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概况:
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最高地带,北靠上党盆地,西连晋城,东与河南辉县接壤,南与河南修武毗连。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均海拔米,最高海拔米,素有“太行屋脊”之称,最低海拔仅有米,相对高差较大,年平均气温7.9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仅有22度左右,以王莽岭为代表的东南部山区,山高林密,气候凉爽,气温比全县的平均值还要低2——3度,早在金元时期文坛巨匠元好问就称其为“清凉圣境”是一处天然的避暑胜地,其年平均降雨量为——毫米,是山西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县区之一,其东部山峦重叠,山高林密为主要的林业产区,也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
陵川历史悠久,隋开皇十六年(记公元年),始建陵川县,年境内发掘出的塔水河人类遗址考证,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全县辖七镇五乡,个行政村,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25.17万人。陵川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城,全县耕地面积45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62亩,其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土豆、小米。全县森林面积7.66万顷,森林覆盖率46.6%,东部山区覆盖率60%以上,居全省之首,是全国“绿化百强县”“全省生态环境十佳县之一”。
王莽岭景区简介:
王莽岭景区位于山西陵川县城东50公里处,因西汉王莽赶刘秀在此安营扎寨,故名。主峰是山西和河南的界山,处于黄土高原与中州平原断裂地质带最险要处,由高低错落的五十多个山峰组成,总面积40平方公里,包括王莽岭、锡崖沟、昆山三个景区,最高海拔1米,最低处跌入河南辉县境内仅米左右,巨大的落差,产生了绝壁千仞、群峰林立、危岩相跌、峡谷纵横的地质奇观;同时冷暖气流在此交汇,形成在北方罕见的四季云涌雾腾的气象景观;境内植被覆盖率高达96%以上,暑期平均气温仅22摄氏度,金元时期文坛巨匠元好问称之谓“清凉圣境”。王莽岭是八百里太行自然景观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太行至尊”。
山顶核心游览区
西门-------山顶:
现在我们就从景区的西大门进入,首先我先给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的游览行程。我们现在乘车至山顶,车程约20分钟。山顶的游览时间为2个小时左右,游览完山顶,再乘车到达锡崖沟,途经挂壁公路,锡崖沟的游览时间大概在一个半小时左右,然后返回山下的停车场,整个游览时间大概在4个小时左右。
天味堂与生态休闲馆:
这是天味堂,为游客提供餐饮服务和超市购物的地方,因为其高居峰巅,又吃着纯天然的山珍野味,所以叫做天味堂。它的建筑风格也很别致,总体形状象古代战争的营帐,圆形建筑化解了北风的摧毁力。还有人说,两个扁圆象征了陵川是中国围棋的起源地。
