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制作:孔建国
于怀是黑龙江兵团23团的联系人,从我见到他的第一天起,他身边就有一个不离不弃的伙伴——相机。岁月荏苒,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于怀那張年轻时不显年轻,年老也不显苍老的面容似乎变化不大,但是前几年,他耳背了,想必这还是和年龄有关吧!总而言之于怀给人一种老夫子的印象。
于怀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为人沉稳,文质彬彬,他中等身材,分头好像时不时会有一缕头发掉下,眼镜片后透出和气的目光,一张嘴好听的男中声像小河流淌出来。印象中在一起开会或活动,他没坐过,因为总是在拍照。
于怀酷爱摄影,说酷爱有别于热爱,酷爱是不顾一切的,可以忍受各种艰难困苦,饥饿寒冷,寂寞甚至危险。下边是我好多年前写的一篇有关于怀的博文,今天读来仍感新鲜。
年10月赴大寨参观学习在虎头山留影
参加团部乒乓球比赛
乌苏里江畔
好像从认识于怀第一天起,他就老背个照相机,当然,装备是不断升级的。随着装备的升级,摄影水平也不断提高。唯独三十几年都不变的,就是他对摄影爱好的执着和为荒友们服务的热情。
前几年,参加北大荒合唱团的春节联欢会,从下午两点开始,就见他背着十来斤重的设备在人群中奔走,台前幕后捕捉着精彩的瞬间,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就这样一直忙到晚上吃饭,当大家举杯欢庆的时候,他依然在饭桌的空隙中转来转去。一身的疲惫,一脸的倦容,但却是乐此不疲。大概,这就是爱好,这就是爱心。
但是,也不是所有喜欢摄影的朋友都能像他那样认真负责,常常在聚会的场合,只见闪光灯不停闪烁,“笑点!再笑点!”咔嚓!咔嚓!拍了不少。当你要照片时,对方常说:“没问题”!可说“没问题”的人,照完就没影儿了,你的感情,你的笑脸也不知哪去了。而于怀则不然,大凡他拍的片,都会亲自交给你,或帮你刻张盘,写上你的名字,细心的很。不禁拍得好,服务还好。《雪花飘飘》北大荒知青之歌大型演出时,他在现场拍了上千张照片,回去又精选了几百张,我博客上的剧照都是他的杰作,怎么样?不错吧?可要知道这照片后面包含他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向左滑动
向上滑动
其实,于怀更喜欢拍自然风光,他从年有了第一台理光相机,已经拍了四十多年。十多年前,他送给我一本用他的摄影作品印的挂历,已非同一般,一晃又十几年过去,由于不懈的努力,他的作品又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经常令人眼前一亮。其实啊,人一辈子能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莫大的幸福。
看于怀的风光摄影,是一种享受。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觉,记录着大自然的千姿百态,迷人风光,真是令人美不胜收!而要拍出这样空灵的片子,所到之处不是人烟稀少就是没有人烟,纯自然的原生态。那些画面让你心静,心怡,让你有种莫名的感动。即使你有一天化作泥土,也愿这人间仙境永世流传。但是要拍出令自己和别人都满意的片子,就要付出别人难以承受的寂寞和艰辛。记得有一年除夕之夜,于怀为了赶黄金季节,只身来到南方某地,想想这可是除夕之夜啊,正是家人团聚的时候,街上行人稀少,或许根本没人,店铺全打烊了,饭都没地方吃,无奈之下,于怀只能泡方便面充饥。所以说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
其实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于怀本人,看到那些美景,你会想到一位六十多岁的准老人,背着沉重的行囊,行走在神州的东南西北,高山大川,沙漠浩海,森林沃野,乡间小道......行走在追寻美、记录美的漫漫长途上。于怀---一个发现美创造美的人,一个默默耕耘和奉献的人,一个作品和为人都让人感动的人!选几张他的作品与您共赏,在这些作品里请您去感受他对祖国的爱,对自然的爱,对生活的爱,对朋友的爱,对摄影的爱吧!衷心感谢于怀为北大荒知青活动记录的精彩瞬间和为北大荒知青发烧友摄影技术提高所付出的努力!
