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美2016秋拍预览集珍宫廷珍

本次博美《集珍》——宫廷·珍玩专场,给各位藏家甄选了93件瓷杂精品,其中不乏釉色雕工绝佳,品相造型绝妙的尤物。希望再次引燃夜场,与您共同收获文玩带来的愉悦。

清乾隆胭脂红地轧道洋彩缠枝莲纹花盆

说明:本品形制精巧,胎体厚重坚致,呈长方倭角形。撇口板沿,直壁深腹,腹部向下收敛至底,下设四如意云头足。板沿边口封以金彩,富贵气息浓郁,其上以秋葵绿釉为地,绘缠枝西番莲纹,唇沿有蓝料卷草纹环绕,足胫处饰珊瑚红地描金缠枝卷草纹装饰。腹部上下绘如意云头纹及仰莲纹各一周,器壁施以胭脂红釉,釉色艳泽莹润,布满轧道曼草细小连锦纹,四面皆以洋彩绘西番莲纹一朵,其花叶翻卷,柔美舒雅,花朵两侧饰对称的墨彩拐子龙纹,龙身线条朗润而富有韧性,与曲转多姿的缠枝西番莲枝叶对比鲜明,相映成趣。内壁及器底均施松石绿釉,因经年使用,内壁绿釉色泽泛黄,包浆醇美,古朴清丽。

轧道工艺初见于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厂,此技复杂耗时,为上品瓷器专用,其法亦俗称“锦上添花”,是于单色地上以细针划出毫芒般凤尾状纹,因其极难把控釉面平匀,遂多装饰于小范围边缘处,类似拍品大面积采用者甚少。此件作品器型规整,釉色纯正,刻画精细,图案富丽清新,取意于西洋洛可可风格,所施诸彩妍丽不俗,笔意细腻不媚,无不体现出皇家贵族典雅之气韵。

H:8.5CMW:13.5CML:20CM

估价:RMB:50,-,

清乾隆青花婴戏图碗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说明:青花婴戏图碗始见于明初永乐官窑,其烧造由永乐至万历,终有明一代兴盛不衰,器形、青料、画风各具时代特征。永乐、宣德时期碗径较大,画意相同,庭院中奇石、垂柳自然将十六子区隔为四组场景。其后纹饰变化发展,至成化时期,婴戏图碗见有九子、十四子、十五子等多个品种,画面布局简化为两组,童子手持物件亦与前朝不同。此品为清乾隆官窑仿明成化婴戏图碗而烧造的品种,纹饰布局、画意与之最为接近(参见《成化瓷器特展图录》,页45-47,图19-21)。口沿微侈,深腹弧壁,直圈足,造型规整。碗内壁施白釉,外壁口沿与足墙分饰弦纹数道,腹部主体通景绘制婴戏图,画面以栏杆为界,巧妙的将十六个童子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八个孩童身着兜肚,或执旗,或拈花,围坐于一鱼缸前;另一组小童则穿长衫长裤,或吹唢呐,或擂小鼓,列队于草坪之上。两组童子,一静一动,对比强烈,童趣盎然。人物周围则巧妙衬以垂柳、桂花,祥云,使画面显得疏密有致,婴童虽多却不觉凌乱。碗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参阅:1.《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年,页-,图

2.《成化瓷器特展图录》,台北故宫博物院,3年,页45-47,图19-21

D:15.3CM

估价:RMB:,-,

明剔红雕如意云头纹香盒

说明:此器造型规矩大气,圆形、平顶、直壁,蔗段式,子母口,盒内及底髹黑漆。盖面和盖身满雕香草纹,以流畅的曲线巧妙地将盒面分为三个部分,构图饱满,流转自然,堆漆肥厚,修刀利落,雕刻圆熟劲健,漆色莹亮温润,属明一代雕漆风格。器底及盒内可见蛇皮断,亦能看出其年代之久远。