下面依山而建的这三排覆土建筑是生态休闲馆它也叫覆土休闲馆。它背风而筑,与山体融为一体,冬暖夏凉;屋顶和庭院里种满花草,空气特别清新;从窗口就可以看到奇峰、日出和云海,室内装修豪华典雅,功能齐全,是休闲度假、高规格接待和举行会议的好地方。
军寨遗址:
这是军寨遗址、传说它历经了几个朝代。七十年代初这里还住着解放军雷达部队。过去规模较大,现在只有几间房子的残墙断垣了。王莽岭和对面的刘秀城、马武寨,确实是一个古战场,不仅留有古军寨的遗迹,而且地下曾出土大量的秦砖汉瓦、古代刀枪剑戟弓弩箭簇等兵器,还有屯粮运水用的陶器等用品,还有一系列的地名如营盘、教场、箭草尖、太子窑、梳妆楼、杀猪郊、唱戏洼、公主坟、宫宫寨、西南仓等等,都是当年高规格战争留下的遗迹。
龟鸵山: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就站在王莽岭上。它的西面北面是八百里太行山,它的东面南面是中州大平原。这里就是太行山与中州平原断裂带的交界处。27亿年前,这里是汪洋大海,由于燕山运动与喜马拉雅山两次大的造山运动,中州平原下落,太行山隆起升高。王莽岭就在这两大板块的断裂带处,经过慢长的地质运动,形成了特殊的地貌特征。国际上叫喀斯特地貌,国内称作岩溶峰丛地貌。
王莽岭在汉代以前叫做龟鸵山,因两座山峰而得名。我们看,这一片奇峰峻岭,悬崖绝壁,----典型的几座山峰,(手指)一座是神龟峰,一座是仙鸵峰。在这儿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上天派神龟和仙驼把海中奇珍和天上异宝搬到这里打造一处人间美景,结果龟驼二仙完成使命后,看到这里风景独特,便幻化成神龟峰和仙驼峰,永远留了下来。所以便叫做龟驼山。直到西汉末年王莽赶刘秀的故事发生在这个山上,才把它改叫为王莽岭。
现在我们开始游览王莽岭的核心部分,全长2多米。
石库天书:
石库天书为王莽岭上一种特殊的石体构造。它是4-6亿年前下古生代沉积的碳酸岩(白云岩),由于化学成份差异,溶蚀快慢程度不同,形成了现在的样子。就单体来看,几米、十几米、甚至几十米高的石峰,外表看似层层迭迭的薄板组成,酷似书本,群众俗称“千层岩”。这种石峰往往几十尊连成一片,形成峰林,即为“石库天书”。
天授兵书:
传说王莽在此安营扎寨时,与刘秀作战屡屡失利,上天念其推行改革用心良苦,就派三个神仙给他送兵书。一夜刘秀军趁大雨前来偷袭,王莽将士怕兵书被抢或被雨淋,便压在石头下面。这一夜大雨滂沱、雷电交加,王莽没有来得及研读兵书。等到战后一看,那些兵书逍无踪影,幻化成了一片片书形石头。
大家来到这儿可以看到下面有条羊肠小道,这条路就是老百姓上山西,下河南的唯一小道。这条小路15公里可到达河南境内,这既是一条交通道,又是一条军事要道。这条路上有一个天柱关,旁边有座石柱山大门,高约2米,宽约1.6米,石门门楣上曾有“晋汴咽喉”四个石刻大字,是明弘治年间新乡县令,陵川籍人都永思所提,天柱关周围全是陡崖深谷,无境可攀,险势天成。
鹿鸣苑:
此处林壑幽美,野鹿出没,闻呦呦鹿鸣,听松涛阵阵,别有一番情致,当年王莽在此提拔官员和将帅时,曾在此举行仪式,并命名为鹿鸣苑。有诗云:“莽岭人名在,旷野鹿迹幽。艾蒿散清香,奇峰入云楼。”鹿是人们非常喜欢的生灵,同时鹿、禄谐音,是升迁作官的吉言。诗经中就有《鹿鸣》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是与人友好的意思。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来表达他求贤若渴的心情。明清以来,那家的孩子中了举,县太爷就会召集全县的头面人物,为其设宴庆贺,叫作鹿鸣之宴,宴席上就要高诵鹿鸣之诗。这里有鹿台,大家可以摸一摸,定能带来好运。前面是“望鹿门”,走上去,就有升学升官的希望了。不过还得记住,天道酬勤,人心向善,还得努力学习和工作、加强道德修养啊!
