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骨脂注射液价格在什么价位区间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5480.html
养生十乐
《寿亲养老新书》卷四“古今嘉言善行七十二事”中载有“养生十乐”,颇耐人寻味,值得身体力行。
一、读义理书
读书能怡情易性,陶冶情操,健脑益智,祛病延年。大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脑健则体健,体健则长寿。陈直说:“老境从容,善于自养”,就在于“羲轩之书,未尝去手。”寿星诗人陆游也认为文字有祛病健身之功,他曾经作过一首诗:“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药(川芎、白芷,是两味可治头痛的中药),吾诗读罢自醒然。”读书的确是疗病健身之“法宝”。根据生物学用进废退的原理,不读书用脑,缺少信息刺激,大脑机能得不到发挥,脑啡呔及脑内核糖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水平就会降低,长期以往,大脑呈渐行性退化,思维及智能逐渐迟钝,分析判断能力下降。而读书——思索——勤动脑则能促进大脑神经及感官信息运动活跃,有利于脑血管血液流通,促进脑组织新陈代谢,能积极地改善和增强脑功能,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读书要选择好书,富于人生哲理的书,还要选择良好的环境。一人读书,要营造清新雅致的书屋;众人共读,不妨走进“老年大学”。读书养生贵在调达气机,适当动动口,读书诵诗应强调抑扬顿挫,就可在不知不觉中锻炼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获得声情并茂的美学享受。老年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再动动笔,写写读后感、回忆录,则智能不衰,身心俱健。
二、学法贴字
书法能养生,清气为之升。一笑玩笔砚,寿从笔端来。在我国,历来就有“书画人长寿”的说法,史料记载中有许多书法家都是长寿者。如五代的杨凝式和近代的吴昌硕都达到了80岁以上的高龄;唐代的欧阳洵活了85岁,柳公权活到88岁;明代的文征明则享90高寿。有人对明清两代书画家、高僧和帝王的寿命进行的比较结果是:书画家的平均寿命为79.7岁,高僧为66岁,帝王不足40岁。
书者,抒也,抒胸中气,散也,散心中郁。书法其乐融融,其益彰彰。古人云:“作书能养气,亦能助气。静坐作楷书数十字或数百字,便觉矜躁俱平;若行草,任意挥洒,至痛快淋漓之候,又觉灵心焕发。”书画是一种有益的健身运动,不仅活动了四肢、全身,而且活动了头脑,是动与静的完美结合。书者绝忧凝神,心正气和,头正、肩松、身直、足安、展纸伸笔,直抒胸臆;指密、掌虚、腕平、肘起、物我两忘──完全进入了“气功”的意境,很自然地使体内各部分机能得到调整,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三、澄心静坐
静坐可以让大脑皮质得到充分休息,起到中医所说的“澄心”、“澄神”的效应。孔子的弟子颜回就经常练“坐忘”功法。通过静坐,能够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静坐时全身肌肉放松,心率、呼吸及大脑电波缓慢,高度有序,耗氧量减少,大脑皮质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使整个身心也相应得到调整、休息。“静能生慧”,正如美籍心理学家玛哈里希所言:“人进入超觉意识状态,内心会变得平静,思想会变得富有成效,并能对环境发出轻快与协调的波”。静坐还有增强消化功能、提高耐寒能力及润泽肌肤的功效。
静坐者要把握坐姿要领,宜端坐,面朝前、眼微闭、唇略合、牙不咬、舌抵上腭;前胸不张,后背微圆,两肩下垂,两手放于下腹部,两拇指按于肚脐上,手掌交叠捂于脐下;上腹内凹,臀部后凸;两膝不并,两脚略分,全身放松。静坐是静与坐的有机结合,心静如水,排除一切杂念。采用腹式呼吸,意念专注于丹田,进入似睡非睡、似有似无的忘我虚无状态,达到气血和、经络和、志意和。静坐结束后,将两手搓热,按摩面颊双眼以活动气血,顿感神清气爽,身体轻盈。
四、益友清谈
“益友”,即是要善于结识有益的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所以,“清谈”最宜,要提倡坦诚交谈,闪烁其词则令人不爽;要追求高雅之谈,低级趣味则令人生厌;要学会幽默风趣,言辞枯燥则令人乏味。挚友之间的坦荡畅谈,其乐陶陶,令人顿觉神清气爽。
