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重磅陈亨成赵匡胤在铜钹山的传说

陈亨成

赵匡胤在铜钹山的传说

千年封禁的铜钹山总是隐藏着无数神秘,但又时不时带给世人些许惊喜。年8月20日上午,宋太祖赵匡胤第三十二代后裔赵泉山从北京风尘仆仆赶赴铜钹山,登上一座名叫天池山的山峦,在那里一座具有千年历史传承的古庙举行了隆重的揭匾仪式,从此这座庙得到正名——宋太祖庙,而这块价值五万余元的牌匾,也是由宋太祖宗亲会免费赠送的。

我们热爱家乡,但不想做无厘头的拼凑或嫁接,不会生生把宋太祖与铜钹山牵连在一起。从我熟悉铜钹山以来,听到宋太祖的故事不下数十次。自从今年3月18日宋太祖后裔赵泉山到广丰考察调研后,我又多次反复深入铜钹山挖掘有价值的素材,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遂将鸡零狗碎的传说片段拼接成下面相对完整的故事。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数以千计的大小皇帝中,赵匡胤的传闻流传在广丰人口语中最多最广,从擂鼓潭孕育真龙天子到铜钹山下难塘宋王救妹,英勇善战、救济苍生的事迹,在铜钹山一带广泛流传,妇孺皆知。而关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那种“坐赢不输”品性,国人大多把它引申为只想赢不想输的耍赖把戏,在广丰却有另一种解释,就是战无不胜、几无败绩、只赢不输。这与我们常说的“善抓机遇、勇闯市场、敢冒风险、吃苦耐劳”的广丰人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它激励着一代代广丰人走南闯北,永不服输,顽强创业。由此可见宋太祖在广丰民间广受欢迎,也反映出他对广丰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铜钹山人有一句常用的口语叫“赵匡胤下难塘”,故事就从这里说起。

在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的大丰源林场,有一个叫沙子岭的自然村,村里有一座天池山。此山离广丰城区约五十公里,山上有个高山湖泊,泉水叮咚,碧波荡漾,雨过天晴,风云滚滚排山倒海,是个登高望远、观云听瀑的极佳境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下难塘”。周边峰峦突兀,千姿百态,野生动植物繁多,景点密布,风景秀丽,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更显得神奇幽静。

下难塘北山腰有座庙宇,雄伟壮观,青砖黛瓦,灯火辉煌,庙里的主人便是宋太祖的妹妹——赵仙圣母。历史上,这里便游人如织,香火鼎盛,每当晨钟响起,诵经念佛声响彻云霄,朝拜赵仙圣母的香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凡。明代太子师、广丰四大文人之一的横山籍夏尚朴,仰慕下难塘的名气,历经艰难徒步亲临天池山,并赋诗二首。

其一:登蒋峰

寡欲能从吾辈游,只将山水豁吟眸。

振衣千仞岗头立,都笑人间浪白头。

蒋峰即天池山下难塘后面的一座山峰。诗中盛赞此处山水令人眼眸豁然开朗,此情此景,作者不禁油然生出了清心寡欲、准备归隐的心态。

其二:蒋峰祈雨

灵山何处有神龙,邻里招呼拜蒋峰。

莫道翁无锥桌地,也须忧国愿年丰。

这首诗说明作者被天池山的神奇之处所感动并称之为灵山,此处被当地人认为有神龙,于是在极其干旱的年份,邻里百姓组织起来对蒋峰祈雨。尽管在自己都无锥桌之地的情况下,却想到忧国忧民祈望丰收年,这是多么伟大的思想情操,值得万民崇敬。

实际上,山腰里原有上下两栋千年古刹,只是文化大革命时期被当作“四旧”拆掉了,只留下一根根柱子。现有的那座庙由周围百姓后来重新修建,庙里的柱子还是延用原来的,大约40公分直径,依稀可见柱子上雕龙画凤的图案已被铲除。

