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邓店小村庄织就光影梦

津城西南、丰产河畔,坐落着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村庄——邓店村。悠悠丰产河赋予了这里江南水乡般的灵秀,与北方村庄的质朴共同成就了邓店村“国画之村、国画之乡”的美誉。年,一部反映天津历史文化、历史名人故事的电影《重整河山待后生》,将这个小村庄带入更多人的视野。提起这部电影,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拍着胸脯骄傲地告诉你:“这可是我们村自己的影视公司拍摄的!”

邓店人引以为傲的“咱村自己的影视公司”就是天津秀川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秀川湖公司”)。小村庄成立起自己的影视公司,还干出了不小的名堂来,这在附近十里八乡乃至全市,都算得上一件稀罕事儿。这一切,得益于邓店村一贯坚持的文化兴村的发展理念,更离不开邓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领导班子的实干魄力和远见卓识。

  邓店村是西青区比较早富起来的村子,村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房,但也随之出现了新的问题:村民们闲来无事,整天凑在一块儿打牌,由此引发的家庭纠纷和邻里矛盾不断凸显。“这样下去可不行。村民腰包鼓起来了,精神生活也得充实起来。”邓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总支书记、理事长周恩禄回忆说。

  上世纪70年代,知名山水画家郑壬和曾暂居邓店村,带着村里的老老少少学画传统山水画,也为村里留下了“崇文”的底子。基于这一传统,邓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传承、盘活文化资源,依托于郑壬和先生开办的“邓店画班”,成立了“十月书画院”,将村民重新引领到山水国画的艺术氛围中。在浓浓书墨之香的浸润下,村风悄然发生着变化,邓店村逐渐走上了颜值与内涵并存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文化兴村,不仅要重视传承,更要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在大力扶持本村的书画、八极拳、摔跤、合唱、舞蹈、民乐等群众性文化队伍的同时,邓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总支也在探索发掘新的文化艺术形式,为村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和活力。这时,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村里的一位“能人”身上。

  “老赵可是从我们邓店走出去的人才呐!”周恩禄口中的这位“老赵”,是深耕电影行业数十载的天津电影制片厂制片人赵志彤,身为土生土长的邓店人,他对家乡怀着浓浓的眷恋与热爱。“这样的乡土人才不可多得,是村里的宝贵资源,我们想把他请来,一起研究研究,蹚出一条文化产业发展的特色路子。”居高见远,一幅蓝图渐渐在周恩禄脑海中浮现,“要想办法把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出去,让大家更好地了解邓店,进而了解西青、了解天津。”

赵志彤向记者介绍邓店村影视基地里的道具

  周恩禄想法与赵志彤一拍即合。于是,以影视剧制作发行为主营业务,由邓店村全资注册的天津秀川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这样于年应运而生。“‘秀川湖’这个颇具诗意的名字,取自我们村外秀川路沿线的千亩兰湖,其中也蕴含着‘秀外慧中、山止川行’的寓意,寄托着我们对邓店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周恩禄告诉记者。

  四年时间里,他们以勤勉奋进的敬业精神和不容小觑的专业实力,向全村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公司成立当年,他们拍摄制作的现代都市题材电影《青春至上》高分通过评审,并在央视电影频道及电影网播出,获得行业内外一致好评,不仅收回投资成本,还获利20%。

  年,电影《津门悬案之消失的女人》,获得央视电影频道首播当日收视率第一的好成绩,入围第十六届中美电影节,并斩获最具潜力男演员奖。

  年,他们与央视电影频道联合出品的《重整河山待后生》更是成绩亮眼,该片根据中国现代曲艺大师、鼓曲泰斗骆派京韵大鼓开创者骆玉笙先生的人生历程改编而成,汇集了顾靖、刘亚津、谢纲、吕丽萍、臧金生、刘伟等著名演员加盟,赵志彤担任制片人。目前,该片已斩获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致使许多原定的拍摄计划被迫延后,但秀川湖公司并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他们一边充分筹备新剧、布局新创剧本,一边筛选专业人才,待疫情缓解后,迅速投入拍摄。正因为前期准备充分,他们仅用了短短2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新片《老吕卖驴记》的拍摄,该片也已在央视电影频道的黄金时段播出。

  公司成立四年来,赵志彤和他的团队立足天津本土特色,将创作视角更多地投向现实主义题材,拍摄制作大都贴合天津风土民情、反映时代风貌。“我们拍摄的不是商业影片,在收益上无法与那些高票房的商业片相媲美。但这些年,我们一直遵循国家提出的‘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不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不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浅吟低唱、自娱自乐。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在城市文化宣传、优秀人物塑造等方面脱颖而出,展示出咱们津味文化的特有魅力。”公司成员徐磊如是说。

  年,秀川湖公司拍摄了两部反映西青当地特有的风土民情的微电影《嘶鸣》和《跤娃》。虽说是微电影,但摄影、美术、服装、化妆、道具等一样也不马虎。辛苦付出换来了喜人的成绩:《嘶鸣》在首届运河记忆微电影大赛中荣获“最佳影片奖”,秀川湖公司也获得了优秀组织奖;《跤娃》则在“村头”杯第五届中国微电影文化艺术节中荣获“最佳艺术指导奖”。

为了支持影视公司更好发展,几年来,邓店村不仅陆续投入了两三百万元,用于场景打造及购置服装、道具等,还将小区地库里多平方米的闲置区域划出来,打造成了一个小型的“影视基地”。“文化是‘软黄金’,我们现在做的这些事儿看似微利,但它的社会效益远远大于经济效益,我们认头。”邓店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总支副书记陈子有说。邓店村的努力没有白费。自从村里成立了影视公司,村民的精气神儿跟过去大不一样。荧幕上,邓店村的一角一隅成了故事的背景;荧幕下,普通村民也能做一回剧中人,过一把“戏瘾”。只要村里的   

43岁的张春霞是村里秧歌队和广场舞队的积极分子,平日里广场上总能看到她优美灵动的舞姿。影片《老吕卖驴记》在村里取景时,需要拍摄一段农村妇女扭大秧歌的场景,张春霞果断报名当了群众演员。“扭秧歌对我们来说,那有啥难的?可往那镜头前一站,胳膊腿就不听使唤了,动作总是不自然。多亏导演耐心给我们讲解、做示范,这才慢慢找到感觉。”回想起初次“触电”的经历,张春霞忍不住咯咯直笑。

  “80后”村民王军则参与了《重整河山待后生》的拍摄。“年代剧对群众演员的要求更高一些,我参演的角色虽然没有一句台词,只是简单几个动作,但自己在家也对着镜子揣摩了好些天。看见自己出现在银幕上,甭提多激动了,赶紧截图分享到了朋友圈。以前可从来没想过,自己也能圆回电影梦。”

  “乡村振兴不光是要让我们的父老乡亲吃得好、穿得暖,更重要的是要发现、引导、培育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厚邓店村的精神文化沃土,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审美水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课题。我们希望把办好影视公司作为一项有益尝试,从中探索出一条属于我们村的文化产业振兴之路。”周恩禄表示。

  电影像一条纽带,一头系着电影人的赤诚,一头连着邓店村的美好希冀。

  “我们将带着邓店村的希望和嘱托,铆足劲儿继续前行,把天津故事演绎得更加绚烂多姿。”周恩禄由衷地说。

来源:年2期《天津支部生活》(上半月)

文/本刊记者韩燕玲

编辑:韩燕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yingquana.com/sqjs/108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