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系列散文山水琴韵之花山岩画几

八桂印象——广西行掠影序从小出生在内蒙古高原的我,童年的时候就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誉,不但穷尽了所有的赞美之词,把桂林山水排在了天下山水的第一位,也把到桂林一游的梦想深深地印在了我少小的企盼中。人到中年,更有一部张艺谋导演的惊世之作——《印象·刘三姐》诞生于广西,让我在童年梦想的帷幕中,又诞生了几多对广西的“印象”情结。繁忙的工作之余,一直想找个机会邀上三五知己,一路同行去广西,寻些美丽的印象,丰富童年的梦想,也了却自己的一桩心事,不把遗憾留给说也说不清楚的来生。俗话说,心想事成,有梦就能成真。年的仲夏,我欣喜地接到了一份邀请,随草原文学的开拓者玛拉沁夫为团长、著名土家族作家、《民族文学》主编叶梅为副团长,“辉煌60年·中国多民族著名作家走进广西”采风团去广西。梦想就要成真,桂林山水就要成为我眼前实实在在的美景,《印象·刘三姐》就要成为我脑海中的“印象”,而不是想象中的“印象”……强行按耐住心中溢出的一波波的喜悦,在6月24日,坐火车,乘飞机,一路向南、向南—花山岩画几多神秘6月26日,采风团一行19位各民族的作家,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出发,在把脚印留在了中越边境城市凭祥的友谊关口之后,就坐上了中巴,一路赶到了位于崇左市的宁明县城。宁明的“花山岩画”,是壮族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我们采风团在进入广西后见到的最神奇的画卷。游船平稳地在绿水如蓝的左江上缓缓行驶,两岸的景色已经让我这个北方佬陶醉得一塌糊涂。我以最快的速度调好相机,先把这层峦叠翠屏、水影映山影的美景,在相机里印象。然后,再把相机交给同伴,把陶醉的自己印象给这左江的山水。导游是一位穿黑衣的壮族小阿妹,她用莺燕婉转的声音提醒着我们:游船进入了花山岩画地段。顺着小阿妹的手指看去,一组组岩画印入了我们的视线。岩画也称崖壁画,因画绘于崖壁上而得名。花山的岩画成土红色,一如这南国的红土地。岩画的布局是满满的,不像我家乡的阴河岩画和百岔川岩画那样是一幅幅独立存在的。花山岩画宽米,高45米,画面上是各种人像和物像。人物图像1,多个,人像中有正面和侧面两种姿势。正面人像两手高举、两脚叉开成立马式。侧面人像两手平伸、两腿微蹲成跳跃式,既像练兵习武,又如狂舞欢歌。正画人像中有佩刀剑的,有戴桂冠的,是这些人物中的头人或指挥者。其周围都有一群“小人物”朝着他,组成了一幅幅神情各异的画面。物像中有似马似狗的,也有像藤牌、锣鼓、太阳的。一切艺术都是生活的记录与升华。据考证,花山岩画成画于东汉之前,距今已有2,多年的历史了。这些岩画,无疑是2,多年前,壮乡先民们的生活图景,在花山的岩壁上留给我们今人的印象。更让人瞩目思索的是:花山岩画的1,人物图像,不论正面侧面,都画成了蛙型,这是为什么呢?一身黑衣的小阿妹导游为我们解释这种现象:这源于壮民族对青蛙的图腾崇拜。历史上的蛙图腾是西瓯部落的图腾,春秋战国的时候,西瓯人统一了岭西各部,蛙图腾也就上升为壮民族的保护神。蛙图腾来源于壮民族对蛙的感性认识与生产生活方式,在感性认识上,蛙与人同为动物,都有四肢和血。在古代的壮族人看来,血,即是生命,即是灵魂,显示着壮族人对红颜色与血的情绪;壮民族以农为主,青蛙在稻田捕虫除害,维护稻谷的丰收。人们还发现蛙的叫声和活动,与天气的晴雨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农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即可证明蛙的行为与叫声在壮农心目中的神秘性了;青蛙旺盛的生殖能力,也是其成为图腾的特质。一个民族的发展有赖于人的繁衍生息,在古代那样恶劣的医疗条件下,人类自身的生产无疑是最重要的;壮民族生活在多雷雨的地区,相信雷有着善恶之分辨及其呼风唤雨的能力,壮族人认为蛙是雷神的儿女,“看父敬子”,敬雷神也就链接着敬蛙神了。一行人对花山岩画的内容有了了解,但面对浩荡的江水和陡峭的岩壁,对岩画是怎么画上去的,是用吊索将画家从峭壁的顶峰垂吊而下画成的呢?还是在崖根底下搭了脚手架攀上去画成的呢?要知道,2,多年前的机械力是太差了!另外,那岩画上的红颜色,历经2,多年风霜雨雪的侵染与剥蚀,依然是那么鲜艳通透,那是什么材质的颜料啊,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花山岩画宽米,高45米,光人物就画了1,位,如此浩大的艺术工程是一个画家所为,还是一群画家的艺术力?还有,壮族先民画家绘制这个大型的崖壁画,用意是什么?是祝捷庆功?是欢庆丰收?仰或是操练或出猎什么的……对于今天来寻求印象的人们,都是一个个的迷。就这个问题,随团的广西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了我们的团长、中国作协党组原副书记、著名作家玛拉沁夫先生。时年已80高龄的玛拉沁夫先生,是草原文学的开山先锋、新中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用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西文学院院长冯艺先生的话说:玛老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玛老在接受了电视记者40多分钟的采访中,没有一丝疲倦,他神采飞扬侃侃而谈,由花山岩画的神秘性谈到了民俗文化的神秘性,他说,各民族古老的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保存些神秘是件好事,有神秘而尚未解密,它可以引起人们的好奇,引起人们的联想,引导人们去探索、去追求、去破译,这就有了民俗文化的传承,有了民俗文化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一席话点醒了梦中人,我和举着话筒的电视台记者一样的频频点头。文化是瑰宝,文化是财富,这是我们通常的语言,但真正领会其含义的时候并不多。夕阳西下,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叶叶轻舟,一艘艘游船都在围着花山岩画的石壁缓缓绕行。轻舟上的游客,游船上的作家,都在翘首凝望着那黑白相间的像水墨画一样的石壁,石壁上那南国红土地和壮家人热血颜色的岩画,显得出奇的神奇与神秘,一时间,没有人在说话,大家都在思索。在我看来,正是这神奇与神秘,才让我们这许多的好奇者,许多的探秘者接踵而来,络绎不绝,不论是何种理由的造访者,留下的都是游资,带走的都是印象。壮乡先民的美术家们,就是这样地为他们生活过的红土地,为他们血脉相传的壮家人,留下了无法用金钱,无法用数字说得清楚的财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yingquana.com/sqxt/10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