亘古不变的是这个名叫下难塘的湖泊,千年以来依然保持着神秘的色彩。湖边是一片长满杂草的沼泽地,沼泽地上铺着碗口大小的松木,人们必须踩在松木上才能通过沼泽地,这是越过下难塘的唯一通道。如果脚下打滑落入沼泽地,将会越陷越深,很快没顶,不见人踪,让人听之毛骨悚然。

历代铜钹山人都谈下难塘而色变,它永远像一面镜子镶嵌在半山腰,照耀着山里人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并且,它的深度至今仍是一个谜。当地人曾用好多根竹竿接起来插入湖中,始终探不到底。如此海拔多米的一个高山湖泊,却深不见底,令人费解。

环顾下难塘四周,北面有峰峦突兀的骆驼峰、连绵起伏的六角坑、五公坑;东面有松竹苍翠风景秀丽的白鹇谷、五马并槽、老鹰岩、石水缸;南面一眼望去全是福建的山峦,还有通往小丰的画轴岭和天书壁;西面就是巍巍高峻的铜钹山区主峰——铜钹山尖。

关于铜钹山尖就有很多传说。铜钹山尖海拔余米,属武夷山脉北部,毗邻赣淅闽三省。相传,隶属福建省浦城县的梅溪村有家富户,请风水先生看了几年的风水,最后在铜钹山尖以南找到一块上好的穴地。先祖下葬时,先生“喝龙(广丰一种殡葬仪式)”时说:“千年铜钹,万年龙虎,长长于世三清山。”没想到真被他言中了,铜钹山经过了千年封禁,现在终于得到开发,被世人逐步撩开面纱,不再神秘,其美妙的身姿正展现出巨大的吸引力。联想到宋太祖的事迹千年后被当代人所发掘,心中不免要感谢那位风水先生。万年龙虎,指贵溪市境内的龙虎山,是一个炼丹地,有仙气,会永葆万古兴盛。三清山原来更不出名,后来也得到开发,长久兴旺,世代相传。

当然,铜钹山也是一座仙山。流传在赣浙闽三省的得道神仙马氏夫人,其大本营就在铜钹山。据传,马氏夫人在铜钹山悟道尖修道,经常发现铜钹山尖乌云盖顶,风起云翻。时不时就下特大暴雨,坑害庄稼百姓,使得百姓民不聊生。马氏夫人看在眼里,决定要为民除害。她发现铜钹山尖上有条蟒蛇,经常扰乱人间。一天蟒蛇又在做怪时,马氏夫人就上铜钹山作法。蟒蛇头被马氏夫人卡住,可它尾巴还在四处扫荡,把整个铜钹山尖扫平所以就成了现在的铜钹山,蟒蛇看这地方已经不再是它能久住的地方,就往山外逃窜。马氏夫人因竭力与蛇斗法已经精疲力尽,不得不暂时休息。可心里还想着蟒蛇虽然赶出了铜钹山尖,但并没有死。必定会祸害其他地方百姓。想到这里马氏夫人顾不得自己疲惫身躯跃起一看,那蟒蛇已逃到铜钹山与十六都交界处。十六都村民发现后就在岩岭一带扛着旗、敲着锣、打着鼓地阻拦。所以就有了十六都岩岭那三件宝物,旗鼓石至今尚在。马氏夫人当机立断,将宝剑插在蟒蛇三寸处,蟒蛇就永远定格在铜钹山境内。后来那把宝剑成了一座山,山上留着马氏夫人的五指印,人称“五指山”,也有人称“仙人掌山”。

听了这些故事,使人对铜钹山的深厚文化底蕴肃然起敬。也许是马氏夫人的仙气,才引来了历朝历代名人的足迹,唐代陆羽、黄巢,宋代朱熹,明代邓茂七、徐霞客等等,都在铜钹山留下不少传奇故事。还有铜钹山本土的宋代名将张叔夜、清代进士徐邦泰等等,无不传递着崇文尚武、厚德重教的历史传统。

