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华章增福色浮荣不慕铸佛心丨感受工

致力为真正热爱艺术的人做点有意义的事,希望我能帮到你。

烟锁楼台浮锦色

月笼花影映林斜

这个世界是神奇的,如果你留心了,你会发现更多的美。生活中它们就在我们身边,而你却从来不曾注意。那些歌唱动听的鸟儿,那些娇美鲜艳的花儿,那端庄的色彩,细腻的笔触......可曾给你留下美的痕迹倘若我们被浮燥、谎言与斗争笼罩太久,我们是否还会留意身边的这些美?我们是否会被那些风靡一时不知所谓的名利牵绊捆缚而迷失自我?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录》中说:“人品即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即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今天,我们将给你介绍一位不被名利所困,潜心研究技艺的工笔画家苑福章。

苑福章作品《荷花鸳鸯图》

见其画如见其人。苑福章善于创造诗一般的意境,他的胸襟和学识,使他眼界高,用诗人的感情和笔墨为花鸟传神。观福章的画作让人感到沉静、淡雅,艳而不俗,充满文化和思想,有诗意,有生活感,不乏现代观。福章的绘画创作可贵之处是他善于继承民族传统,又敢于独创新意,自辟蹊径,故能入法度之中,又能出于法度之外,寓刚于柔,寄动于静,表现出精粹的内在美,像春天般明媚柔和,赏心悦目,又像秋天般淡妆浓抹,无不相宜,给人潜移默化,和谐之美的感觉。

画家简介

苑福章,中国画院副院长,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实力派画家,新加坡亚通国际集团首席签约画家。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世纪星画院教授、天津市茂林书画院教授。多年来,其作品多次应邀参加全国性的美术大展,并获奖入典,作品多次在各个媒体报刊上发表。他大量具有震撼力的优秀作品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收藏家及国内的收藏家收藏并获高度好评。

 

一、

五十岁,知天命之年,人生到了这个阶段,尚不至白发盈颠,但半生时光已过,这年纪的人,大抵听得进溢美之言,詈骂之声,顺逆相错,对生命的理解,也更接近“虚静”。五十年是个很神奇的期限,人生百岁,前五十年,一天天飞逝,努力生活,今天实在比昨天好,但后五十年,如李敖所说,过了五十岁,就不能要求昨天比今天好。所以五十岁多别称,如“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还有知天命之年。

作品:晓色香浓

尺寸:42cmx42cm

材料:设色纸本

工笔画家苑福章出身于天津,他今年五十三岁,十二岁学画至今,笔耕不辍,广采博取,曾师从徐松琦、郭鸿勋、霍春阳等津门名家,在古代经典艺术的基础上,他汲取当代名家气息,外师造化,终得心源。因此他的工笔作品不乏唐画的雄健,不同于元人的简逸萧疏,也具备宋画的别致精妍,花卉廪毛,世间所及,千姿百态,有的精雕细琢,显得柔婉、凝重,有的专尚重彩,气象华美,人到中年,又逐渐露出遒劲恣纵的豪放之势。几十年光阴,作为工笔画家,四十年如一日,遵循传统,坚持实地写生,经过不间断的刻苦钻研、揣摩悟道,他走过师古人、师造化的阶段,最终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在艺术业界广受好评。

作品:晓色香浓

尺寸:42cmx42cm

材料:设色纸本

近年来,苑福章在中国各地和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多次写生并举办个人展览,反响如潮,大量作品被业内外藏家、政界名人、企业家收藏。年,苑福章作品入选中国华夏邦交研究院《邦交国礼内参》,成为当代为数不多的国礼画家。年,苑福章在新加坡受到新前总统纳丹的亲切接见,成为象征着中新文化交流代表的极高荣誉,标志着其在艺术业界的水准得到认可。年10月,苑福章先生受聘就任中国画院副院长,继续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承方面做着不可或缺的贡献。

作品:晓色香浓

尺寸:42cmx42cm

材料:设色纸本

朴素的艺术与感伤的艺术是对立的,感伤的艺术不平和,紧张且与自然冲突,而朴素以自然动人。在一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画种面前,苑福章说自己只是一个“艺术爱好者”,“画了几十年,我觉得自己把技术学的很熟了,但是‘艺’还不够。”作为艺术家,四十年笔耕不辍,这是一种朴素到忘我的境界,自我超越,返璞归真,这种境界所达到的,也正是“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朴素”之美,也正是这份自然之美,让苑福章饱受赞誉,霍春阳先生以“踏实严谨”评价苑福章的艺术人格,其人如画,朴素而内敛,温婉可敬。

