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结束
你们都去哪里了
记得丨留言
正文前不宜写太多
免得分散注意力
好了,我要放大招了
1学习的意识临毕业或毕业后,很多人说:大学里的老师就是垃圾,LOW爆了!
还有人说:大学白读了,什么都没学到!
排除掉一些确实不合格的老师之外,我认为第一种攻击老师的言论,大多存在意识上的误区。
古人曰: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学更是如此。
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以为大学老师还像中学老师那样事无巨细,那大学必然会让你失望至极。老师,只是专业的领路人,带你接触这个领域最基本的知识,剩下的,便全靠自我造化了。作为一个成年人,自主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这也是很多名企在招聘时非常注重的一项因素。
退一万步讲,如果仅凭每学期修那几个学分的时间,就想把一门专业吃透,只能说你tooyoung,toosimple.
如果以为读大学就是修完学分拿个毕业证,那不久的将来,你也会说说:大学,什么都没学到!
所以,读大学的第一步,就是心态要放正!
学习是自己的事,课堂只是教给你最基础的东西,课堂之外的时间更是应该用来钻研专业的其他因素。
2学习的方向有过几年学习经验的人,大概曾在某一个阶段有过这样的困惑:专业课认真听了,专业书也去看了很多,对这个领域也比较了解,但心里还是没底。这时候我建议你去公司实践。
为什么呢?
因为前期的课堂学习以及后期的自我提升,最后都是为了毕业后的工作。理论和实践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是不一样的。
我曾经就有过这样的经历。
那时大二,专业课学了一半,专业理论也积累了一些,但我那时总有一种莫名的恐慌。要说专业课吧,好像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还是恐慌。
恐慌什么?恐慌以后的工作到底是做什么!于是大二的那个暑假,我就去公司实习了,短短两个月,虽然身心俱疲,但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以后的工作流程。我知道了毕业后的工作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
有了方向,就更知道往哪里努力了。
所以,在学专业前期,知道整个工作流程是很有必要的。
实习之后,对专业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3学习的方法是不是知道学习的方向就完了呢?
当然不!
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说学习方法之前,先说一个学习习惯。
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经历,上过的专业课,许久以后,如果不翻笔记,居然半点都想不起来。好记心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真是一次次打我们的脸。
所以毕业后,说大学什么都没学到,我真的特别能理解。因为知识点除了记忆特别深刻的,真的很容易忘记。在此提醒,做笔记准没差!毕业之后,那些写满笔记的本子是你大学离校时最重要的东西。
只有反复看,运用于实践,才会根深蒂固的留在脑海里。如同乘法口诀表一样,小时候学会了背诵,从此伴随着我们之后的生活,还能忘记吗?不能了。
回到学习方法的问题,因为每个人的专业不一样,所以我这里是站在广义的角度来说,具体运用需要自己在各自的专业里去实践。
为了更形象的说明我们与专业之间的关系,我在这里把专业比喻成一座山。
我们学专业的过程就是了解一座山的过程。
初见那座山,藏于迷雾之间,若隐若现。此时就如同老师带领我们进入专业的门槛,看见了一些,还看不全面。这时候我们不知道山的形状到底是什么样,只知道那是一座山,随后我们进入山中,一寸一寸地去查探隐藏后的部分。此时就如同我们钻进书本中,网络中,汲取大量的专业知识。
当我们翻山越岭之后,对这座山了解更多了,我们经过了几条小溪,看见了几处美景,空中飞过几只小鸟。但我们还没有清楚地看见山的全貌,别人问起,那座山什么样子,还是回答不出个所以然。就如同专业上我们四处学习,但还是没看见整个领域的边际。这时候我们需要去实习,了解工作的整个流程。就如同山间的迷雾散去,我们看清了整个山的正面,侧面,背面。
此时是不是就完了?
是大多数人止步于此了。
见过山的全貌,也进入山中看过景,留过影,典型的“到此一游”。专业上也如此,大学很多人是在大四才实习,所以实习完便直接工作。一份工作,那大概,应该,或许可以应付,但那只是浅层次的专业知识。
就像那座山,我们真的了解吗?
不,我们只是认识,谈不上了解。
4学习的系统如何在这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好的办法就是成系统的分析这座山。
我们把山分为土地层,植被层,建筑层,道路层,生物层和水系层,这些元素构成了整座山,然后再在每一个元素下面去分析,层层分级。
土地层代表了山的走势,山脊是什么样,山谷是什么样,哪里是陡坡,哪里是平坦地,由于地势原因造成的微气候是什么样的,不同季节的光照又是什么......
植被层是山的外衣,有什么乔木,灌木,地被植物,它们是喜荫还是喜阳,每种植物的颜色、花期、果实、生长特性是什么样的,叶子的形状又是什么样的......
建筑层点缀在山间,是什么样式的建筑,构筑了怎样的空间,给人什么样的感受,建于什么年代,建筑中又有什么样的符号元素,那些符号代表了什么样的文化......
道路层是连接我们与山的纽带,山中有几条路,分别从哪里开始,又各自通向何处,是石板路还是泥巴路,最宽的可以容几人通过,最窄的又是多窄......
生物层是山中最有活力的东西,有多少种类,构成的生物链是什么,它们各自的习性又是什么,平均繁殖速度是多少,死亡率又是多少,与山的关系是依附还是互相汲取......
水系层是山中最能吸引眼球的,它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于山中,是河流,是山涧小溪,还是瀑布,它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分布在山中的哪些位置......
唯有如此系统的分析,我们才会真正意义上的对它了如指掌。
专业亦如此。
一个专业领域基本由几大要素组成,系统的把这些要素抽丝剥茧,每个知识点吸收之后再融合,然后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不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从入门到深入,再到专业,其实与佛家“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三重境界异曲同工。
很多时候,别人会问你学什么专业的,当你告知学术名称之后,人家表示没听过,继续问干嘛的,你很纠结的不知道怎么对他解释,到底是干嘛的,最后只能模模糊糊的说写代码的、编程的、绘图的......
为何会如此?
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吃透这门专业,从本质上没有认识到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以最后只能用一种通俗大众化的代名词来概括。
而一个专业领域的大牛通常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案例来诠释专业的本质。
一件复杂的事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深入浅出,这是一种本事,更是一种境界。
我还在修行,你呢?
-END-
看完后记得分享到朋友圈
你的分享是对我最好的支持和肯定
一肆,从本二保研到的文艺女青年一枚
谈过一场不分手的恋爱,看过无数美好的风景
正贪心的追逐三个梦想
文章首发在个人公众平台:yisi-girl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白癜风用什么药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