宋太祖是诸多在铜钹山流传名人的其中之一,原先并未得到相关部门重视,然而在铜钹山群众中却有比较普遍的认同。在铜钹山叶家村一带,就世代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今上饶五府山与铜钹山大东坑交界处有一条河流叫古良溪,谷深崖险,飞湍急流,神秘莫测。古良溪从山顶直冲而下,形成九个深潭,称为九井。其中一个井瀑高水急深不可测,五里开外就能听到轰隆隆似擂鼓般的水激声,故称“擂鼓潭”。据说擂鼓潭中有块凸起的牛型地,造型奇特,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当地杨家圩一富户出了个风水大师杨治贫,他经过精心推算,看中了这块宝地,于是选好良辰吉日,准备把祖上的骨灰安葬于此。他把自己祖上的骨灰用儿孙的黄绸布包好,到九井去等候时辰,可是时辰到了,因为水性差,靠不了牛型地,没办法安放进去。焦急之中,突然发现潭下冒出个抓鱼的人来。原来这人姓赵名鱼鳖,家境贫穷,靠抓鱼为生,是个出了名的下水能手,方圆十乡八里只有他在擂鼓潭进出自如。杨治贫像遇到救星一样连忙催他上岸,一五一十教他怎样把这个黄绸布包好的布包安到牛嘴去,事后给予丰厚报酬。赵鱼鳖下水将杨家骨灰包送往牛嘴位置,哪知此牛突然有了灵性,怎么也放不进嘴里,因为牛不吃布包。无奈之下,赵鱼鳖只好把杨家骨灰挂在了牛角上,在水下就把自己事先准备的用菜叶包好的自己祖上的骨灰放到牛嘴边,谁知牛舌头一伸就吃了进去。杨治贫发现后,认定是天意,当场“喝龙”:“山崩石塌压死赵鱼鳖,赵家天子一代绝,挂角将军万万年。”几年后祖上的骨灰真的显灵了,赵家子孙出了个赵匡胤当上了宋代的开国皇帝,并且赵匡胤还真没能将皇位传给太子,自己一代就绝了,因为皇位被弟弟赵光义攫取,宋代后来的历代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后代。而杨家将军代代相传,杨继业之后,二代杨延昭,三代杨宗保,四代杨文广等等,才人辈出,历代不绝,均是忠心报国的仁人志士。

没想到这个故事还与某些史料相吻合,在感叹山里人聪明才智的同时,心里不免又加深了进一步探索宋太祖与铜钹山渊源的决心。看来,赵匡胤与铜钹山下难塘的缘由一定有某些历史根据和群众基础,不会完全是空穴来风。读者朋友,不管是否相信,下面的故事请你甄别评论。

话说唐朝末年,国力衰微,战乱频繁,国家四分五裂,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皇朝统治期间,福建叛军反上,一直是皇帝多年心头之患,曾派多名大将去治乱,结果是越治越乱。最后没法,周世宗柴荣只好派遣最得力的常胜将军出马,那人就是战无不胜、坐赢不输的赵匡胤。他带兵到达福建后,认真分析形势,果断作出兵力部署,对准要害,打得敌军措手不及、溃不成军。福建很快就平定了下来。但是,叛军头子却带着残余部队五千人逃到了赣闽边境的铜钹山尖,躲进寺庙里,白天在山上当和尚,晚上下山到处骚扰百姓,神出鬼没,与官兵周旋。周世宗虽知福建战事大捷,但叛军头子未除,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就让赵匡胤继续在福建留守一段时日。

为了进一步安心坚守阵地,赵匡胤就把家眷接到福建来,随同的还有个待字闺中的妹妹。她到福建不久,因水土不服得了顽疾,请了很多郎中都治不好。有人提议铜钹山寺佛祖灵验,可保百病,不妨一试。赵妹听后二活没说,也没告诉哥哥,立马启程前往铜钹山寺。可惜赵妹年轻,不谙世事,不了解敌情,经过几天的跋涉,她们一行人终于到达寺内,在求医拜佛中,不料却中了贼和尚的机关,掉进了暗室中。暗室里漆黑一片,赵妹惊慌失措,呼天喊地却怎么也找不到出路。赵妹在暗室中被迫失身,成了贼和尚们的玩偶。暗室外的随从们也遭到了贼和尚的毒手,一一毙命。