仙翁撑伞:
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向远处看,看到对面有一个孤立出来的山峰,看上去特别像一个古代的将军,刚好这个将军的左肩上长着一颗小树特别像一把雨伞。所以把它称做仙翁撑伞。
三猩峰:
各位游客,现在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来看一下远处相连的三座山峰,从石体构造的形态来看,他们像是三个大猩猩。传说当年给王莽传送的三位天将,给王莽送来兵书并没有起到督促的作用,最终王莽兵败,他们感到未尽到责任,于是变为三峰仰天长叹。
生态美: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游览的是鹿鸣岭,游览鹿鸣岭之后我们去往抚云路继续参观游览,利用这段时间我给大家讲解一下王莽岭的生态美。风景区在40平方公里内,有一千多种植物,森林覆盖率达到96%以上,它是省级森林公园,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它的生态美,特点之一是立体美。上有乔木参天,中有灌木丛生,下有野草山花。特点之二是多样性。仅药材就有一百五十多种,有灵芝草、何首乌,党参还有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太行白菊,有被国家确定为道地药材的党参,连壳,柴胡和黄芩。同时,由于历代战争中,部队作战的大量迁移,军医军用,引用来许多南方才能生长的药材品种,如:续断,续断又名小血转,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90厘米。外皮黄褐色,花冠白色或浅黄色花丝细长,伸出花冠外花期8~9月。果期9~10月。野生于山野及路旁。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北、湖南、云南、西藏等地。具有活血化瘀,补益肝肾,调理冲任,有固本安胎之功。所以常用与治疗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筋伤骨折。还有杨桃,原产地为海南,像这两种药材在北方是很少罕见的。具药物学家考证,王莽岭海拔米左右,气温在24℃上下,气候土壤适宜,所以药材和植物品种最多。特点之三是它的动态美。从四月到十月,山上野花次第开放,千姿百态、争奇斗妍。到了七八月份是山花最多的季节,隔一个礼拜,山花就更新一茬。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游览的是鹿鸣岭,现在游览的是抚云路。日出、云海是王莽岭的两大看点,那么称为抚云路,是因为在这里是观看云海最佳的地点。
大家看到前面的观景台就是卧云岗,因为它低于四周的峭壁,所以气流相对于来说比较缓慢,只要有云海出现的时候,就会聚集在那里,所以叫做卧云岗。
进入我们陵川县都是成片成片的油松林,它是年得时候,陵川县的县委书记邢德勇带领0民兵,风餐露宿,在棋子山一带种下了近万亩的油松,其中我们王莽岭风景区就是亩油松林就是他带人种下的。由于王莽岭地形复杂,悬崖峭壁较多,树木主要是靠飞机播种的。另外,在咱们山上有好多油松上都裹有塑料薄膜,这是为了防虫。
刘秀跳:
这个峡谷,叫做刘秀跳。当年王莽赶刘秀时,王莽在此安营扎寨,刘秀则在对面的孤山上安营扎寨,叫做刘秀城。一天夜里刘秀来王莽的军营里刺探军情,不料却被王莽将士发现,尾追到此。刘秀逃到此地看见前方悬崖深峡断路、后有敌兵紧追不舍,在这生死关头,只有跳过对面才有生还的可能,情急之下便一越而起,跳了过去,而王莽的将士则因生死情势不同,无人敢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逃回了刘秀城。刘秀回去之后,定下巧计、用“悬羊擂鼓”假造进攻的声势迷惑敌军,暗中却从“扳破梯”逃到了河南昆阳(今河南叶县),在那里集结壮大自己的部队。之后便演绎出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昆阳之战,消灭了王莽的主力,乘胜追击,最终推翻了王莽政权。建立了东汉王朝,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后人感叹地说,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一个政权的兴衰存亡,往往取决于关键时刻的一步或几步之间。
