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所谓“炼字”,即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面,凡在节骨眼处炼的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刮目相看。也是我们常说的“诗眼”。
一、“诗眼”的位置
例1(年全国卷Ⅱ)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问题: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小结:一般五言诗位于第三字。
例2(年上海卷)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问题:古人有“七言诗第5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
小结:一般七言诗位于第五字。
二、“诗眼”的词性
福楼拜曾经告诉莫泊桑在写作时要多用动词和形容词,因为动词使形象生动,形容词使形象鲜明。
另外,炼名词、炼数量词、炼副词、炼叠词中的拟声词等这些词语也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炼意”,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三、如何鉴赏“诗眼”
1、从诗的内容上鉴赏
古人写诗,“看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这里所指的山和海都是特定的写作对象,也就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特定意象,我们在分析诗人炼字的时候,不要舍近求远,有时答案就在写作对象诗句当中,而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这个最简单的现象。
例3(年全国卷I)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①潘大临(约-):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问题: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示例:“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从词性上鉴赏
例4(年四川卷)王安石《葛溪驿》:“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问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本诗以“乱”(形容词作使动词)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国事之思,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3、从句式变化上鉴赏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诗歌对语言的变形,除了改变词性以外,在语法上还表现为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例5(年湖南卷)
薛宝钗咏白海棠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而“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是如何倒装句式、省略句子成分的呢?还原句式、补充句子成分即为“秋阶洗出胭脂影露砌招来冰雪魂”。意思是(刚浇过的白海棠,像洗去胭脂的美女,)在秋日的台阶上映出她美丽的身影;又像在那洒满露水的台阶上,招来洁白晶莹的冰雪做她的精魂。
4、从表达技巧上鉴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极为丰富,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起兴、映衬、抑扬、双关渲染、用典、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与情景交融等,分析诗歌的炼字时,如果能够从表达技巧切入,先点明作者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分析使用这种技巧的表达效果,可谓切中肯綮,事半功倍。
例6《林黛玉咏白海棠》
问题:请鉴赏“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解析:从表达技巧上鉴赏,本联采用的是拟人修辞。“考纲”规定8种修辞中拟人修辞的作用: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水到渠成,我们便规范得到本题的答案:“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中“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以梨蕊的白净、梅花之香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人”“花”合写,诗的形象白海棠是潇洒、高洁、哀愁、率真和深情的林黛玉自我化身。
四、总结规律
周汝昌说:“所谓‘诗的网络’,也不过还是人的心灵的网络:诗者的心,讲者的心,读者的心,此‘三心’的交感互通,构成了中华诗道的‘千秋一寸心’。”
最后以《“炼字”歌》做结,以飨读者!
“炼字”歌
五三七五是诗眼,
动词形容词常见。
句式修辞须还原,
知人论世最全面。
欢迎分享!()
项仁军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