军营中人只知道赵妹外出求医,可不知她去向何方。赵匡胤慌了神,多日未见妹妹归来,心里焦急万分,四处打听,却杳无音讯。

可怜赵妹身患重病,却在暗室里受尽折磨,过着非人生活。她整日以泪洗面,但生性顽强,没有放弃生的希望,时时思忖脱逃之计。一天,赵妹在房间用膳时,发现这次送饭的是个生面孔。询问之下得知是个新来的裁缝师傅。她看裁缝师傅慈眉善目,是个向善之人,便壮着胆向他说明了困境,请师傅尽量想办法找到她哥哥,救她离开这个水深火热的魔窟。真是三生有幸,师傅恰好是个正义之士,看不惯贼和尚的强盗做法和无耻行径,同情赵妹遭遇。他听后一边安抚赵妹,一边暗下决心,要以身试险,冒死相救。

但是寺内戒备森严,里面务工的人员一律不准外出,以免走漏风声。师傅思来想去,最后与徒弟想出了个绝佳的办法。一天傍晚,天色已渐渐变暗时,师傅一看机会来了,先是大声谩骂徒弟又笨又不老实,后又动手教育他,打得徒弟鬼哭狼嚎,满地打滚。徒弟受不了,随手操起起一块布料战战兢兢地四下乱窜,不经意间越过围栏,往禁区外跑,师傅就边骂边追边打。师徒二人就这样追着跑着实现了他们的下山计划。寺内和尚起先看到师傅教育徒弟,皆嘻嘻作笑,没怎么放在心上,待清醒过来,发现师徒二人久不见影,就派人四处抓捕。可天已黑,加上山深林密,怎么也找不到他们。

裁缝师傅下山后就按照赵妹说的地址找到了赵家哥哥。赵匡胤憋着一口气正无处释放,听后怒火中烧,连夜挑选精兵,火急火燎地打点行装,第二日天色微亮就直奔铜钹山寺。他们马不停蹄地赶了整整两天路,到达与铜钹山寺对面的天池山时已是天黑,赵匡胤当然不会贸然挺进,他趁着夜色观察四周情况,发现这里峡谷山川、陡坡急流,地形复杂,只有半山腰处有块开阔的平地,就骑着马一跃而下,谁知落在了一块沼泽地上,马拼命挣扎,越陷越深。他这才明白是夜色中错把湖泊当平地了。赵匡胤不禁发出一声长叹:天杀我也,这哪是天池,简直就是“下难塘”啊!这就是下难塘名称的来历。

赵匡胤不愧为一代名将,危急之中,下意识地将剑往马背上一插,借力全身一跃而起,跳到了岸上。回头看马和剑已不见踪影。上岸后,发现湖泊南面山腰有个竹子搭的破庙,庙里供奉着一个叫“南华仙”的菩萨。石壁上文字介绍这是一个救苦救难、为民除害、可保百病的人在此成了佛。赵匡胤因为长途跋涉已经很疲惫,也就不管什么破庙,觉得在这里休息较为安全,先调整好身子再作打算。在庙的这一晚,他睡的很香,梦见妹妹也在庙里拜菩萨,心里一阵惊喜,似乎有无穷的力量,一定能杀进对面的铜钹山寺,早日与妹妹团聚。第二天一早,赵匡胤精神饱满,仔细观察四周环境。只见这里地形开阔向阳,山峦叠嶂、连绵起伏、山清水秀、泉水叮咚。昨晚失马失剑的场景已荡然无存,远处的山、近处的树、天上的云,都纷纷倒影在湖中,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这是上天有意安排这么好的地方给我啊。于是就在这里安营扎寨,再思忖他的救妹计划。一边观察地形地势,一边蓄势待发,做好有进有退,战之能胜的准备。

