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在深闺人未识红安老君山

老君山是我老家红安县第一高峰,在县北七里坪镇境内,它横跨鄂豫两省,脚踏大悟县,红安县,以及河南新县三地,站在山顶上,两省秀丽风光尽收眼底,目光所及之处群山连绵,满目的翠绿望不到边,清凉的山风吹过,心胸都不由得变得开阔豪迈起来。

说起来惭愧,作为一个出生在它山脚下的本地人,我30年来第一次近距离的走近它,感受它的磅礴大气,游览它的秀色可餐,领略之前未曾发现的美。

我想,不仅仅是我,大多数人都是仅仅知其名,未曾踏足过,因为它太低调,一直以来,都被邻居天台上抢尽风头,本县人人皆知天台山,十之八九去山上游览朝拜过,就连外地游客都经常让上山的路堵得水泄不通,但内敛的老君山,虽然有着如此不染尘埃的名字,但登上过它顶峰的人不足十之二三,游客,好像都不怎么存在的,在我爬山和返回的大半天里,只遇到一组四个人的观光团。

我是从年那部《铁血红安》的电视剧开始注意到老君山的,刘铜锣那一声:想当英雄跟我上老君山,颇有梁山好汉的气概,镜头扫过的风景自不必说,就是那沉甸甸的历史,都值得我们对这座沉默的高峰肃然起敬,在抗日战争时期,老君山是红军和新四军的重要根据地,周围簇拥的群山,每当风起了,树枝微动惊起飞鸟,还是很有些草木皆兵的感觉,当年群山之间的游击战也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吧。

老君山全国有15个,四川屏山,河南洛阳,陕西洛南,河北怀柔,云南丽江。。。最没名气的大概是红安老君山吧,它有多原生态呢?除了一条曲折蜿蜒的上山路,万亩茶园,一家农家乐之外,几乎再无人工开过的痕迹,其实,红安的老君山并非近代才跟风取名,也许在其他14个老君山之首呢,根据明代弘治《黄州府志》记载:世传老君曾炼丹于此,上有药臼石,故名老君山。

这是关于我们老君山最早的记载,那些巨大的石块,有的如刀劈斧砍般的平整矗立,有的圆润如老龟俯首遥望远方,莫名就想起了《红楼梦》的那块顽石,“无才可补苍天,那便历练人间”,不知道这些在千万年的岁月侵袭下布满沟壑的巨石们,是否也有一部《石头记》待有缘人来解读,书写。

说起来,我们的老君山还真跟《红楼梦》有些渊源,《红楼梦》中贾母携刘姥姥和众人品茶栊翠庵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答:知道,这是老君眉。书中的老君眉就产于此,老君眉茶在山河动荡不安的那些年一度失传,近几十年来重新被发现,这一历史名茶重现于世,逐渐被世人所知。

山顶有座很小的道观,去往山顶的路几乎都是天然的石块稍加雕琢和石板铺成,石块缝隙里长满大片大片的仙人掌,开出一朵朵黄色的花,在海拔这么高的地方,缺土,缺水,仙人掌竟比我们在家里花盆里养的好得多,花也开得更灿烂,仙人掌与道观,一个浑身是刺不容侵犯,一个讲究无为而治与万事万物和谐共处,一个代表尖锐,一个代表平和,在一起竟毫无违和感,反而形成一副很美的自然风光画卷,道家的中心思想“道法自然”,诠释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山下已经很少能看到这么漂亮,这么随便在路边愉快玩耍的蝴蝶了,拍了张照片,没有打扰它们的岁月静好。

白云深处有人家我们浮躁,我们焦虑,我们动不动就要远离钢筋水泥的大城市去深山老林隐居避世,去修炼自己,理由我们张嘴就来:本想做个岁月静好的小仙女,是社会把老娘逼成了泼妇,我们总是这样一边放飞自我,一边抱怨环境把自己变得粗糙。我们总羡慕别人看了我们渴望的风景,去了我们想去的地方,其实,人生处处皆成景,当我爬上了老君山顶,推开了不知何故独居于此的这户农家小院的大门,曾心心念念的隐居生活扑面而来,抬头有蓝天白云,低头有看不到边的青山,身旁有彩蝶在飞舞,远处山脚下的水库像群山环抱的一颗明珠,我曾说:我要去终南山寻一处无人打扰的地方,不需要手机,不需要电,只需要带一大堆书足够了,可是,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落到实处时,我突然觉得住这里我没法活,生活用水竟然全靠天上下雨,然后在房子附近挖个蓄水池存水,水面漂浮着一些小昆虫的尸体,我觉得,这太恐怖了,简直不是人住的地方。这里至少还通了电,终南山的隐士们住的好像都是茅草屋吧。所以,这么看来,我不过是在矫情和无病呻吟,不是尘世太喧嚣,是我们自己内心太狂躁,修行,修练的不过是一颗波澜不惊的平常心,不在于环境,在于自己。杨绛老先生曾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长发现,人生最妙曼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想,这才是修身养性的真谛吧。

水滴石穿,没有什么能阻挡执着的力量,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人为什么一定要旅游,要多出去走走看看世界,大概原因也在于此吧,一个人看过海,就不会为一条小溪感到震撼,登过高峰,就不会被眼前山丘轻易阻碍向上的步伐,看过世界,就不会以为眼前的生活当作人生的全部。

对于这些坚硬的岩石上到底如何形成的水坑,朋友有不同的意见,说这些水坑是战争时期飞机轰炸留下的弹坑,两种似乎都像,不管哪一种,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也许,是太上老君捣药练丹的石臼呢?

枯死的迎客松,沧桑的美,虽然它枯死了,但它的坚韧还在,不屈服的精神还在,也许曾经一只停歇的小鸟嘴里掉落一粒松籽,遇上一场合适的雨生根发芽,或者这颗松籽在这石块上承受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几度春秋载,终于抓住时机生根发芽,根系紧紧抓住石缝,努力在石缝中生存,它的目标是长成一颗参天大树,在雨露阳光中终于长大,却在一场冬雪的霜冻中,或者一场烈日中的干旱中,它保持着这个被大风刮偏的方向,定格了自己。

山顶的道观,只有一位道长在修此修行,我们上去的时候,道长云游去了,门上挂着锁,但并未锁上,旁边纸条写着:香客您好,关门,防火,道观周围没有仙鹤铜像,没有其它瑞兽,没有一切其他道场常见的法器,偏偏是遍植仙人掌,想必道长一定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吧,还有着非常有趣的灵魂。

推开门,房间里各路菩萨端坐,供桌上有香烛,依次给各位菩萨燃上三根清香,留下一点微薄的香火钱,关门,落锁,离去。

《铁血红安》拍摄时搭的道具,一转眼三四年过去了,有些破败,却也与风景融为一体,远处山坳里,坐落着星星点点的民居,那是一个个的几十户山民组成的小村庄,夕阳西下,袅袅炊烟升起,在深山中飘散开来,仙人得道的氤氲仙气,也是人间的烟火气。

生活,便是修行,老君山,一场令人心动的初见。

心情

阅读

电影

鸡汤

美食

音乐

牢骚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yingquana.com/sqjs/8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