哲学家培根说:“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当一个人遭遇挫折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挚友的一席倾诉可以使他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使人致病。”国医大师朱良春就大力倡导“话疗”。特别是许多老年人,退休后容易感到压抑、沉闷和乏味。如儿孙们忙于工作,不能承欢膝前,谈笑娱悦的时间和机会减少,更易处在孤独、寂寞、怅惘之中。封闭式的高楼生活与过去“远亲不如近邻”的邻里亲密关系大不一样,老人失去了往日穷街陋巷中消闲度日的乐趣。由此看来,解除老年人的孤独心理,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益友清谈”无疑是良策,儿女更应当常回家“谈谈”。
五、小酌半醺
酒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清盎之美,始于耒耜”。杜康、仪狄是传说中的酿酒鼻祖。现存最古老的酒是年在河南商代后期古墓出土的酒,距今已三千年,藏于故宫博物院。宋代窦苹的《酒谱》是古代最著名的酒百科全书。周代的《酒诰》是最早的禁酒令。
希腊哲学家阿纳尔希斯说过:“一杯酒健康,二杯酒快乐,三杯酒放纵,四杯酒发疯。”饮酒能否有益于健康,关键在于把握一个适度的量。这个“度”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适量饮酒可增加对心脏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还可起到血液稀释剂的作用,减少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酒本身所含的营养成分也有益于身体健康。此外,酒还可以令人获得获得社交满足及心理和社会行为多方面的良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纯酒精的饮用量(约合2瓶啤酒,或50克白酒),女性不超过10克。每周至少应有2天时间滴酒不沾。饮酒还应注意速度,频频干杯甚至“甩酒”一定是不可取的。只喝酒不吃菜也会使肝脏遭殃。因为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蛋白质、酶与维生素的参与,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均可作为佐菜。酒后易产生渴感,最好的办法是吃些水果,这样既可中和酸性,水果中的糖分又能促使酒精在体内燃烧,减少对肝脏的危害。在喝酒的同时吃饭,补充足量的碳水化合物,可减少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
“小酌半熏”,正是提醒我们在饮酒养生中要控制好最佳的量,切莫贪婪,适可而止。“芙蓉如面柳如眉”,“云鬓花颜金步摇”,贵妃醉酒正是恰到好处的一醉,更显得柔肠百转、千娇百媚、风情万种。少量喝酒时,人比较兴奋,话多,心情愉快,表现得有翩翩君子之风,这是最佳状态。但当下的“酒风”已经让人们当不成君子了。最初人象孔雀开屏,喜欢吹嘘、炫耀自己;再喝就变得象狮子一样,脾气大、目中无人、刚愎自用;如果不控制还喝,就变成了猴子了,失去了自控能力。
六、浇花种竹
家庭养花或园艺劳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愉悦身心、手脑并用、活动关节。清代袁枚官场失意,修筑园林于小苍山,依“随遇而安”之意,取名“随园”(即今之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或栽雨后花,或铲风中草”,一门心思撰写了《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随园随笔》和《随园食单》,自得其乐,宠辱皆忘,寿过80高龄,享有“一代文星兼寿星”的美誉。郑板桥爱竹画竹,他用水墨、用心血浇灌的竹子,富于诗情画意,更有高风亮节,竹子成了他理想人格的化身。
养花赏花,可兴奋大脑神经,使大脑血管处于舒展活跃兴奋状态。黄、橙、红暖色能给人以热烈、兴奋、温暖的感觉,白、青、蓝冷色则能给人以舒适、清爽和心情愉快之感。沁人心脾的花香,能增强人的免疫功能,也改善了居住环境。很多花卉可入药。如菊花解渴、养肝、明目;旋覆花消痰、下气、软坚、行水;辛夷花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上行头面、善通鼻窍;仙人掌花虽不入药,但绚烂的光泽特别令人赏心悦目,而且流行性腮腺炎(痄腮)可用仙人掌去刺、去皮,捣烂,调蛋清外敷。老舍先生说:“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浇花种竹确有益智、怡神、健体之功。
七、听琴玩鹤
