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孝立世的朱熹,缘何创立理学,影响后世

文/唐朝

以理立说

要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大哲学家和思想家,也就那么几位,掰着指头数一只手就够了。而这其中,南宋的朱熹是不得不提的一位,因为朱熹和他创造的理学思想,影响了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进程。可以说,正因为有了朱熹的理学,奉行“三纲五常”的封建主义,才又稳续发展了几百年。

朱熹,南宋著名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既然说到朱熹,就不能不提到朱熹的理学。朱熹的哲学体系,以程颢兄弟的理本论为基础,并吸取周敦颐太极说、张载的气本论以及佛教、道教的思想而形成。这一体系的核心范畴是“理”,或称“道”、“太极”。

朱熹所谓的理,有几方面互相联系的含义。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形而上者。理是事物的规律。理是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它是形而下者,是有情、有状、有迹的;它具有凝聚、造作等特性。朱熹认为理和气的关系有主有次。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为主,为先,是第一性的,气为客,为后,属第二性。

朱熹所倡导的理学,在最开始并不能为朝廷所接受。但这并不能妨碍理学的传播。朱熹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他弃官场而回到乡间创办学堂,从事教育50多年,振举书院建设,广注典籍,于经学、史学、文学、乐律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等。后人编纂的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等。在这些书中,最为后人广为熟知的也就是《朱熹家训》了。

以孝立世

朱熹不仅是一代大儒、理学宗师,治家同样严谨有方。他把儒学精华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规家训之中,对朱子后裔影响深远。《朱子家训》是朱熹晚年留给后世子孙的一篇著名家训。全文短短余字,讲述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精辟阐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家训以简朴的语言,勾勒出富含哲学思辨的道德伦理思想,是朱熹关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

《朱子家训》通篇文句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富有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朱子家训》是治家理论的总纲,后世多有所发挥与阐述,如明末清初朱氏后裔朱柏庐,便在《朱子家训》的基础上,写出了《朱柏庐治家格言》。

朱熹送长子朱熟,去婺州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市)求学时,还曾写过一封家书《训子从学帖》(又名《与长子受之》),在家书中语重心长地教育朱熟勤学习、交益友,一片殷殷之情,爱子之意跃然纸上,成为家书名篇。在这封长信里,朱熹给朱塾规定了很多具体的东西:比如不能喝酒,交朋友一定要谨慎,不能在同学间搬弄是非,尤其是你不能在老师面前,去攻击你的同学等等,规定得非常细。

在五夫,有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巷,叫朱子巷,朱子巷弯弯曲曲,凹凸不平,这正如朱熹的人生。纵观朱熹一生,颇多曲折,但朱熹始终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别人的不解和非议,告诫后世子孙,不可以记仇、不可以以怨还怨,要学会理解和宽容。

此外,朱熹极重孝道。在武夷山有一种当地著名的小吃,叫“朱子孝母饼”,相传就是根据朱熹的孝道故事制作出来的。朱熹在他71年的生涯中,有50余年是在奉母治学中度过的。他曾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慈母年高……当少食勤餐,果蔬时伴,桂花、栗饼佐之。延庚续寿,儿之祈焉……”每次出门游学前,他都要亲手以桂花、板栗制饼,留给母亲,以慰老母思儿之情。后人感其孝心,相互效仿,以饼奉母,教化子孙……遂称此饼为“朱子孝母饼”。

得英才而育之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朱熹在他的理学被视为伪学的时候,创办学院,广收学生,在君子三乐中悠然自得。

敖江北岸山下村,人烟稠密,阡陌纵横,早在宋代就以物阜田丰,交通便利,商旅云集而名闻四乡。北来南往的客人,无不在山下村歇马停轿,休息打尖,天明又匆匆上路。相传,理学宗师朱熹为避“伪学”之祸,路过山下村。当时,正值骄阳当空,盛暑难当,朱熹也走得口干舌燥,双脚发软,瞥见路口开一间茶馆,忙走进茶馆坐在板凳上休息。茶馆的主人,是个年近半百的妇女,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在茶铺旁边看书。朱熹略一打听,知道男孩就是茶铺主人的儿子,名唤“下山”。同时还打听到这个下山自幼好学,终日手不释卷。

朱熹像是见到了宝贝一样,不过他并不动声色。只见他沉吟一会,从身上摸出一枚通宝,笑着对茶铺主人吩咐道:“替我办九种下酒菜来。”女主人接铜钱在手,心里像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不办嘛,得罪了客官,办吧,区区一枚铜钱如何端出九碗菜?怔怔地愣在那里,脚像生了根似的提不起来。

儿子下山见母亲受窘,抓起铜钱说:“娘,我有办法!”。下山出了茶馆,不一会儿,只见他提着一把韭菜,喜眉笑眼地站在朱熹面前。朱熹见状,忙把下山搂在怀里,抖动着花白胡须,高兴地流出泪水。原来韭菜的“韭”与“九”同音,朱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验证下山的才学。不料聪慧的下山即刻猜中了哑谜,这让朱熹很是激动!

朱熹在茶馆住了一夜,第二天带走了下山,悉心教授。下山也不负师教,高中进士,官拜两浙提点刑狱。下山官高爵显,举家北迁临安。他为感激朱熹提携教诲之恩,在茶馆原地修起一座“朱子祠”,奉供朱熹牌位。春秋两季,乡人顶礼膜拜,遗迹至今尚存。传说朱熹在山下住过的茶馆,蚊虫绝踪,是下山母子用艾草燃熏的结果。艾草被朱熹步履踏过,乡民称为“步步香”。

历史留芳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览经史,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他在训诂、考证、注释古籍,整理文献资料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另外,他对天文、地理、律历等许多自然科学,也都进行过广泛的研究。

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官员,朱熹能够体察民情,反对横征暴敛与为富不仁者,敢于同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不法行为作斗争,不失为一位正直有为的人。同时,朱熹作为中国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之一,为我国的文化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来的思想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作为儿子和父亲,朱熹对目前3孝,和对儿子之教,都是有口皆碑的,为我们做出了很好榜样。

(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yingquana.com/sqdl/113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