这次由于救妹心切,仓促应战,所以带领的兵马不多,要战胜五千和尚兵不能强攻,只能智取。于是想了个计策,找附近村民帮忙,到各家各户借了五千只山羊,接下来天天往铜钹山寺的道路赶,让山羊也熟悉该路段。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万事俱备,条件成熟。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赵匡胤吩咐部下及当地百姓,把每只山羊角挂上灯笼,五千山羊就有一万盏灯笼,点燃蜡烛后往铜钹山寺方向赶。山上和尚远远一看这么多火把,大惊失色,心想这么多人上来,必定不是对手,还是逃命要紧。寺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和尚们自乱阵脚,慌忙逃窜。赵匡胤带领士兵跟在羊后杀进寺庙,轻而易举地救出了妹妹,然后一把火烧了这个害人的贼窝。当地百姓赞扬赵匡胤为民铲除了一座恶寺,从此山里太平无事,人们安居乐业,衣足年丰。

赵妹被救出后,兄妹俩回到了天池山竹瓦棚庙里。赵妹向哥哥诉说了在铜钹山寺里的遭遇,兄妹俩抱头痛哭。在天池山团聚的几个日子里,哥妹俩天天向“南华仙”敬佛烧香,没想到几天后赵妹的病就痊愈了,兄妹俩喜出望外。之后,哥哥问妹妹以后如何打算?妹妹表示,自己在铜钹山寺失了身,已无脸回家见爹娘及父老乡亲,在此偶遇“南华仙菩萨”,也是一种缘分,决意就在这天池山出家修身,供奉菩萨,敬佛向善,扶危济困,救助百姓,了此一生。

赵匡胤为妹妹的深明大义所感动,也从小了解妹妹的执拗性格,难以撼动妹妹一心向善的决心,便细心叮嘱一番,表明自己身负重任,不宜久留,以后一定回来探望妹妹。接着带兵赶回福建,一路上,他万万没想到铜钹山区的风光如此美丽壮观,只怪来时救妹心切,再美的景色也无暇顾及。赵匡胤乘着好心情一路欣赏着铜钹山的大好河山,他顺着山梁,来到了风扇搅、廿二湾、老佛棚岗、天山龙潭、清河壇,抵达千工岭一个叫溪后的地方过河,突然河水暴涨,把身边的一条爱犬冲到对面岸上。他舍不得丢下那只爱犬,正发愁间,发现溪后村对面也有一个寺庙,便试着走进寺里歇脚,想等河水退掉再去找那爱犬。在寺庙,和尚见此人仪表堂堂,很有福相,断定以后必成大器,就免费提供食宿,临行还赠送一些盘缠。赵匡胤执意不收,和尚说:“当今天下大乱,叛贼四起,皇帝昏庸无能,希望施主安民济世、力挽狂澜,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赵匡胤想到自己出门多日,身无分文,为摆脱困境只好接受和尚恩赐。几天后,河水退去,一行人就去找狗,发现那条狗已经腐烂,赵匡胤就用土把他的爱犬埋在了这条坑里,后来人就把这里称为“狗烂坑”,这个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赵匡胤一行人继续前行,来到了木城关,看到山上一只害民的羊,远远地挺立着两只角,但其中一只角被雷公劈断了一半。这就是铜钹山丹霞地貌中著名的“羊角石”。再往前走,来到了高老庄白花岩,这一带,峰峦突兀、奇峰怪石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赵匡胤仔细一看,发现有八座山峰围座在一块,纵横交错的石块旁,像极了八个神仙在下棋,“八仙下棋”就是这样得名。还有一座山峰会远一点,这座山就称“九仙山”。赵匡胤饱赏了铜钹山秀美山河,被深深的吸引着不忍离去。无奈,公务在身必得返回。

后来,赵匡胤不出和尚所料,当上皇帝,铁肩担道义,平定中原,治国安邦。他念念不忘铜钹山的际遇,回到了狗烂坑,察看原来那个寺庙。和尚已经不见,寺庙仍在,但很破旧。想到和尚的恩情,他决意重修寺庙,在原来的基础上扩大了规模。几年后,该寺香客络绎不绝,人们为了纪念建寺的宋太祖,就将该寺改名为“皇恩寺”。可惜,皇恩寺现今已不存在,这个名称却成了当地村子的地名,至今延用。