“听琴”当属音乐养生的范畴;“玩鹤”指的是养鸟、喂鸟、逗鸟、遛鸟、放鸟。相反,焚琴煮鹤成了世间最煞风景的事情。宁心催眠,可选用《平湖秋月》、《二泉映月》、《烛影摇红》、《春江花月夜》,以及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协奏曲《梦》等。消除疲劳,可聆听《梁祝》、《彩云追月》。解除忧郁,宜选用《光明行》、《喜洋洋》、《步步高》等,使人超脱。消除紧张,可欣赏《天鹅湖组曲》。增进食欲,广东音乐《花好月圆》是难得的餐桌音乐。疏肝平躁,可选古曲《阳关三叠》,或舒曼的《梦幻曲》、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健脑益智,宜《空山鸟语》,深山幽谷,百鸟啼鸣,动静交替,生机盎然,给人以灵感和妙悟。
八、焚香煎茶
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兴化籍书法家周志高先生曾经为笔者写过一副对联:“焚松子香读周易,滴荷花露写黄庭。”焚香时潜心体会袅袅轻烟动和静中强弱疾徐的变化,可陶冶性情,触发想象力。焚香怡情添意趣,煎茶品茗养天年。饮茶益寿,有据可证。唐代岁的高僧从谂,人称“赵州禅师”,在佛坛创“赵州门风”,其中便有“吃茶去”的禅法,以注释“平常心是道”。茶的疗效不仅是生理的,也是心理的。品茶时的心境,那么轻松怡人,那么悠闲平和,那么恬淡开阔,真可谓滤去了浮躁、净化了身心。何谓品茶?《红楼梦》中的女尼妙玉有一个真知灼见:“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驴了。”只有细细且慢慢地品,才能品出茶香,品出意境,从品中获得极大的享受。这种闲适心境,在生活高节奏的现代,显得更为重要。月白风清之时,樊一炷香,饮一杯茶,独思冥想,天马行空,宠辱皆忘,只觉一股茶香萦绕心田,真乃人生至尊享受。
九、登城观山
自古以来,“登城观山”都是被人们尊崇的养生之道。《孟子》中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为了登山方便,特地制了一种登山木履,称为“谢公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我国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九九”重阳时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的习俗。观山之景色,探山之奥秘,悟山之灵气,写山之瑰丽,心旷神怡,其乐融融。“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登高、爬山有益于增强体魄,更能锻炼意志。“踏破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爬山能让你感受到历经艰难达到巅峰后的独特境界和乐趣。新建的兴化城中心的八字桥文化广场,也是登城观山的好去处:商铺林立,灯笼摇曳,小径幽幽,流水潺潺,山石嶙峋,花木扶疏,音乐喷泉、水气氤氲,四牌楼、八字桥、长安桥连成一片,一幅“兴化古城池图”浮雕,令人顿生抚今追昔之感,不少市民为之陶醉、流连忘返。
十、寓意弈棋
古人有“善弈者长寿”之说。棋类是被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斗智的艺术,思维的体操。一盘棋的艺术表现,需要严谨的构思,每一步都要深思熟虑,绞尽脑汁,方能取胜。稍一疏忽,棋错一着,满盘皆输。棋逢对手,全神贯注,能忘却一切忧思烦恼和疲劳,心中只有一盘棋,犹如气功的“意守丹田”,对于缓和紧张情绪大有好处。一场精彩的对弈,往往有一群围观者助兴,即使散场之后,众人还余兴未尽,议论纷纷,津津乐道。棋类比赛和其他项目一样,有严格的竞赛规则,双方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竞技比赛,能促使自己的智力、技巧、体力、耐力逐渐提高,延缓大脑的衰老,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
棋牌也是增进友谊好工具。有朋友至家中,下棋掼蛋,乐在“棋”中、“牌”除烦恼。出门在外,住院病休,以棋会友,会使人身处异地,却无寂寞孤独之感。像“四国军棋”之类,还需要配合作战,发扬团队精神,更能培养与人共处的能力,真是棋乐无穷。
唐代诗人孟郊写过一首《烂柯山》:“仙界一日内,人间千载穷。双棋未遍局,万物皆为空。樵客返归路,斧柯烂从风。唯余石桥在,犹自凌丹虹。”说的是王质烂柯山遇仙的故事,为棋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兴化是国际象棋之乡,棋类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作为养生方法,下棋时间要适可而止,特别是网上下棋,不要废寝忘食、玩物伤志,因为大脑一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反应能力反而下降,胃肠蠕动缓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甚至会产生疾病。更不要把胜负看得过重,要做到胜固欣然败亦可喜,贵在友谊增添情趣,才能真正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