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足癣医院地图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590007.html
在深圳经常有朋友问我,兴宁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我几乎不假思索都会介绍他们去登神光山。虽然以前神光山荒草丛生,山既不高,也不险峻,似乎没啥好玩的,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稍微读过几本书的人都知道,神光山的确是有神仙的,山口一人,石古大王。小编虽然是无神论者,但不信神,不等于神仙不存在。
平淡无奇的神光山以前真是拿不出手,不过后来在一位姓陈的父母官带领下,兴宁人大刀阔斧让神光山大变模样,让她成了兴宁老百姓的休闲胜地,登神光山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车水马龙,这样的景象也算是兴旺安宁。
小编从农村名校新陂中学考兴宁一中的时候,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兴宁一中,心里还真是没有底。幸好小编也知道“穷算命,富烧香”的基本道理,中考完了之后一个人骑单车来到神光山,给神光山的仙人石古大王烧了一炷香,祈望自己能够考取一中,进而考上大学。
第一次烧香总是半信半疑的,烧完香之后再登神光山。我记得当时山上还有电视发射塔,我还登上电视塔眺望宁江大地,顿时心旷神怡,原来登高望远就是这个意思啊。下山的路上碰到一个江湖中人,开口就是:年轻人,我看你骨骼精奇——我赶紧说:师傅我兜里没钱。俩人相视一笑,便各自散去。回去家里百无聊赖过了没多久,我便收到了兴宁一中的录取通知书。
在兴宁一中的三年,感觉是时间比较紧张,已经不记得中间是不是去再登过神光山了。现在回忆起来也算忘恩负义的读书人了,古人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高考完了没多少天,吃喝拉撒睡已经没啥意思,不知道为什么又想去再去登神光山。此时再登神光山,心里已经很坦然,那个时候已经比较自信了,认为大学肯定没问题,不再担心考不上大学了。登神光山前我还是习惯先到仙人前烧柱香,虽然不再期盼什么考上大学之类的,但总是希望自己未来心想事成,家里人幸福安康。
神光山的仙人总是很灵的,仙人的胸怀也是非常开阔的,不会计较你们是不是感恩,也不会计较你们是不是临时抱佛脚而不愿意福泽与你。所以我还是如愿以偿地上了第一志愿第一专业的大学,有仙人指路,就如同打游戏开了挂一样,肯定是春风得意马蹄轻。
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有时间回到兴宁,还是喜欢去登神光山,去给仙人烧柱香。不知道是不是读书真的能让人开窍,还是读书真的能让人变“傻”,工作之后再登神光山,烧香除了给自己和家人祈福之外,居然也会祈望仙人让兴宁人富强起来,希望兴宁的经济越来越发达,真正达到兴旺安宁。
穷算命,富烧香。算命是希望逃避责任,烧香是鼓励自己奋发,我发现烧香真的能让你的心态变好。所以不论你是读书人还是做生意的,不论你是在兴宁生活,还是在外地谋生,回到兴宁,在仙人面前烧柱香,我觉得还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
明天就是重阳节,登神光山的人游人如潮,政府相关部门也是非常负责,山脚下山顶上都有巡逻人员,确保游人安全。广播里不断重复唐僧式的警示内容,上山注意防火之类的。但值得表扬的是这次我发现广播的音量不再是震耳欲聋了,而是恰到好处,也算是人性化的表现了。不然,你在广播里那么大声重复再重复,吵着老百姓没啥事,万一把仙人吵烦了,让你晚上尿床就不好玩了。
登上神光山顶,眺望宁江大地,高楼大厦此起彼伏,一片兴旺繁荣的景象。大兴宁毕竟是个人杰地灵的宝地,兴旺发达也是偶然中的必然。神光山的仙人看到兴宁人民安居乐业,日子越过越好,心里自然也是充满满足感,美滋滋地享受老百姓的膜拜。
今天登山,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天色不够美,但也算是一次记录了。
yingzi
背景资料——
神光山,原名南山,因兴宁先贤罗孟郊“神光映读”高中探花的传说而得名。
话说北宋年间,兴宁的南山下有位孩童叫罗孟郊。他早年丧父,家里贫穷,然而读书非常刻苦用功。一天,罗孟郊在山坡上放牛,正打开书卷阅读,有个跛脚老人前来问路,罗孟郊谦逊有礼地回话,并热情地送老人上路。老人见小孟郊知书达礼,很是高兴。
一天晚上,罗孟郊读书至深夜,发觉灯油已尽。正焦急间,忽见那日问路的老人,自门外飘然而入,对他说:“相公要读书,可跟我来。”罗孟郊拿起书卷,身不由己地跟着老人,来到黑黝黝的山顶,顿觉眼前一片明亮。罗孟郊深为惊异,不知这亮光从何而来?这时老人笑道:“你不必疑虑,我是本山山神石古大王,念你知礼好学,特将神灯一盏,悬在上空,供你映读。你尽可用功读书。”说罢凌空而去。
从此以后,罗孟郊更加发奋用功,每天晚上都到山顶借助神光映读。一连数年,勤奋攻读。至而立之年,罗孟郊赴京殿试,便一举高中探花,官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
罗孟郊(—53年),字耕甫,号休休,是宋代探花。兴宁刁坊镇罗坝村人。少年时在罗岭草舍勤奋攻读,博览经史。北宋宣和五年(23年)参加乡试,中举人,翌年会试,成进士,殿试登一甲第三名——探花,授职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52年),孟郊被贬谪兴国军(行政区名,今湖北阳新县)。他看到宋主昏庸,奸臣误国,外敌侵凌,山河日蹙,自己一片忠贞报国之志不得酬,徒唤奈何。到湖北后,放怀山水,不问世事。次年便在贬所逝世,终年62岁。
后人为纪念罗孟郊,便把他读书时的南山改名为神光山
甲寅九月十日登神光山纪事明代:张天赋
九日先茔荐野殽,不妨十日谩登高。黄花迟结百年约,白发豪吟两鬓摇。
千古神光应复气,一泓墨沼可濡毫。茱萸永戴多花实,此际重游不惮劳。
张天赋(一四八八—一五五五),字汝德,号叶冈,别号爱梅道人。兴宁人。少负才名,从湛甘泉游,闻性命之学。明世宗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贡生,为县令祝枝山所赏识。尝讲学于崇正书院,凡三修县志,并与修《广东通志》及《武宗实录》。由拔贡任浏阳丞,署县事。以病乞归。年六十七。有《叶冈诗集》四卷。清咸丰《兴宁县志》卷九有传。张天赋诗,以明嘉靖刊本《叶冈诗集》为底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