据《髹饰录》载:“剔犀,有朱面,有黑面,有透视紫面,或乌间朱线,或红间黑带……其文皆疏刻剑环、重圈、回文、云钩之类。”其方法是用两种或三种色漆,在器物上根据需要逐层髹涂,每一色漆需一定厚度,多层积累后用刀剔刻出云纹、回纹等图案纹样,在刀口的断面可以看到不同的漆层。明曹昭《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亦有言:“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朱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为佳。”此香盒漆面细洁油亮,堆漆肥厚丰腴,打磨圆熟,香草纹饰规整细腻,回旋自如,弥见工致精细。

备注:附旧配供盒及包装

D:9.9CM

估价:RMB:,-,

清乾隆剔红雕“羲之爱鹅”图银锭形捧盒

说明:此盒为银锭式,盒内及底髹黑漆,盒外壁为剔红工艺。盖面随形开光,开光内刻三层深浅形制不同的回纹为地,依形设势,以斜刀雕出坡石树木,山媚水秀,亭台掩映,层次分明,立体感极强。一高士身着广袖长袍,凭栏赏景,一派闲雅清幽意境。三名童子姿态各异,水中游鹅嬉戏,平添不少生气。盒侧壁上随形倭角长方形开光内雕缠枝莲纹,沿口、圈足皆作回字纹。

明清文人作品中“四爱图”(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王羲之爱鹅、林和靖爱鹤)是常被描绘的题材。此景即为四爱图之一“羲之爱鹅”。传闻王羲之喜爱养鹅,通过观察鹅的叫声和神态,逐渐融入其书法艺术之中,所写的鹅字一笔而过,称为“一笔鹅”。整器造型饱满端庄,朱漆漆面厚重,漆色深沉内敛,饰以文人所好题材,足见制者布局经营颇具匠心,文人意趣浓重,体现出艺术家对人生在世所向往的超然态度和寻求闲云野鹤般的精神追求。

L:26.5CMW:21.7CMH:11.5CM

估价:RMB:,-,

清乾隆剔彩雕八吉祥春字如意

说明:如意源于印度,魏晋南北朝时随佛教传入中国,原本用于搔痒,后来逐渐演变为高雅的把玩陈设之物。清代皇家宫廷陈设器物中,各种材料制成的如意伴陈其中,英国使节马戈尔尼在《乾隆英使觐见记》中记载:“所经各宫或各屋,必有一宝座,宝座之旁,必有一如意”。特别是清乾隆皇帝,对如意亦是情有独钟。乾隆《清高宗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三有《咏白玉如意》一首:“盈尺和阗玉,良工琢曲琼。惟坚待为错,曰白自含英。底藉公孙辩,还嗤恵子鸣。指挥供代语,静默足沈情。”可知乾隆皇帝对如意的喜爱之情。

此件剔彩雕八吉祥春字如意,以木为胎,以剔红、剔黄为之,全器公分三段,通体锦文为地,如意头作海棠式开光,中央雕一“春”字,笔画内刻龟背锦地纹饰,字上方环以卷云纹,春字之下衬剔黄扇形纹,并托以左右对称的灵芝、八宝、钱币等纹饰,寓意“必定如意”。下为曲柄,线条柔美自然,自上而下刻以佛教八宝纹饰,中段开光剔荷莲花鸟,尾剔寿桃纹。此件如意工艺复杂,剔刻精湛,为清代宫廷风格之典型作品。

此柄如意胎骨坚实,造型优美,体态舒展,雕琢精湛,刻画精细,装饰细致繁复,采用了髹漆、雕刻相结合的技法。剔彩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是我国古代工艺品中的重要门类。此器剔红部分色泽艳丽沉稳,剔彩部分因年代既久,隐隐难辨,若以细刷轻抚之,黄绿色彩便可再现,令人百玩不厌,爱不释手。

参阅:《颐和园文物菁华》,五洲传播出版社,2年,页.

