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春楼记忆谢氏双杰为革命散尽万贯

编者的话:

近代中国,血雨腥风,灾难深重。梅县松口谢氏家族以谢逸桥为代表,上溯到其祖父谢益卿、伯父谢梦池、三弟谢良牧,都在民族危亡之秋,舍小家,为国家,在中国近代这个波澜壮阔的舞台上,充分展现了客家华侨的家国情怀。它化成一种基因,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符号,感召着后代子孙。

谢逸桥(—),广东梅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谢良牧之兄。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年奉孙中山之命回国负责联络何子渊、余既成、陈涌波等梅潮会党头人,扩展中国同盟会势力,并组织这些会员配合潮汕会党策划潮州起义和黄冈起义。民国肇造后,谢逸桥“立功不居”“功成引退”,一直影息家园,在乡里主持公益事业;年5月病逝于汕头寓所。

谢逸桥之孙女谢理端,亦求学成长于汕头。她敏思笃行而不事张扬,在先祖晚年度过的地方静静守候家族初心;谢理端的女婿刘再生,是汕头市委党校特聘教授,多年从事党风廉政建设和中国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其根据岳母谢理端的口述,结合文史资料撰成《爱春楼记忆》。从本周始,本版将分为三期予以刊发,今日刊发第二期。敬请垂注。

自古山歌松(从)口出。在今天我们乘坐仿古画舫“重走‘下南洋’之路”时,山歌手两两对歌,如此随船前行。还没到岸,只见码头石阶错落排开,几十位年轻的山歌手正击掌欢唱,迎接来客的阵仗还包括了松江大饭店门口的镇上的乡亲,场面好不热闹。

场景重叠时,镜头闪回一个世纪前,先祖从这条水路循下游而抵汕头,后来他的嫡亲儿孙留在了此地生根。永恒涌动的江流啊,给了客家人溯源的一处共同记忆,那是最初出发之地,也是归来船行靠岸,重新踏上故土的一方码头。

谢逸桥、谢良牧兄弟在日本东京结识了黄兴,见到了孙中山,参与创建了同盟会,在“澄清天下”的求索中找到了路。为了国家,为了革命,生命可以付出,家财亦可抛弃。

年,谢逸桥与温靖侯在东京受孙中山派遣回到家乡,谢逸桥出任岭东同盟会主盟人;谢良牧则跟随孙中山到南洋宣传革命,筹建同盟会南洋支部,为革命募集经费。

从同盟会创建到民国成立,谢逸桥在家乡遵循孙中山的指示,以一个革命家的文韬武略,在招人、起义、办报、办学和捐款募款等五个方面发力,以家乡松口为据点,把梅县、岭东发展成辛亥革命的策源地。

一是招揽同志,壮大革命力量。回到家乡,谢逸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纵横数千里,广泛联络各方人士,走访各地会党,进行革命串联,吸收大批赞同共和的年轻人加入同盟会。一时间,岭东会党联成一体,潮梅同盟会革命火种迅即被点燃。当年仅梅县地区加入同盟会人员之众、声势之大,在全国可谓首屈一指。

这里以松口体育传习所为例。当年,在谢逸桥精心谋划下,通过该校教员和学生,吸收加入同盟会党员数以千计。

这是什么概念?同盟会年7月30日在东京召开筹备会,参会73人,来自全国17个省;8月20日召开成立大会,参会多人,党员多人。

据同盟会元老冯自由《革命逸史》一书记载,到年底,同盟会全国党员数人。据蒋介石带到台湾的原件资料,早期会员名册(.8——.12),会员实为人。两次记载数字相差4人。当年吸收党员的难度,我们现在很难想象。条件其一是热血的青年知识精英;其二,按孙中山的说法,入盟就意味着“不要身家性命,不怕杀头”。这对于任何人都绝非易事。

二是发动会党,组织武装起义。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明确提出革命党人武装反清,夺取政权,建立共和之基本方针。

年初春,谢逸桥与潮州的许雪秋策划组织了潮州、黄冈两次起义。起义从构想到策划组织,谢逸桥都与孙中山保持密切联系,聆听孙中山的指示。孙中山高度







































北京市中科医院
白癜风诊疗体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yingquana.com/sqxt/33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