羊肠坂:
从峡中望对面的峰间一条“之”字形山道,那就是古代人民修筑的“羊肠坂”。它既是山上山下、河南山西村民沟通交流的唯一通道,又是战争年代攻守的军事要塞。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也曾到过此地,并在此留了一首诗:“天冷日不光,太行峰苍茫,尝闻此中险,今我方独往,马蹄冻且滑,羊肠不可上,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白居易当年登临此地应该是安史之乱后的一个冬季,苍茫群峰,寒风瑟瑟,山路崎岖,积雪拥道,路上有衣衫褴褛的山民为生计而奔走其间,路边有冻饿而倒毙的尸骨,还有那些逃荒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涕饥号寒之声不绝于耳。诗人看到这一幕幕凄惨景象,联想到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发出了“若比世路难,犹自平于掌”的感叹。若比起人世间的路,羊肠坂犹如在平掌中行走一样,由此感叹人世间的路是最难走的。
方知崖:
现在,我们所站的地方叫做方知崖。这里原来叫做揽胜崖,可以看到对面的奇峰青山,又可以看到河南的村庄,也是观赏云海的好地方。大家知道,陵川棋子山是世界围棋的起源地。年4月5日,晋城市举办了“围棋回家”活动,国内外许多围棋名家高手云集陵川,来到了王莽岭,原中国棋院院长、九段国手陈祖德先生与世界围棋冠军、南韩围棋大师曹熏铉先生就在此对弈。当天云海在奇峰中飘荡,山坡上松涛阵阵,野花盛开,两位大师心旷神怡,对此美景赞不绝口,只下了开局就无心恋战,专心致志欣赏起美丽的景色来。陈祖德先生欣然命笔题词“到了王莽岭,方知世上美!”为了纪念这一世界围棋史上的盛事,我们把揽胜崖改名为“方知崖”,并修建了方知亭。
年晋城市举办“中国·晋城棋子山国际围棋文化节”,世界各大州围棋名人齐集王莽岭,曹薰铉、聂卫平、陈祖德、林海峰四位围棋界泰斗相聚对弈,一百多名围棋国手和几十个国家的棋界贵宾在此观赏王莽岭风光,续写了王莽岭历史新的篇章。
伟人峰:
这是毛主席老人家与太行山融为一体的巨大身影,有人说是老人家怀念在太行山指挥三大战役的难忘岁月,有人说是老人家遥望黄河两岸,构想着祖国美好未来的蓝图。
散花台:
现在,我们来到了散花台,起名散花台,有两个来历,一是这里是太行山与中州平原冷暖气流交混的地方,正如毛主席的两句诗中描绘的“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河南的暖流升上来,遇到崖壁的碰撞和冷空气的下压,在这条峡缝中回环翻腾,而崖上的山桃花,黄花等落花,在谷中翩翩起舞,久久不落,形成一道美丽的景观,人们称之为“天女散花”。
观日台:
现在我们站的地方,叫做观日台。日出、云海是王莽岭最具魅力、震憾力和吸引力的景观。由于海拔高差大,山上山下温差大,夏季岭上气温最高只有24度,而山下气温37度甚至高达40度。所以每天早晨,远处都有山岚雾帐。大雨或大雪过后,就有云海出现,云海爬上山头,在山峰峡谷间奔腾缭绕,有时如大江奔涌,有时如九天瀑布,有时如千顷平湖,有时如大海波涛,云海此起彼伏,山峰忽隐忽现、姿态万千,宛若仙境,每次云海都各具特色。一年四季都有海出现,一年大约有一百天左右。有时东边大雾弥漫,西边云中日出,还能看到奇异罕见的佛光景观。早晨观日出,也特别雄奇壮丽,太阳从东方地平线破雾而出,由月芽状、灯笼状、火球状逐步演变,天上金线万缕、彩云飞舞,大山在日出的映照下,在十几分钟内,闪变着青、蓝、橙、紫、黄等各种色彩,悬崖绝壁通体透亮,古松林间,光柱闪烁。如果看到云海中的日出,更是诡奇壮观。观日出的人们,欢呼雀跃,欣喜若狂。一位著名画家感叹地说:“人们只知黄山、桂林、张家界,而不知王莽岭,是人生之憾,而今我看了王莽岭的云海日出,是三生之幸也”。