L:48.5CM

估价:RMB:,-,

明剔红雕瓜瓞绵绵暗八仙纹翘头案

说明:明代于宫廷显贵日常生活中曾盛行漆器家具,明代晚期硬木家具开始流行后,漆制家具即逐渐退出日常使用。翘头小案为少见剔红器物品类,可为饮食用器或架几陈设之用。作品形制规整雅致,呈长条形,板面平整,两端翘起,俗称“翘头案”。边牙以剔红锦地花卉纹装饰,面下髹褐色漆,两侧开光呈如意形,下端上翻呈如意云头状,座落于云雷纹脱泥之上,两侧内髹红漆。案面剔红刻数只松鼠穿梭于佛手瓜枝叶间,又间有彩蝶飞舞,瓜叶缠绵,松鼠雕刻灵动,藤蔓柔韧多姿,叶脉、松鼠毛发悉数兼备,纹饰布局舒朗有致,极富田野意趣,可寓“瓜瓞绵绵”、“多子多福”之意。案头底面剔红刻云鹤纹,两侧刻暗八仙图案,整体雕刻纹饰深峻,刀法犀利灵活,具有明代晚期嘉靖、万历时期特点,保存基本完好,较为难得。

42.3x20x13CM

估价:RMB:,-,

明黑漆戗金嵌螺钿麒麟诗文笔筒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螺钿嵌工艺是用在髹漆工艺上的一种装饰手段,主要是采用螺蚌之贝壳,将其珠光层加以磨薄磨光加工成薄片后,制成人物花草鸟兽等形象嵌入预先雕成的凹形图案内,再髹上一层光漆,于后磨平抛光使其露出钿片,由此形成色彩艳丽的嵌螺钿器物。此种工艺始于距今3年前的西周时期,唐代有河南出土的嵌螺钿云龙纹铜镜,五代有浙江慧光塔出土的嵌螺钿经箱,宋代有传世的嵌螺钿盘等。元代出现了嵌薄螺钿工艺,最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元大都出土物,收藏在首都博物馆的黑漆嵌螺钿广寒宫残片,它虽不完整,却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资料。元代完整的嵌螺钿漆器绝大部分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的黑漆嵌薄螺钿云龙纹盘是比较珍贵的元代螺钿漆器。明代的螺钿漆器带有明确款识的只有二件,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红漆嵌厚螺钿龙纹盘和瑞典斯德哥尔摩博物馆收藏的黑漆嵌厚螺钿云龙纹盘,二者的款识均为“大明隆庆年御用监造”。

本件笔筒形制硕大,口底相若,直壁筒身,玉璧形底。通体髤黑漆,内壁及底心髤朱漆,因年代既久,器表包浆沉厚,可见蛇腹断、牛毛断等华美纹理。外壁以戗金工艺装饰图案做底,口沿饰苍龙赶珠纹一周,足胫处描绘缠枝莲纹,腹壁满饰“壬”字云纹,其间两面以嵌螺钿工艺装饰麒麟纹,四周衬以如意云纹及灵芝云纹,两组麒麟之间嵌有篆书诗文。整器做工十分精致考究,使画面更显气韵生动,因薄螺钿极易脱落,它保存的如此完整亦是极为罕见。底心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并填以金彩。

H:25.3CMD:28.5CM

估价:RMB:,-,

十四世纪铜鎏金上师像

说明:此像开脸圆润,面容肃穆,大耳垂肩,耳轮分明;额间饰白毫,眉弓细长,美如弯月,双目低垂,鼻直挺拔,嘴微上翘,胡须利落,五官分明,神态安详。上身着袒右袈裟,内穿对襟佛衣,胸前饰莲花形扣钮,下身着僧裙,衣纹以写实手法表现,腹前及腿部显现密集的衣褶,领口、袖口等处出现宽大衣边。全跌迦坐於莲花宝座之上,双手结禅定印,表现上师入定冥思之时的姿势。莲座造型周正,为双层束腰仰覆莲式,上下边缘各饰一周粗大的连珠纹,莲瓣宽大饱满,头部略有卷曲,形制美观大方,上下对称分布,环绕莲座一周。莲座下部封底已开,装藏尽失,但从打开的内膛内可清晰看到其中之面貌,为造像时代、产地、工艺的判断提供了更多依据。通体鎏金,表面金水略显斑驳,但依然不失其光泽与神韵。整体造像完美,法相庄严,胎体厚重,工艺讲究,具有元代佛造像的鲜明特点,具体归纳如下:

