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2/5924238.html
音乐启蒙——让大自然做最好的老师
写给我们的第一次合体出行之神奇动物第1篇
李白威名,
千年以后还能在艺术启蒙方面发挥作用,
诗仙的名号有点不够全面啊
PART.01种草仙琴蛙OFGRAIN这次出发公公婆婆比我们先出发,选重庆为第一站,开始他们又一轮西南旅行。在我们结束成都这一阶段的时候,两路人马汇合在了一起。
还在北京的时候,公公做了很详细的攻略,他和婆婆近几年的旅行都是走的休闲自驾风,第一次和宝宝们同游,他问了峨眉山的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峨眉我之前去过三次,80后四川“儿童“应该都有小时候被”滑竿儿“抬上金顶,在山顶搜搜冻着租军绿色大衣的经历吧。再后来去的时候,体验维度自然丰富起来……
不过道路建设和景区硬件日渐完善,公婆决定走自驾到雷洞坪,步行上接引殿,再索道去金顶。二老口中的“懒人路线”,在带着小朋友的我们看来已经是望尘莫及了,我们估计只能放弃金顶了。
凭记忆我只建议了薄羽绒服,山泉可饮用,不过着重我着重提醒了遇到猴群爸爸一定得当心他那些单反家伙什儿,还有就是在我记忆里已经走远又念念不忘的万年寺叫声奇绝的仙琴蛙了……
万年寺白水池琴蛙石刻
万年寺初建时叫普贤寺,因地处峨眉白龙江畔,唐僖宗年间便改名做白水寺,直到明代,才由明神宗赐名为万年寺,祈望“圣寿万年”的意思。峨眉山的传说数不胜数,作为千百年来的著名“打卡“景点,自然也有无数顶流名人造访。
万年寺大门据说李白造访峨眉山,噢不,应该说采风的时间长达半年,许是当年没有索道上去一趟不容易,不过真的羡慕这种节奏的深度游!
登金顶后的李白用“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给了峨眉山一个置顶推送,下山入住万年寺毗卢殿,精通音律的李白成为了琴技超群的高僧广浚的知音。
在白水池畔,李白更是以铁粉的身份
广浚:”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音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首《听蜀僧浚弹琴》里太多含蓄而毫不艰涩的引经据典,自然是不必咬文嚼字地讲给孩子们。巧在下午的雨天突然转晴,临近离开,一回头,看到原本隐藏的山峰被阳光拉开一层揉满雾气的帘,完全就是一副”碧山“水墨图。孩子们也哇地一下惊叹起来。离寺前雨天转晴,白水池角度的暮色山景和李白听琴处的廊亭
接着说被种草的琴蛙的故事——广浚和尚拿的是一把叫“绿绮”的琴,琴音润如山泉,力如松风,李白问他琴音精妙的秘诀,广浚却说是绿衣仙女派青蛙仙子来传授的。这种说法大概源于那把古琴的名字。另一种说法则是广浚的琴声悠扬,白水池池中的青蛙听了琴声有感,所以蛙声如琴。
不管版本怎样演绎,小小的白水池千年不枯,琴蛙长鸣,就是传说最好的载体。
小蝌蚪找妈妈本来就是小朋友们很喜欢的故事,从自然博物馆走马观花地掠过,有一搭无一搭的听百科读本介绍,小祎宝冷不丁会很严肃地介绍青蛙会把卵产在树叶上,她大概只记得了树蛙的那个部分。
PART.02把种草变成行动OFGRAIN从有计划来听仙琴蛙起,给小朋友们养了十几天蝌蚪,北京的郊野公园里装回来的自然不可能是仙琴蛙,看着黑黑的底色,按一些科普博主的介绍,应该是蛤蟆无疑。
两条腿,四条腿,尾巴竟然可以直接断掉而不是想象中的收缩!临行前,其实也正值蝌蚪四肢长全,开始需要两栖环境起,我们一起去家门口的公园放生了。