小太行:(袖珍石林)
我们眼前所看到的这一片千姿百态的石头,多像是我们太行山的缩影。我们把它称为小太行,它是一幅立体的山川美景图。地质学家称它们为“石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已经生长了十多亿年的样子。并说这些石头还一直在生长。当然,在短时间内大家是看不出来的。
寒柳:
我们看到的这棵树就是寒柳,学名又叫中国黄花柳,寒柳和其它柳树不一样的地方有三:第一,柳树一般生长在河边等土壤肥沃的地方,而这棵寒柳却生长在1米的悬崖之颠;第二、一般柳树喜阳怕寒,与春风为伍,而它能与油松为伍,在冰封雪裹中孕育着花蕾;第三:早春二月,漫山遍野还是一片枯黄时,它就会开花啦。古人讲“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那么寒柳不畏严寒,傲然挺拔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琴台:
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叫做琴台,它是楚国琴师俞伯牙弹琴和创作流传后世的名曲《高山流水》的地方。俞伯牙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从小就爱好音乐,曾跟他的老师成连学琴。但是学了三年,都没有太大的长进。成连告诉他,想要学好琴,不仅要在弹琴的技法上下功夫,而且还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感悟。于是俞伯牙便背负行囊,带上古琴,踏上了他的人生旅程。他北渡黄河,东临沧海,游历了名山大川,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增长了很多见识。在他游历的途中,听说晋国名为师旷的盲人宰相,,是位特别高明的琴师。他不仅精通乐律,而且还可以通过音乐来预测战事的胜败,政权的安危,人事的吉凶。于是他便决定到晋国拜师旷为师。当他走到龟鸵山的时候,这里的景色十分巍峨壮观,雄奇壮丽。他背对巍巍太行山,面向滔滔黄河水,创作的灵感油然而生。于是,他便在此摆琴调弦,随心所欲地演奏起来。谁知,他弹得太美了,大山都为之动容,松涛都为它伴奏,飞瀑流泉都应着它的节拍,飞禽走兽也停下脚步,聆听着他的琴声。对面山崖上的一位老人听着他的琴声如痴如醉,不知不觉中化做一位石人。这就是千古名曲《高山流水》的创作过程。俞伯牙兴奋至极,便收拾行囊,返回楚国,想用自己的琴声来唤醒那些沉醉于靡靡之音中的官僚权贵者们,可惜的是,楚国那时的政治非常腐败,世风日下,没有人能够听懂他的琴音,也没有人理鲜他的苦心。于是他便到长江边的高山上,独自抚琴对天倾诉,这时,他在山上遇见了一位以砍柴为生的隐士,名为钟子期。他听了俞伯牙的琴音,当他弹到高山时,钟子期曰:巍巍乎若高山,当他弹到流水时,又曰:洋洋乎若江海。于是二人便结为知音,(知音这个词便是从此来的)直到第二年,钟子期过逝。余伯牙痛失知音,自毁古琴,从此不再弹琴。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下盛为流传着的王莽赶刘秀的故事。说到王莽赶刘秀我们的先来介绍一下在汉朝时期王莽和刘秀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斗智斗勇的传说故事。
王莽赶刘秀:
王莽是西汉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的侄儿,王政君当太后时,大封王氏子弟,王莽虽然家贫,但属豪门之后,且自幼勤奋好学,尊嫂孝母,表现很好,因有机会殷勤侍奉临死的权贵王凤,王凤在弥留之际把他推荐给王政君、从而进入皇宫做了一个看门房的小官。之后,他工作出色、广交朋友,受人提携、步步高升,加上其它王氏子弟不争气,就越发重用他,到38岁竞然当了大司马,执掌朝政。他旰衣宵食、礼贤下士、处事公正、廉洁奉公、扶贫济困、打击豪强,同时他也比较清廉,他妻子的穿戴被人误认为仆人,朝廷奖给他的土地和金钱,他都一次次分散给下层人。因此获得朝野上下的拥戴。他当政16年间,辅佐了四任皇帝(成帝刘骜、哀帝刘欣、平帝刘衍、孺子刘婴),有的年幼无知,有的荒淫腐败,不理朝政;王莽由出身寒微,到身居高位,对社会矛盾看得比较清楚,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亲身体会,因此,他的治政举措深得人心。或寄于他希望,或附庸其权势,朝野上下一片呼声拥戴他当皇帝,这在当时皇权天授、父传子家天下的时代是大逆不道的。为此,有一批吹捧的人纷纷制造出许多迷信的东西来骗人。什么“王莽是真命天子”的图书也发现啦,什么在汉高祖庙里还发现“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铜匣子啦。咸阳等地也发现了所谓的“铜匮金策”。邯郸长官王朗也不甘落后,说在这龟鸵山上找到了‘王莽登基’的象形符瑞,还说卧龙场的一条蟒蛇在云海中化龙升天。于是,在一片拥莽声中王莽秉承天命,宣布代汉而立,建立了“新”朝。王莽当皇帝后,针对西汉末年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提出了土地(王田令)、人权(私属令)、政治(裁冗)、经济(五均、赊贷和六管)、货币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其目的是想解决社会矛盾,给下层人民带来好处,但他的改革是效仿周公,“复古改制”,倒退本身没有出路;同时,改革又触犯了贵族豪强,特别是刘氏集团的利益。因此,遭到这些权贵官僚的抵制,使他的改革措施根本落不到实处。这样,下层人民不仅没有得到改革带来的好处,反而受到更深重的灾难。因此,绿林、赤眉、平林等农民起义相继爆发。刘氏集团则趁此机会打出了恢复刘氏天下的旗号,攻击王莽是逆臣贼子、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农民起义军也受皇权观念影响,要找刘氏后人作代表人物。这样,刘玄及刘演、刘秀兄弟就和农民起义军合在一起。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子,后来沦落到河南南阳,成为农村一个大户人家。他读过太学,毛主席说,刘秀是历代皇帝中学历最高的。刘秀分析形势,龟鸵山有王莽登基之象、必得来毁他的根基龙脉;同时,从军事上说,弱者在平原难以立足,必先上太行,培植羽翼,遥控中原,方为图取霸业的根本之计。为此,他来到龟鸵山首先捣毁了王莽的符瑞。王莽气急败坏,尾追而来,在此进行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后来刘秀挺进中原,在昆阳发展势力,经昆阳之战、消灭王莽主力,最终推翻了王莽。
如果抛开皇权观念,王莽确实是一个中国历史上的失败的改革家。胡适曾讲:“王莽是一千七百年前的社会主义者”,历史学家剪伯赞也曾提出过给王莽翻案的设想,毛泽东主席也说过,班固吃汉朝的饭,当然要替汉朝说几句王莽的坏话。其实,班固在后汉书的《王莽传》中,大量篇幅都是写王莽的好,但结论是王莽不该篡位。
锡崖沟挂壁公路:
好了,各位领导,咱们下一站就是闻名遐迩的锡崖沟了,位于景区的西南角下,车程约半小时,是电视剧《沟里人》的发生地。村民3代人艰苦奋斗30年,用原始的方法,简陋的工具,在悬崖峭壁上凿通了一条“之”字形挂壁公路,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被《人民日报》称为中国乡村筑路史上的奇迹。锡崖沟,四周大山合围,六、七百米高的峭壁环沟矗立,自古以来与外界隔绝。沟内河流纵横、池潭遍布,百年民居依山傍水,临崖跨涧是一处真正的“世外桃源”。昆山景区位于王莽岭东北部,山势巍峨,洪谷幽涧,千仞峭壁环列,险峰巨石峥嵘。山西和河南在这里垂直分开,山上雪凇冰挂,云冷气寒;山下田园绿波,春水荡漾,咫尺之间令人产生超越时空非不易之感,被称为绝壁胜境。