01
痴迷的摄影爱好者
年9月,新疆喀纳斯之行,已是知天命年纪的于怀,意外收到了一份人生的馈赠。
那年于怀去新疆办培训班,工作之余朋友邀请他去喀纳斯摄影。来到喀纳斯,如入仙境。但此时天上云雾浓密,很难拍出喀纳斯的美。按照以前外出旅游的做法,于怀会碰到什么拍什么,然后离开。这次朋友建议他等上一阵子,待云雾散开再拍照。
既然时间不赶,于怀就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一个多小时以后,云雾渐渐散开了: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湖水绕着金色的白桦树林静静地流淌。于怀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触动心灵的时刻。
于怀说他以前也拍过很多风景,唯独这一次让他真正体会到了风光摄影的快乐。因为这次他在用心拍照,他的镜头里记录的不仅有风景,还有感动。一张有故事的风光片,才会久久地耐人寻味。从此,于怀爱上了风光摄影。
02
有些风景错过了就是永远
每年于怀都会千里迢迢奔赴几个地方采风。但每次去什么地方,要看缘分的。想去的地方不一定有机会,美的地方不一定被发现。如果他与一处风景有缘,定会把握住机会,赶赴这场约会。于怀说有些风景错过了,可能就再也不会出现了。
年朋友向于怀推荐“大香格里拉环线”。这条线路曾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一条环线。摄影团每年十月中旬会推出这条线路的拍摄活动。这让爱好摄影的于怀如何不动心?
不巧的是,于怀所在的教育培训中心每年都会在十月中旬办班。他要负责培训班的管理工作。一面是自己热爱的摄影,一面是自己负责的工作,该选哪个?于怀说如果他还年轻,肯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但现在他早就退居二线,已经没有什么事业可谈。更重要的是,明年“大香格里拉环线”上的风景,还会比今年的更美吗?
这一次他决定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领导不批准他的假,他宁愿辞职。领导最终还是同意他去了。因为领导对他的工作一向都很满意,另外,也被他对摄影的执着打动了。
如今,“大香格里拉环线”上的一些景点已经不允许晚上留宿摄影了。于怀的幸运是他自己争取来的。如果有梦想,就勇敢地上路吧。
03
等待也是一种幸福
风光摄影离不开对光线的把握。美景要有恰到好处的光线衬托,才能在镜头里呈现出令摄影者满意的画面。但光线的高低强弱不受人控制。想拍到让自己欣喜不已的照片,就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光线。
年2月,于怀参加的摄影团次日将离开云南元阳。当天他们的行程安排在新街拍摄云雾。但新街雾气太大了,一行人都没能拍到满意的照片。大家要带着遗憾离开元阳了。
晚上,于怀在新街的旅馆里读一本介绍元阳风景的书。当他读到“如果新街在云雾当中,你应该去多依树。这个地方很可能是九霄云外”时马上兴奋了起来。如果在云雾之上,有光线照进来,就能拍到景物被云雾环绕的仙境效果了。就在当晚,于怀说服了摄影团里所有的人次日前往多依树。
第二天,他们达到多依树时,那里已经聚集了很多爱好摄影的人。此时的多依树同昨天的新街一样,大雾弥漫,什么都看不到。只能等待。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云雾依然没有散开。摄影团一个接着一个离开,但于怀他们没有走。
三个小时后,雾气终于一点点打开。远处的农舍、树木、梯田在雾气中隐约可见。于怀拿起相机,根据景色变化择机拍摄,五分钟后雾气重又聚拢起来,他只拍了十张照片。大家希望奇迹再次出现,又等了四个小时。但雾气一直弥漫不散,于是便离开了。
于怀说七个小时的等待,换来了十张唯美的照片,值了。
04
拍摄过程虽苦尤甜
看到一张张优秀的风光摄影作品,人们或为之震撼、或为之感动、或为之陶醉,但很少有人能读出作品背后的辛劳。其实那些能触动人心的画面,大多来之不易。摄影者为了拍到这一景不知翻过了几座山,走了多少路,顶着怎样的风霜雨雪。
年12月,于怀报名参加内蒙古呼伦贝尔的摄影团。此时的呼伦贝尔温度已经低到了零下四十五度。如果遇上寒风,无论穿得多厚,衣服也能迅速被刮透。这个摄影团只有五个人报名,而于怀是里面年纪最大的。
到了额尔古纳的临江,他们住在家庭旅馆里。住宿条件差一些倒也没有什么,最不方便的就是晚上上厕所。家庭旅馆的厕所在院子的一角,晚上如果起来如厕格外寒冷。
第二天早晨天不亮他们就爬上村子北面的山坡等待日出,那时天气格外寒冷,于怀不停地跺脚以防被冻僵,历经严寒的考验终于拍到日出时分金色炊烟的山村冬景。
05
坚持去做才不后悔