再说赵妹,她在天池山,一心向佛,静心修炼,真心发菩萨心,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善事,逢人过路,问茶问饭,还到山上采药治病救人。据传她掌握了一剂治疗不孕不育的良方,人们纷纷上山问药求子,远近香客络绎不绝。对每一位求助者,她都有求必应,百姓生了孩子后,就上山感谢赵妹。天池山一时名声大振,人们称这位救苦救难的赵妹为“圣母”。

赵妹由于之前的种种遭遇,再加上后来经常上山采药治病救人,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可心里还想着要如何报答这些当年和哥哥一起从贼和尚手中救出自己的百姓们。后因过度劳累,于农历三月十八日病故。村里的百姓头三天闻到了从山上飘来的香气,后三天又闻到了臭味。附近村民心想:不好,难道是圣母出事?于是往山上走去,发现圣母真的西去了。只见她盘着双脚像平日打坐一样盘在佛堂左边的“稿饼(广丰一带用稻草结成的圆形垫子)”上,面容安详。村民们造了一顶华丽的花轿把圣母放在里面,用石灰和防腐药粉把她全身缠好,这就成了万民敬仰的肉身佛。据传,这个肉身佛一直保存了几百年。铜钹山人为了纪念赵氏兄妹,留下了这么两句口头禅:“宋王掷剑下难塘,赵仙圣母佑赣民。”

宋太祖在皇宫里得知其妹西归往生,既悲恸,又难过,深感对妹妹照顾不周,于是自发筹集了很多银两为赵妹建了一座豪华的寺庙,上下两栋,气势恢宏。此庙近千年来保存完好,香火鼎盛,最后竟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大破“四旧”的年代,这些珍贵文物被当作剥削阶级毒瘤,要“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千年古寺毁于一旦。两栋寺庙拆下来的木料、瓦栓全部搬到了沙子岭生产队搭猪圈。但是人们口口相传中对圣母的敬仰之心并未改变,特别是沙子岭的村民们,省吃俭用、不计报酬、慷慨解囊,重建了我们现在的这座新庙。人们又可以在这里缅怀追思这位治病救人的圣母,让圣母的精神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好在,天池山的自然风光并未遭到破坏,它依然保持着千年来的优美风姿,无私地向世人展示。独一无二的神奇高山湖,浓郁的人文景观,已然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旅游胜地。虽然,在与时俱进的今天,阻碍天池山发展的是道路狭窄、坡陡弯曲、路面颠簸不平,场所寒碜简陋。但同时,这里也保存着原汁原味的风貌,鲜少人工雕凿的痕迹,蕴藏着大自然的纯净和魅力,有待后人去探索、开发、撩开面纱。

庆幸的是今年初有位普陀佛学院教授两次来到天池山,计划在天池山投资修路建寺,让更多的人能欣赏到美丽的天池山。更值得高兴的是赵匡胤第三十二代后裔赵泉山先生组团到天池山为他们祖上及姑奶奶上香朝拜,并带领更多的宋代研究人员了解下难塘。

这是全国首例将宋太祖及姑奶奶当佛供奉,表达了铜钹山人民对有功之人的感激之情,也折射出太祖兄妹对铜钹山的深情厚意。历代的铜钹山人民都深深感到,能与这样一位战无不胜、“坐赢不输”的伟人结缘,是多么幸运、多么自豪。

从我做起,让更多的人了解沉睡了千年的地方文化瑰宝,让魅力无边的“铜钹山下难塘”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广丰一流的旅游胜地,享誉四海,造福八方。

(本文根据李凯锋提供的材料改写)

作者简介:陈亨成,供职于上饶市广丰区城管局。光阴会成员。

文字:陈亨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yingquana.com/sqdl/75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