其一,上师造型挺拔,躯体硬朗,双肩较耸,双腿衣褶略显紧绷,恰好体现了元代造像承上启下的过渡性特点。其二,佛像衣纹写实,衣褶密集于胸前和小腿部,表现手法不似明清代宫廷风格佛像那般过份强调衣物的流畅表达。其三,佛像面部饱满圆润,尤其额部既高且宽,明清时期宫廷佛像面部素以“国”字形著称,但额部之高广明显不如此像突出。其四,佛像头顶平缓,肉髻低隆,元代以后佛像肉髻与之相比明显要高,大小比例也比较适中。其五,莲座形制端庄拙朴,显扁平状,且莲瓣略短,却饱满有加,莲座周围之连珠纹亦略显粗大,而明清时期宫廷造像莲座却以气势宏伟,纹饰细密,莲瓣挺劲饱满为特色。其六,通体鎏金,金水色泽呈柠檬黄色,略有黯哑生涩之感,而明清鎏金器以富丽堂皇,金水肥厚著称。以上几点是此像与明清时期造像的主要区别所在,亦是我们判定其为元代宫廷造像的重要依据。

此尊铜鎏金上师像造型写实,各细节刻画精道,将上师具化为一个亲切长者的形象,既散发出宗教的庄严神圣,又平易近人,且其题材特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当为藏家所重。

H:17CM

估价:RMB:,-,

十五世纪铜药师佛坐像

说明:这尊通体古铜色铸的药师佛坐像是标准的明代中原汉传佛教造像,宣德宫廷风格。结全跏趺姿端坐,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捻药果。螺发肉髻,面相方圆端庄,鼻梁修直,眼睑低垂,眼睑较宽,双目宛若未开敷的莲花苞,俯视着芸芸众生,神态慈祥柔和,典型的明代宣德宫廷造像面相特征,肩宽胸厚,体态健壮,手脚刻划细腻写实,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纹采用内地传统写实性技法并錾刻花纹,简洁流畅,表现出衣料较强的质感,衣褶为台地式,层层起折,高大莲台,莲瓣层迭交错饱满,如同盛开的莲花,莲座边缘上下饰连珠纹各一周。此尊药师佛的冠叶,耳璫,面相,衣褶,莲花的莲花瓣等各方面均秉承宣德造像的风格。整尊形体硕大,造型端庄古朴大方,比例舒展匀称,胎体厚重敦实,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是明代宣德宫廷风格造像中的精品。

药师佛又称为大医王佛,是梵文中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简称,与释迦牟尼佛和西方阿弥佗佛并称为三方佛。据《药师经》说,药师成佛前在因地修菩萨行时,曾发十二大愿,经历修炼,终成正果,化现东方净土,成为净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与无量寿同样是以持名号念佛为众生祈愿的方便法门,佛经称念此可不入畜生道、地狱道和避免生老病死的苦难,并免除九种横死。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15世纪·药师佛坐像”

参阅:1.《北京文物精粹大系·佛造像卷(上)》,北京出版社,1年,第页;

2.《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文物萃珍》,紫禁城出版社,年,页;3.《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年,页,图;4.《雍和宫佛像宝典》,北京出版社编纂,2年,页51。

H:31.5CM

估价:RMB:,-,

清乾隆仿汝釉弦纹八棱盘口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北宋汝窑瓷,以其釉色温润、开片优雅闻名于世,在宋代青瓷中,汝窑被推为首位,有“汝窑为魁”之说。明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开始仿制汝瓷,其后断绝。清代烧造仿宋汝窑瓷器的高潮时在唐英督理景德镇窑厂之时,其作品质量之高,直追赵宋釉色。乾隆四十一年(年)高宗皇帝曾赋诗赞当时仿汝器物:“赵宋青窑建汝州,传闻玛瑙末为油。而今景德无斯法,亦自出蓝宝色浮”。可见乾隆帝对此类作品之喜爱。

此件仿汝釉弦纹八棱瓶,器型规矩有度,挺拔端庄,风格独特,台北故宫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有相同作品,可作参照(参见《清康雍乾名瓷》,台北,年,页,图;《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上海,页92、93,图29)。此瓶整器作八方造型,盘口,竹节形长颈,肩部饰弦纹一周,腹部饰竖棱八组,八方形圈足。通体施以仿汝釉,釉色青灰失透,局部呈现黄褐色,乃刻意仿宋瓷之古韵。釉质肥厚滋润,釉面密布细小开片,据此判断,本品所施汝釉应为唐英于《陶成纪事碑》中记载两种仿汝釉中的“仿铜骨鱼子纹汝釉”。瓶底心内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青花发色偏蓝,为仿汝釉器青花款识之典型特征。

