纵横笔墨得天趣——关于『扬州八怪』
我见青山多妩媚——簪缨世家吴湖帆
大观?近现代——齐白石臻选
缤纷集——聚焦私人珍藏(之二)
Ink+:购藏绩优潜力股
纪清漪旧藏书画
缤纷集——聚焦私人珍藏(之一)
董其昌《书画合璧山水小景》
戏如人生话三杰——从广东三杰的戏曲人物创作中看其艺术的现代性
片笺尺素红毹梦——《丛碧函啮余:-》
樊增祥旧藏
丁云鹏《扇页集锦》
査士标《仿各家山水册》
王时敏、陈元素、娄坚、陈继儒等信札
得天然趣一味霸悍
傅抱石《风光好》读记
五色相宣八音朗畅一一大观之夜明代书法欣赏之一
长按或扫描下方中国嘉德
秋拍葡萄酒品鉴小课堂
长按或扫描下方中国嘉德官方
de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实时网络竞投通道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新疆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