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锡崖沟得“挂壁公路“这条路仅有7.5公里长但却是锡崖沟人历经了3代人30年时间才修出来的路,它创造了中国乡村筑路史上的一大奇迹,锡崖沟人也被誉为是当代愚公。这是一条路,一条挂在绝壁上的路,一条锡崖沟人30年用手指抠出来的路,一条用生命和鲜血筑就的路,锡崖沟四面环山,从古便没有路,没有路,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自生自灭。大家向上看这条路无法盘山,而是在这一条绝壁上呈“之”字形凿下的,所以叫它挂壁公路。
我们看到的山脚下的锡崖沟村,它由十七个自然村组成,多户人家,多口人。他们的祖先是古代战乱和灾荒年代逃进山里来的。这里,四山阻隔,上山、下山全是悬崖绝壁。千百年来,他们过着自生自灭原始人一样的生活,在沟里开荒、种地、植树、放牧、砍柴,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解放后,他们也向往新生活,但闭塞的生存环境,让他们无法摆脱困境,大批的水果烂掉了,大量的药材沤了粪,烧了火。成群的猪羊赶不出山,人们生了急病,抬到半路就咽了气,山外的姑娘不往山里嫁,除了换亲,只有打光棍。
路是锡崖沟人的希望,路也是压在他们心头沉重的大山,‘世外桃源’的锡崖沟通往山西的捷径叫春树爽,下河南是攀崖而下的蚂蚁梯,锡崖沟人戏称,咱这个山沟沟里啊,是一个摔死松鼠跌死猴,神仙到此也发愁的地方,更不用说走出这个大山那更是难上加难。
没有路以前,锡崖沟有着一串串浸透血泪的故事:
一年腊月,“壮侠之士”郎万林爬出山,天黑了,看到沟外的人屋里还是明晃晃的,于是他用了一把野党参换了30斤煤油往回背,想让家里人也过一个明晃晃的年,谁知背到半山腰的时候,在一个拐弯处没踩稳,摔下了万丈深渊。
当光棍当怕了的林守义,好不容易从隔山的河南说了一个媳妇,就在成亲的当日,一不小心掉下了深山,结果喜事办成了丧事,村里的光棍个个哭红了眼。发誓,一定要打通山洞,走出这个大山。
郎二虎的母亲误把六六粉当成了榆皮面吃下了肚,众乡亲抬着老人家往卫生院赶,抬到半山腰时老人却永远的闭上了双眼;21岁的董秋安,有一天突然肚子疼,七手八脚刚抬上岭,就告别了可爱的世界。
在年秋,陵川县委书记(邢德勇)来这里下乡,当他走到陡峭的王莽领山顶上盘旋了半天,都没有找到下山的路,他百感交集,没有想到在我的管辖地区还有进不去的村子,他回到陵川县,从紧缺的财政中拨了0块钱,用绳子吊给了锡崖沟人,牛皮纸上写了两个大字“修路”,当锡崖沟老支书董怀跃收到这0块钱的时候,他满山沟里的跑,见人就说共产党还念着咱呢,把这么崭新的票子寄给咱让咱修路,咱可不能忘了党啊。从此,锡崖沟开始了艰难而漫长的修路里程。
年,老支书董怀跃带领全村的党员干部在一起研究筑路方案,副支书杨文亮首当其冲,带领突击队,身系大绳,吊在空中干了半年,修成了一条路,因为只能肩挑驴驮,所以被人称为“驴道”,就在那年冬天,食品公司稍话说要优先购买锡崖沟的猪,村里选出了几个最精干的赶猪把式,赶着27头猪从驴道出发,当他们走了一里多路的时候就摔死了13头。锡崖人的梦想就这样无情的破灰了。
年女人们又编出了一条条麻绳,男人们又打好一根根钢钎。喘过气的锡崖人再一次向大山宣战!结果苦干一冬天,只凿出一条羊肠小道,不仅不能行车,反到把山上的野狼给引了下来,后来被称为“狼道”。
年,锡崖沟党支部,开了九天九夜支部会议,最后决定:从王莽岭的大山钻一个1米长的石洞直接冲出去!锡崖沟人发誓“洞不通,人不回”。党支部书记董怀跃及五名党员带队冲向大山,要穿透王莽岭。然而,6年时间,山洞只打了米。渣也不好出,烟也无法排,县里技术员看后廖给锡崖沟人这样一段话,他说:“以你锡崖沟的条件80年也打不通5代人不受益!废弃的山洞住进了山羊,称为“羊窑”。
几番奋斗,几次碰壁,锡崖人绝望了,“我们只能在沟里自生自灭吗”?