作品:晓色香浓

尺寸:42cmx42cm

材料:设色纸本

苑福章的工笔花鸟,风格静谧华丽,物象贯通形理,各尽其态,具有很高的格调。他作品中不乏各种尝试,如他所说“当你描绘老树时,可以用魏碑写出的那种沧桑的感觉;当你画水的时候,你可以用草书的行云流水;画细嫩的东西,就要用小楷那种很飘逸的东西;当你画羽毛的时候要用铁线描,你能够画出羽毛的这种轻盈。”不止如此,铁线描的荷叶、游丝描的藤茎,细致精微的禽鸟羽翼,行书般的苍松,自然万物,苑福章并非以媒介、手段去再现形体和风格化的图像,而是根据形理和气质去选择手法,使法化为无法,融于画面本身。不止如此,在作品取材上,他着力于传统花鸟题材,禽鸟草木,老僧俗人,画面中透露出“朴素”的和谐,对人与文化、自然相处的思考可见笔端,但他描绘的含蓄,《富贵花》用牡丹象征富贵,《无题》用将倒的仙人掌寄托腐败之忧,《安居图》以鹌鹑、菊花形容安居乐业,画中折射的思想,如画面对物象描绘的本身,实实在在,恰到好处,如他所说“我认为美术就是美的艺术,美的艺术就是雅俗共赏,你的作品能让行家读出东西来,也能让看到你的画的人有所感。”

作品:春韵

尺寸:43cmx66cm

材料:设色纸本

苑福章及作品的朴素,正是一种当代文人的风华。在中国传统的语境里,“朴”指未加工的原材料,王充《论衡》有言“无刀斧之断者谓之朴”,“素”原意指生帛,朴素便是追求朴质,不加修饰,不露痕迹。“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而事实上“美”并不绝对,有了“美”才有了“丑”,就像有了“朴素”便有了“伤感”一样,美便是朴素本身。苑福章的工笔花鸟作品本身并没有怪异和夸张的图像化风格,而是和谐,典雅,在今天多元的当代艺术语境当中,显得低调,透出朴素。这便是苑先生从艺四十余年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领悟的结果。他的作品是“美”的,这种“美”出自宋元,与古为徒,与造化自然为徒,在艺术状态上达到艺术语言本真的“朴素”,在作品上达到了“美”与自然和谐的高度,这便是中国式的饱含道家思想和东方人含蓄本真的“艺术美”。

作品:富贵花天授

尺寸:44cmx90cm

材料:设色纸本

二、

霍春阳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苑福章:“踏实严谨的人格,厚重扎实的作品,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福章先生必将成为未来中国工笔画坛非常耀眼的一位大家。”

二零零六年,苑福章拜访霍春阳先生,在霍先生的写意作品中看到了不同于传统工笔画的平淡幽远的意境,它体现着恰到好处的酣畅淋漓,这是过去传统工笔画所不具备的。四十一年前,弱冠之年的苑福章拜天津杨柳青风筝画家徐松琦先生为师,开始学造型基础,明暗素描和线描,线描是中国画的基础,造型基础又是东西方所有艺术的基础,正是这种贯通东西格局的较高起点,让十二岁的苑福章懵懂的接触了一整套理解东西方艺术的方法,走进了一所共通、共融的殿堂。

作品:一念一清静

尺寸:42.5cmx42.5cm

材料:设色纸本

如果说这是理解工笔画家苑福章为什么拜以写意画而著名的霍春阳先生为师的原因,那么这只是个开始。吴冠中说,东西艺术都是在爬山,可能走的路不同,但最终一定会在山顶相会。苑福章回忆说,跟徐松琦先生学习的那些年,最重要的是以传统的视角打通任督二脉,比如徐松琦先生要求他“杜绝使用橡皮”,“作为我们正常的习惯就是,画不好可以再改,可以再修,这就会养成人的不经意,就不会聚精会神”。徐先生会仔细的查看学生的画面上有没有修改的痕迹,始终要求学生“胸有成竹的画画”,振笔直遂,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也正是这种“厚重、扎实”的开始,让苑福章的作品和为人始终带有传统的含蓄和谨慎的气质。

作品:万物迎春

尺寸:66cmxcm

材料:设色纸本

苑福章先生出生于天津,津门画派前后三百年,别具特色,人才辈出,前有李叔同、张兆祥、陆文郁、石承濂、刘奎龄、陈少梅等,使得津门艺术融古开今,产生了地方独具的气质。步入八十年代之后,有一批传承传统精髓的当代名家,如霍春阳,何家英等。一九八零年,跟徐松琦先生学画四年之久的苑福章把目光放在了传统工笔花鸟上,十七岁的他拜津门画派著名工笔花鸟画家郭鸿勋先生为师,他回忆说“我跟郭先生学的就是宋元的绘画,就是你所说的经典。宋元时期在中国花鸟画史上是一个鼎盛时期,达到一个至今尚未超越的高峰。”