于怀第一次去张家界还是年8月,因为开会的人很多,而且多数人没带相机,他只得充当给大家拍纪念照的角色,顾不上拍摄张家界美丽的风光,尽管如此张家界奇异的峰林还是给他留下美好的印象。后来他收藏了多本张家界森林公园的画册,看到画册中张家界四季漂亮的风光,一次次激起他前往拍摄的冲动。其中他最想拍到就是张家界的云雾,云海和冬雪。年5月他随摄影团两上天子山也没有拍到理想的片子,总结原因还是时间短,运气不好。
年他终于下定决心,把张家界当作全年拍摄的重点,分别于2月7日-13日,5月19日-28日,11月4日-10日三上张家界天子山,而且坚持住在山上,不放过任何拍摄机会。春节时为拍有阳光的雪景他等了七天,5月为拍云海他又等了9天,为拍云雾袅绕的仙境,下雨时他打着伞坐在景点石头上等雨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拍到张家界比较理想的雪景,云雾和云海。大自然瑰丽的风光等待的就是那些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勤奋执着的摄影人。
年三次去张家界采风加上往返时间历时30多天,功夫没有白费,他的一组《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组照在“中林杯”国家森林公园风光摄影大赛获得二等奖。
06
有些地方去了还想去
找一个晴朗的午后,约上知己好友一起分享旅途中的故事。或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翻看自己的作品,独自回忆那日、那景、那人。就这样,于怀把心放逐在了自己的风景里。他的风景遍布天南海北,但只有一个地方让他一去再去,一拍再拍——它就是黑龙江。
十年的支边生活,于怀把人生最美的年华留在了这片土地上。曾经一起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劳作的战友,如今已经年入花甲。岁月虽带走了蓬勃的青春,却留下了笃厚的情感。而这份情感就像是风筝线一样牵着他的心,他永远挂念着这片黑土地。
爱上摄影后,于怀一次又一次去黑龙江采风。于怀说年轻时在那里生活过十年,但从没发现那里风光的美。如今,他要用镜头摄下充满回忆的土地,品味年少未识的风景。
从年8月至年8月十七年间,于怀先后十次回到第二故乡农场,看望那里的父老乡亲,拍摄黑土地四季风光。回访第二故乡
于怀是北京十二中一九六七届高中毕业生,年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十三团(现农场)支边,年4月上大学离开兵团,十年间先后在三个连队当过农工,排长,上士,司务长,连队中学教师,副指导员,指导员。年12月毕业于佳木斯师范专科学校,回北京后先后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职工子弟中学教师、校长,北京核工业学校校长,核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干部教育培训处处长,党校工作部主任。年10月至年1月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从事岗位培训班管理工作。
从年购买理光相机开始爱好摄影,年9月新疆喀纳斯之行使他体会到风光摄影的乐趣,酷爱上风光摄影,十几年来走遍了祖国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年1月他开始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旅游采风,到年9月他已经先后去过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的32个国家。他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着自己“拍摄天下美景,享受快乐人生”的愿望。年他十分荣幸地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使他的摄影爱好有了一个新的起点。近年来于怀有多幅作品在《中国摄影报》,《中国旅游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师报》,《中国老年报》,等二十多家报纸和《神州学人》,《旅游天地》,《福建画报》,《山东画报》,《今日中国》,《中国林业》,《民族画报》,《中直党建》,《农村青年》等四十余家杂志上发表。中国旅游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唱片总公司等出版单位也曾在他们的出版物中使用他的照片。年9月以来他坚持每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