年,锡崖人终于耐不住外面喧闹世界的诱惑,再次擂响了劈山筑路的战鼓,吸取了“驴道、狼道、羊窑“的教训。他们请来了工程师,制定了沿王莽岭山壁“依山就势、顺崖凿洞、天窗排渣、螺旋上升”的大胆创新的筑路方案。没有钱,他们捧出了准备娶媳妇的积蓄,献出了当年过门的陪嫁,捐上了备下的棺材,变卖了菲薄的财产,干部们变卖了微薄的家产,村委会卖掉了集体的树木、牛、羊、饲养棚、连几间办公室也作了信用社贷款的抵押,男、女、老、少、能上山的都上山了,锡崖沟人决心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年秋,当3公里的路盘旋到山腰后,被大面积的巨石区挡住,唯一的办法只能是用钢钎和粗绳把人悬挂在半空中作业,这样,稍有闪失就会葬身深渊,是进还是退?这时,以赵全妞、林小宝等党员干部组成了敢死队,他们高喊着“不见闫王不撒手,见了闫王抬起头”的口号冲在最前面。在修路进入最困难的时刻,转业军人宋志龙回村了,在锡崖沟,当干部就是当筑路干部,接班就是接修路的班,宋志龙在全村经济穷到极限的情况下在疲惫不堪的乡亲们面前表了态“我接班、我修路”!一句话,大伙举荐他当了党支书,他带着锡崖沟又一茬年轻人卷起铺盖,带上锅碗,索性住在山上,直攻地势最险的老虎嘴。
壮怀激烈的个日日夜夜,口渴了,抓一把积雪润润嘴唇,胃空了,啃两口干粮填填肚子,烫热的钢钎烤烂了手心,揭起了皮,狠心的洒上一把土,拌着泥的血顺着钢钎一道道往下流,指甲盖碰掉了,钻心的疼,撕烂衣服继续干....
一年多的山顶洞人生活,他们的头发长到了脖根,胡子盖住了喉头,脸庞也是一层层消瘦的起皮,但是眼前的山洞却一寸寸沿伸着,伸出了米的山腰.
60多岁的老支书董怀跃奋战在另外一个工地上,就在即将完工的一次爆破中,他推开身后的人去排除哑炮,谁也没有料到,突然一声巨响,这位锡崖沟人心目中最具权威的共产党人倒在了血泊中,而力图前去拉他的村民宋双保也献身在飞腾的巨石中。鲜血顺坡而下,染红了漫漫锡崖路....人们本想打通山洞过一个高兴年,没想到已经穷到极点干到极限的人们,雪上加霜,被迫休战。这个腊月,那年春节,全村人没有一丝笑意,家家都传出了哭声,胜利又推迟了一个年头。
年6月10号,这条路终于打通啦,是祖祖辈辈锡崖人翘首盼望的日子,多口人一大早就堵在了洞口,当第一辆汽车开进锡崖沟时,全村男女老少每个人都点着一挂鞭炮放,全村庄、全路上、全山沟,到处都响彻着鞭炮声,欢呼声。
锡崖沟人以几代人的奋斗送走了一个沉重的历史,他们的筑路历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为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白癜风的络氨酸酶活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