作品:鸟啼花笑

尺寸:42.5cmx42.5cm

材料:设色纸本

“凡事有经必有权,有法必有化”。对于艺术家而言,学会了经典就有了绘画的权利,有了画法就必定化解为无法。在跟随郭鸿勋先生学习期间,苑福章慢慢领悟到一种通往“经”的路,这就是传统。例如题款,在传统的题款中,以出自经学、帖学,风格上娟秀文静的楷书、行楷落款,为上品,郭先生的落款常用宋徽宗刚傲有力的瘦金体,苑福章后来的作品便继承了这一传统,字体的华贵,配上典雅的工笔作品,相得益彰。又如笔法,宋画丰富在于笔法,各种笔法的尝试让画面显得别有韵味,用笔上达到一种丰富的高度,其次是高贵、典雅的用色。“我跟郭先生一直学花鸟,跟到了老先生八十七岁去世,跟了将近三十年。”这种传承的学习,可以说传承下来的是种构架,是一种细腻、精微的审美体验,它有赖于文化史的知识在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反复传递。“对于传统经典,你只有亲身去临摹体验过,才是最好的学习。”也正是这几十年,苑福章身体力行,打下了传统坚实的构架。

作品:一念一清静

尺寸:42.5cmx42.5cm

材料:设色纸本

整个八十年代,在星星画会、八五美术新潮等运动的洗礼下,全国的艺术界掀起一股全盘西化的风潮,在中国画领域也出现了李小山、吴冠中“笔墨等于零”的论断。新水墨、实验水墨等当代艺术轮番登场,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很大冲击。那时,二十岁左右的苑福章在乡文化站从事着美术工作,他从古法的“传统”走进传统,打下了坚实的传统根基。一九九零年,二十四岁的苑福章从乡文化站辞职,立志成为职业画家,在传统道路上立志有一番作为。二十六年后的今天,苑福章先生在接受访谈时说“传统并不是形状,而是传统的技法、对画的理解和文化内涵所形成的构图模式,以及绘画在那个时代的评判标准。”这也是他悉心传统四十载,对传统文化坚持的领悟。

作品:鸟啼花笑

尺寸:42.5cmx42.5cm

材料:设色纸本

几十年来,苑福章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二零零九年,苑福章的工笔作品《双寿图》(合作)入选“第十一届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安居图》在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中获奖,二零一零年,苑福章师从津门另一名家姚景卿,就在这一年,苑福章先生成为为数不多的国礼画家,作品入典国礼。他也被新加坡亚通国际集团聘为首席签约画家。这标志着他的作品的艺术水准受到了业界的普遍肯定。

作品:鸟啼花笑

尺寸:42.5cmx42.5cm

材料:设色纸本

苑福章说“曾经有十几年,我每天只睡两个小时。起初我以为,照我的这种毅力,五年,我就能够把工笔画画得非常好。但五年过去,发现有些地方还可以更好一点,十年应该没问题了。十年又过去,再一看我起码还得画二十年。就这么一直画下去,已经画了四十一年。”他虚心治学,不断的发现自己,中规中矩,又游刃有余,在传统的语言当中注入新的时代的气息。这正如庄子所描绘“工倕”的忘适之适一样,“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忘掉脚的大小,什么鞋子都合适;忘记腰的粗细,什么带子都合适。最终“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自法与物象的契合,从而达到自性与外物的相通,这在当代艺术多元而纷扰的语境里,给了传统在当代艺术中如何生存一个简单而精炼的注解,从精神的高度上,更符合这种状态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的“风骨”。