拍品器形始自宋代(参见《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学馆,页77,图67),乾隆时期加以新的变化,釉色多样,除仿哥外,还见仿官、仿汝、粉青、炉钧、青花等多种釉色,皆为官窑陈色佳器,体现了乾隆帝好古兼能创新的风雅情致。此类多棱造型瓷器制作难度很大,由于采用拼接成型,成品率低,往往有“一方抵十圆”之说,在各种造型的清代官窑瓷器中尤为珍贵。

怀海堂藏“清乾隆·汝釉侈口弦纹八棱瓶”

景德镇陶瓷馆藏“清乾隆·仿官釉弦纹八棱瓶”

参阅:1.《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学馆,年,页77,图67;2.《清康雍乾名瓷》,台北故宫博物院,年,页,图;3.《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暂得楼、上海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5年,页92、93,图29;4.《江西藏瓷全集—清代》上册,朝华出版社,5年,页。

H:21.5CM

估价:RMB:,-1,,

清乾隆茶叶末釉鸠耳衔环尊

来源:日本藏家旧藏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本品造型精致灵动、隽美秀雅,又不失端庄沉稳之姿。直口微敞,溜肩鼓腹,圈足外撇,肩部凸起弦纹一道,两侧饰鸠耳衔环。尊内外壁通施茶叶末釉,釉面肥厚润泽,釉色均净苍古,青色中闪烁黄褐斑点,灿若晨星,典雅高贵,耳环起棱处微露胎骨,颇具韵味。圈足胎、釉交接处,带有深褐色锯齿痕,削磨规整,为乾隆朝茶叶末品种典型特征。足际涂有褐色护胎釉,底心暗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字体规整,刻画有力。

鸠耳尊器形创烧于雍正时期,乃仿汉铜壶之形制,原形类似宋代王黼《博古图录考证》中著录“周高克尊”。乾隆一朝,国力强盛,国君推崇提倡,摹古之风更盛,造办处所辖各种器皿作坊及景德镇御窑厂纷纷将古代铜器原型,作为器形的蓝本,瓷、玉、铜、珐琅器等工艺品种,均有临古铜器的佳作。此件乾隆茶叶末釉鸠耳尊是景德镇御窑厂仿制古代铜器的典型作品,是一件少见的乾隆宫廷陈设重器。

此器为乾隆鸠耳尊形制中体型小者较为罕见,高19.5cm,传世与馆藏实例中多见此种仿官釉、仿汝釉、茶叶末釉等等,均高30cm以上。正色佳品例,可见台北鸿禧美术馆在馆藏中收录有一件清乾隆茶叶末弦纹象耳壶,无论釉色、尺寸与此件极为相仿。竹月堂藏有天蓝釉双耳瓶,尺寸大小与此相仿,仅釉色不同。上海文物商店旧藏有同类造型的茶叶末釉鸠耳瓶,为大尺寸的品种,可见《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页,图。此种较小一型一例于香港苏富比6年4月10日售出,lot3。一件青花黄彩暗刻云龙戏珠纹鸠耳尊,成交价为人民币2万,售于纽约佳士得年3月21日,lot,亦为高19.7cm之小尺寸者。

香港苏富比6年拍品

上海博物馆藏“乾隆茶叶末釉弦纹象耳尊”

纽约佳士得年拍品

参阅:1.《清代瓷器赏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年,页,图;

2.《中国历代陶瓷选集》,台北,年,页,图;

3.《五色琼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学,5年,页,图74。4.纽约佳士得,年3月21日,编号;

5.香港苏富比,6年4月10日,lot3。

H:19.2CM

估价:RMB:1,,-2,,

明紫檀木雕双层香盒

说明:在古代众多的文房器物当中,香盒所获得的







































北京一般的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那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kaolaero.com/sqdl/4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