放生时有的蝌蚪已断尾琴蛙的声音之前没有网上搜给孩子们听,曦刚好要开始钢琴课,为了hold住她的音乐细胞,我们倒是把预热气氛搞得很足。以至于在万年寺山门外心愿坊的石缸里看到蝌蚪的时候就开始激动起来。
万年寺山门外的石缸有缘一到白水池边就听到了琴蛙的声音,人少我们贪心,一直听发现“天籁合唱团“里也分不同”声部,每只琴蛙的音色都是不一样的。这一只的声音是最好听的一种,应该算是Vocal担当啦。
听琴之余,也在松树下见到了这条峨眉山特有的大蚯蚓,这种在峨眉山清音阁和万年寺的游山道旁经常被发现的大蚯蚓是世界上最大的蚯蚓,学名秉前环毛蚓。有游客拍到过80厘米以上跟长柄伞差不多长的,还好没遇到,要不然小姑娘们该尖叫了。爱动物的Michael着实担心蚯蚓在青石板上会有性命之忧,组织姑娘们找了小树枝把它送到到了旁边的小花园。
正是这个小小的营救活动,给后面的惊喜埋了个伏笔。放好蚯蚓我们接着往洗象池和砖殿走去,就是第一篇里面找到天南星的路线。
祎一个人研究了朝拜大道两侧的象鼻子半天,总想搞清楚鼻子里面有没有水,延续了在成都文殊院里的“研究课题“。
山中潮湿路滑,遇到小朋友们不走“寻常路“的情况,Michael先探路一段,然后领着他们看看一些特别的发现。砖殿那边发现一群特别神奇的有点像水黾的昆虫。
PART.03爸爸拍到了仙琴蛙!OFGRAIN零星小雨时大时小,孩子们惦记着蚯蚓有没有真正得救,我们又回到了白水池旁的小花园,蚯蚓自然已经找不到了,在小花园倒是又看到很多神奇的小生命。
琴蛙这时叫得很欢,看看时间,让人不禁去细想李白那句“余音入霜钟”似乎更有深意。
Michael说听到了一只不一样的声音,拍啊拍,那么茂盛的草丛,他居然拍到了鸣叫的仙琴蛙,还找到了它的窝!
记得一次在从杜塞尔多夫返回汉堡的路上,没去成不来梅,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植物园,他楞是在灌木中拍到了一直很可爱的矮脚鸡,认真到不行。
那个植物园有很美的粉色睡莲、炮仗竹……一大堆说不上名字的奇异花卉。整理照片发现有一种和蒲桃的絮状花很像的仙人掌类的花、还有一种看起来和这次见到的红萼茼麻枝叶几乎一样,但是灯笼小花和闭合的红萼茼麻不同,是开放的喇叭形。
蛙类少有筑巢习惯,仙琴蛙在建筑技能方便同样比肩歌技。有的琴蛙修建简单的圆形浅滩似的泥窝状巢,有的则修建一种是洞口小,内里空间巨大的茶壶状“房子“。
白水池里除了中央水潭,四周都是茂盛的长草,有了这种天然屏障,我们找到的这只正好是在自己的浅滩小泥窝里面转圈圈。据说仙琴蛙还有个例外就是雌蛙也擅鸣叫,不知道音色不同是不是雌雄有别。
整个峨眉之行,孩子们印象最深刻的肯定是这只活灵活现被爸爸抓拍到的仙琴蛙,一路都在模仿那个铮铮有力的声音。
旅行的后半段我们也在水边的草地上遇到了这个和仙琴蛙肤色差不多小家伙,放它回水潭的时候曦还在教它怎么像仙琴蛙一样叫~额,并不是所有四川青蛙都叫仙琴蛙,哈哈。
回京的第一节钢琴课之前,和曦一起做了这副押花,她很仔细地剪了小小的音符图形。
虽然上面没有琴蛙,
但是相信那根关于动听音符的弦已经在她心里被
轻轻拨动——
种下一颗音乐的草……
一路,爱画画的曦都在说要做一本自己的书。很可爱的想法,可惜,我来写,她来画~很可爱的想法,不过写起来可难倒了我……
这一篇有点迫不及待,因为爸爸在万年寺白水池拍到了仙琴蛙,现场!也实在是因为写植物和其他主题有点慢吞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