作品:静谧悠远之六

尺寸:43cmx66cm

材料:设色纸本

三、

“风”与“骨”的合并,是一个传统的过程,艺术表达的情感为风,如讽刺,歌咏。骨为提取,如骨法用笔。如南唐刘勰的《文心雕龙·风骨》中如是说:“

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

这是一个传统文人品质气化的过程。苑福章的艺术经历,符合一句词:“留得岁寒风骨在,岂烦造化栽培力”。

作品:一念一清静

尺寸:42.5cmx42.5cm

材料:设色纸本

中国的工笔花鸟有千年历史,到唐代已趋近成熟,薛稷画鹤,边鸾画折枝花卉,刁光胤画湖石、花竹、猫兔、鸟雀,都开创了传统的范式。到了五代时期,黄筌所画的珍禽成了历代广为传临的摹本。由于皇家的引导,两宋的工笔花鸟达到高峰。元明清时期,由于文人画的兴起,工笔花鸟开始走入低谷。后来的于非闇、陈之佛等人,在“观物生意”的基础上,打破了宫廷绘画的程式化和书卷气,作品中透漏处强烈的时代气息,清新、欢快,形成了“比真花还美丽,比真鸟还活泼”的花鸟风貌。追本溯源,苑福章的作品来源于传统,在“朴素之美”和“观物生意”的传统观念基础上,他的作品广泛吸收各家之长,形成独特的气质,既没有院体柔媚拘谨的局限,也不受文人画狂怪怒肆的影响,而是深致静穆,返璞归真,无浮靡之气。他的画品不以力胜,而以韵胜,一扫当代艺术中甜俗和犷悍的流弊,流露出单纯的内在美。

作品:一念一清静

尺寸:42.5cmx42.5cm

材料:设色纸本

传统不只是过去文化状态的一种记录,它也是激发我们艺术灵感的一种动力。同样也可以说,在整个人类的艺术行为中,有一种更诱人的力量,就是“历史的标准”在吸引着我们。苑福章工笔花鸟的“朴素”唤醒了沉睡的传统,而且不经意间,赐予这种传统以一种当代的生机。它排斥任何外在图式的装饰和雕琢,那种所触及的传统的风华,正是一种当代文人的风华。

作品:静谧悠远之二

尺寸:43cmx66cm

材料:设色纸本

在苑福章的画册自序中,他写了这么一句话“在绘事中不可盲目去崇拜谁,也永远不要盲目轻视谁,崇拜则没有了超越之勇气,轻视则失去了向对方学习之机会。一生中,最难超越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今天我们很容易在古典艺术世界和当代艺术间发现差异,传统艺术在摄影术的冲击下,价值已经开始引人深思,其中也出现了“艺术终结”、“笔墨等于零”的论断,就像庄子说的“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传统绘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没有哪个时期能够和今天艺术的多元相比,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令人“轻视”和“崇拜”的对象,风格林林总总,毋庸置疑,现在则可以说,苑福章的作品和它的“风骨”给熙攘的当下艺术界带来一股清风。

作品:一念一清静

尺寸:42.5cmx42.5cm

材料:设色纸本

在接受访谈时,苑福章说,“世界本身是一个地球村,世界上任何的艺术都是共通的,舞蹈、电影、美术、书法、小说,但凡好的作品都能够打动人,因为它当中都遵循一个比较高的规律,就是世间万物皆我师,所有艺术的老师都是世间万物本身。”倒退几千年,古希腊人执力于对人体的完美塑像,古埃及人的墓室壁画所描绘的花木皆是主观视角,中国古文化的纹样纵然抽象一样有章可循,这个“章”便是自然本身。这正是苑福章先生的视野所达到的文化高度,正因为无论中西,世间万物皆我师,自然造化带给人艺术的灵感,才需要“格物精微”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才有了今天艺术的“风骨”所在。

作品:鸟啼花笑

尺寸:42.5cmx42.5cm

材料:设色纸本

在过去从艺的四十年里,他教学生无数,办展,讲座,画里画外,他都努力的做着传统的传承与交流,二零一三年,他受聘为中国画院副院长,在贯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对外交流理念上不断做出贡献。他不仅是一个工笔画家,也是一个兼具传统风骨的当代文人,是一位谦逊温敛的偏偏君子,也是一位值得尊重的艺术导师。在艺术本身,他始终没有依靠西画去破坏花鸟画原本的语言。“绘画一开始学的技法,后来学的是艺”,在这个基于传统层面的“艺”,也许只有像于非闇或潘天寿那样,从中国传统本身去寻找问题和答案、相信传统传统文化创造力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并延续传统层面的“风骨”的真谛,也正是这样,才能真正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脉。大概如果为“我们这代人能有何为?”追寻一个答案,在苑福章先生艺术人生的启发之下,这便是现在的答案。我想,这也是苑福章先生在今天最具价值、也是最应该值得年轻人保持敬意的地方。

佳作欣赏:

苑福章作品《寒梅双雀》

苑福章作品《富贵花》

苑福章作品《初秋》

苑福章作品《天鹅睡莲》

苑福章作品《瑞雪山茶》

苑福章作品《国色天香》

苑福章作品《天鹅兰情》

苑福章作品《鱼乐图》

苑福章先生创作照

传承经典

揆古察今

本刊图文根据作者本人提供资料编写,转载请注明出处。

CooperationE-mail: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yingquana.com/sqyh/107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